愛伊米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

在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要接受這個世界,成為這個世界的一份子。生而為人,就要接受這個世界的生存規矩。然後我們就會被自己的父母親人,教以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生存的本領,讓我們學習知識。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習慣接受身邊的一切,心中僅存的好奇心也漸漸收起來。中國的文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也在一直創新,打破原來的常規,創造新一輪的風尚。

外國的文學跟中國文學的區別很大,外國的習慣長句,開頭直入主題。中國的文學,以短句為主,開頭談天論地,會進行很多鋪墊才到主線任務上。《歐也妮·葛朗臺》、《牛虻》、《簡愛》就是如此。像《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這幾個中國的古典名著,都不是直入主題,做了很多的鋪墊才引出主人公,未出現之時,主角只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人總是習慣接受我們第一印象的人和物,帶著自己的主觀色彩去看待,接受和習慣,然後不再創新,不再幻想。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

不敢相信的是,這本書可以有一句話、寥寥幾百字、一篇雜想、一篇見聞。只不過不是以第一人稱去寫,沒有從自己的角度去出發,去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像站在上帝的視覺,去看待記錄芸芸眾生,從他們的一面思考看問題,再加上自己的對於他們各個人的看法。這樣的創作寫法,統合起來裝訂成冊,讓我為之震撼。

作者和編輯的勇氣實在值得佩服,更讓我明白,所有東西都可以打破,沒有所謂的約定俗成,只有心中的勇氣,和大腦的想象力,才是真正束縛自己的東西。

中國的文學,是先有散文,最早的記敘文體是國家記錄重大事情的。在春秋時期,個人不得寫文,只有國家才有權利寫。孔子最先打破這個規矩,成為第一個個人撰寫文章的人。

頒佈文獻、釋出公告、記錄發生的重大事件,這些統統屬於國家專利。孔子創辦了私塾,也打破了公學的制度。公學:只有富家子弟才可以參加學習,還是由國家政府創立的,稱之為公學。私塾:以孔子為代表,以個人創立的學習機構,平民、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可以去學習,稱之為私塾。

孔子在文學教育上可謂是先驅,歷史第一人。存在即合理,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亦是從有到無。存在和消失不過是順應時代的變化。

人,因為有了思想,才有人類文明。每一個朝代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的思想文化,和言行舉止。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風采。歷史是由活著的人書寫的,保留到現代的,是由後世所傳承而來。傳承中斷,再傳承再中斷。經過時代的變遷,歲月的侵蝕,直至今天還留存下來的,必有其存在的道理。

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依然流傳到現在。中華文明既然可以歷經這麼多代人的代代相傳,卻一次未曾中斷過。中國人沒有信仰,國外人卻各有自己的信仰,基督、耶穌。但是他們的文化都中斷過,作為中華文明,從來不信上帝。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

作為中國人,我們卻信任我們的祖先,相信我們的歷史。家有家的淵源故事,國有國的規矩和文明。雖然我們時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家,然後才是國家。但是每到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卻依然是那些人。

因為我們清楚知道,家是最小過,國是千萬家,只有國家安好,人民的生活才能安穩,幸福安康。

中國的文學起源於詩歌,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屬《詩經》。然後才是散文和小說。小說的出現更加晚,至今為止,除了詩歌和小說,其他的問題都屬於散文。議論文、觀點文、評書類都是散文。

唐朝以律詩為代表,宋朝是詞,明清則是小說為主,元朝以曲藝著稱。前人留下來,後人可以模仿學習,但也不能繼續下去。有些東西是無法超越的,也無法長久流傳,隨著時間的變遷,時代的變化,隨之改變的也是人的思想和需求。

在改變的不過是人心,是思想,是不滿足目前所看見、擁有的東西。精神慰藉也好,生存所需也罷,一切的一切,不過是順應自然而衍生的產物。

至於是否能被流傳,那無關重要,重要的是,過好當下的生活。在力所能及的時候,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勇敢讓虛無縹緲的東西變成現實。外國的文學,以嚮往未來為主題,所以他們的作品大多是虛構科幻的。這也是他們的科幻電影和漫畫一直引領世界的潮流,是引路人,更讓我們中國難以超越。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

那是因為他們缺失了祖先的歷史,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他們的姓氏,祖籍,國家,都在戰亂的動盪中消失於時間下。躲避逃生繁衍,重新開始,又逃避中斷,又改名換姓重頭來過。這是動亂時期、國家的普通人民的生活常態。

沒有長久的安樂讓他們繁衍生息,留存下去的東西,自然少之又少。而中國雖然也經歷戰亂,不停地改朝換代,江山輪座,也依然是中國人民在統治中華大地。

即使是晚清被世界列強入侵,中國人民依靠深厚的歷史,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萬眾一心捍衛自己的祖國。守住了自己的國,中國還是屬於中華民族的中國。這是一代又一代民族人促成的中華精神,民族魂。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和鮮血鑄就的東方雄獅。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無形的牽引力,沒到危急存亡之秋,它就會像睡醒的龍,翱翔飛騰於中國的天空,給所有人賦予強大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總在前行中,參考前人的所作所為——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我們謹慎,缺少大膽的想象,滿足現狀,故步自封。我們把自己束縛於現實生活裡,或者說,我們都是務實的人。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講究一個剛剛好。

卻很少人懂得,一杯水滿了,倒掉再盛,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和色彩。一個人的思想和心思,裝得太多,會妨礙自己去接受學習另一些事物。這個時候,忘卻自己擁有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這個選擇又是多麼困難。

《雲遊》的作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創作《雲遊》前,已經出版了五部作品。1987年是詩集《鏡子裡的城市》和1993年的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奠定了她的文學新人的形象。1996年第三部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出版,大受歡迎,令她一躍成為波蘭文壇的代表人物。

閱讀《雲遊》就像探秘,沒有終點,沒有結局,只有過程的精彩。也像星群,共同存在,相互之間有聯絡,卻又獨立、保持距離。思想的碰撞,把最真實的一種聲音,用最原始的文體呈現出來,突破了內容和風格的傳統界限。成為標新立異的存在。

恰如本書所言:“星群組合,而非定性排列,蘊含了真相。”

從《雲遊》得到的啟示:束縛自己的不是現實,而是勇氣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