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你只需要掌握這3個方法|好書一圖讀懂

本文字數5422,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溝通的方法》。

作者脫不花,19歲創業,沒上過大學,現在是一家終身教育公司的CEO,推出了羅輯思維、得到App、時間的朋友等知識服務品牌。

商業顧問劉潤說,羅胖不知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福氣,才找到脫不花這樣的合夥人。

投資人徐小平說,每次有創業者找他融資時,他都會問對方:你的“脫

花”在哪裡?

作家方希說,脫不花非常善於做一個翻譯者,以最快的速度把別人的需求翻譯成一個方案。

脫不花自己卻說:“我只是一名職業的溝通者。”

所以,這是脫不花“自我追問”出來的一本書——書裡有她早年作為管理諮詢顧問,跟大企業家提案的經驗;有她在得到App日常管理中,和同事、老師、客戶積極協調的事例;更有她牽頭的教研團隊收集的,來自一線的大量真實溝通需求和實踐。真學實練,助力你在溝通的無限遊戲中一往無前。

會溝通等於會說話嗎?那麼,如果做不到八面玲瓏、滔滔不絕,是不是無法成為溝通高手呢?脫不花認為:溝通是心理學課題,是領導力課題,甚至是設計行為學課題,但它唯獨不是說話本身的課題。每個人都可以掌握溝通的方法,贏得溝通物件的尊重與合作。

作為一名職業的溝通者,脫不花在書中捧出了自己的溝通心法,傾力傳授和示範,如何透過溝通在社會上解決問題、求得幫助、整合資源、洞察人心。

如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你只需要掌握這3個方法|好書一圖讀懂

1、什麼是溝通?

什麼是溝通?《高情商溝通》這本書說,溝通就是高情商,高情商是能夠看清自己和別人的需求,建立信任關係,帶來“順心”。

而《學會溝通》這本書說,溝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技能,參加聚會我們需要溝通,與人相處我們也需要溝通。而脫不花老師說,溝通,是一場無限遊戲。

1、溝通理念

什麼是無限遊戲?所謂“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區別在於:有

遊戲有固定的邊界,有剛性的天花板,一定有贏家輸家,以一方取勝為最終目的,比如打牌、下棋、戰爭;而無限遊戲沒有固定的邊界,上不封頂,沒有輸贏對立的雙方,一切以可持續為目的,比如文化、宗教,還有生命本身。

而溝通,也是無限遊戲。話語、詞彙,是有限的,說完了就完了。但是由此而引發的感受、體驗、人際關係其實是無限的。

真正會溝通的人,是要從語流、話術、資訊這個層面把自己拔出來,用無限遊戲的觀念,從經營人際關係、讓人際關係可持續發展這個角度來看待溝通。所以,在溝通中,高手的戰略是:先發展關係,再處理資訊。

假如我今天作為銷售人員,向一個客戶推銷產品,而客戶無情並且無法挽回地拒絕了我。這顯然是一次失敗的推銷。但參考“溝通是一場無限遊戲”的觀點,如果我可以在被拒絕後跟上一句話:“好的,您不需要,我就不再打擾您了。

但是不好意思,我想佔用您一分鐘的時間,向您誠懇地請教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您為什麼不滿意呢?您給我提提要求,我今後改善自己。”

那麼,我和客戶仍然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溝通。為什麼?因為這一次,我們雙方的關係從“銷售人員和客戶”變成了“請教者和幫助者”。我的推銷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新的互動關係從此建立了。雖然這次生意沒談成,但是在客戶心目中沒丟分。以後,還有機會。

你看,溝通不是使用漂亮話術,而是建立信任關係。溝通高手也可能會和人起衝突,也可能產生誤會,也可能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沒關係,只要我們懂得無限遊戲的原理,都能使用溝通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所以,每當你在與他人的溝通中覺得卡住了,感到失控或者慌張,你都可以花5秒鐘給自己“叫個暫停”:“不要慌,先信脫不花的,這是場無限遊戲。我現在應該轉變目標,目標不是把話說了,把事辦了,而是把關係延續下去。徐徐圖之,來日方長。”

2、溝通的誤解

好的溝通方法,是要降低他人和我們合作的心理成本。而不是等於說漂亮話和會來事兒。試想,我們面前有兩個人,一位套路很深,溝通時相當社會;另一

簡單直接,訴求和目標都會坦誠告知。如果你有機會選擇一位合作者,肯定會選擇後者,不是嗎?只要有責任心,肯努力誰都可以。

比如,一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挺內向的,跟著上級去參加一個商務宴請。傳統觀念總會說:“酒桌上你要會來事兒啊,多敬酒,學會說敬酒詞!”但實際上,只要對當下的職場氛圍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這種要求不僅很難做到,而且即使做到了也並不得體,因為跟他的身份不符。那是不是他在溝通上還沒開始就失敗了呢?當然沒有啊。因為溝通中70%以上,也就是絕大多數資訊,都是非語言資訊,不是靠說的,而是靠行動來傳遞的。

所以,這個年輕人只要在飯局進行的過程中,留心觀察每個人的酒杯和茶杯,以恰到好處的頻率,悄悄給大家添口熱茶、發發紙巾,即使不怎麼說話,也能在活動結束後給別人留下“很周到”“有禮貌”的印象。

2、溝通的原則

溝通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模型是:“溝通鐵三角”。這個鐵三角由三個溝通原則構成:開放性、目標感和建設性。開放性讓別人覺得你很友好,目標感讓別人願意幫你,建設性讓你能把事兒幹成。用好鐵三角,你就能把溝通變成無限遊戲。

1、開放性

開放性就是學會說“我們”你就能團結任何人。作者說,溝通是兩個人交換資訊,如果一個人全程只輸出了自己的資訊,而沒有接收他人輸入的新資訊,那麼,他就好像一個沒聯網的封閉系統,溝通是沒法在這樣的系統中發生的。

反過來,我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應該是怎樣的呢?別人的建議、智慧和感受都可以進入我這個系統中,成為系統的一部分。之後我透過運算,輸出一個更好的結果——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溝通。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溝通公式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我們先從理論層面來理解這個公式。心理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喬哈里

,是心理學家喬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漢姆提出的一個模型,它被認為是“描述人類互動最有意思的模型之一”。喬哈里

把人們的資訊劃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個象限,我知道,你也知道的資訊,這是溝通中的共識區。就是我們的資訊完全對稱、完全一致。

第二個象限是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資訊,叫做我的盲區。

第三個,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資訊,這是你的盲區。

第四個,我們倆都不知道的資訊,這特別可怕,咱倆正溝通合作呢,但是很多事情咱們倆居然都不知道,這是我們共同的盲區。

看著這個喬哈里

,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溝通難,是因為盲區太多太大了。而所謂開放性,就是透過溝通的方法,來消除盲區,擴大共識區的能力。所以,開放性可不僅僅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能力。

比如,你手下新來的實習生工作進度嚴重滯後,而且全程沒吭聲。這個時候的正確做法:“我看到你負責的工作進度落後了,你遇到了什麼困難嗎?可以跟我說說。”然後,瞭解到對方的問題之後,再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見。

而不是:“我跟你說,沒完成任務,還不及時彙報同步,這可是大忌,會嚴重影響你的工作評價,我提醒你這是為你好。你抓緊,我最多再給你一天時間。”

要想用開放性的溝通方法來消除盲區,有兩個技巧:

首先,多說,是學會多問開放性問題。什麼叫開放性問題?就是那些對方不能用簡單的“是”或者“否”來答覆,而是必須要給你補充資訊量的問題。透過問開放性問題,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話語中捕捉資訊,發現可能的盲區,從而消除盲區。

比如,面對一個客戶的投訴,封閉性的迴應是:“這功能我們的裝置有啊,你沒找到嗎?”這樣一來,只能收穫一句“沒找到”和一個憤怒的客戶。如果換成開放的迴應:“您能展開跟我說一下您使用這個裝置的步驟嗎?”對方很可能在重現過程時突然發現,忘了摁一個按鈕,問題就解決了。

其次,“不說反問句”。反問句,就是用疑問句來表達確定的意思。

比如,你說今天來的路上堵車了,有人說“怎麼不坐地鐵啊?”聽到這樣的話,即便我們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但是聽了以後還是忍不住生氣,不想繼續說了。所以,千萬不要用反問句的形式進行溝通。

當然,作者也說了,即使你用開放性實現了資訊對稱,但距離真正能並肩攜手解決問題,還有好遠的距離。溝通物件的資訊如排山倒海般湧來,事實中夾雜著情緒,情緒中夾雜著評判。這種情形之下,我們該如何處理,又該如何保證自己的主線任務不被幹擾呢?這就需要提

我們的目標感。

2、目標感

什麼是目標感?很多人把目標感理解為“強勢”:

不放棄自己的立場,“我要我要我就要”。但作者告訴我們,那可不叫目標感,那叫“霸道”。真正的目標感不是把“我要”時刻掛在嘴邊,它其實是一種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能力。

目標感=方案力。在溝通中保持目標感,其實是要把“我的目標”轉化為“我們的方案”。用一個標準句式來說:“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比如,你是部門總監,想邀請大領匯出席你們部門的年度收官會議,請問你要怎麼和領導溝通?如果你說:“領導,不好意思打擾下您,您週二下午有空嗎?”大機率會被拒絕,因為這個問法既沒有提出溝通目標,也沒有給到方案,光想著薅領導的時間。很多大忙人看到這類提問都會特別沒有耐心。

而好的表達方式應該是:“領導,我們想開一個收官會議,獎勵下優秀的同事。一方面是為了慶祝提前完成年底全部指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勵大家保持鬥志,爭取明年業績翻番。所以想邀請您來幫我們把握下方向。

當然,我也知道您忙,我已經把發言稿的大綱給您起草好了。會議在週二下午三點,第一個環節就是您的講話,大概10分鐘就可以。您發言結束,再給今年的第一名發個獎盃,就可以去忙別的工作了,我們不多耽誤您的時間。”

這樣溝通,實際上就是在把我的目標“請您幫我來站臺”,轉變為我們共同的目標,“明年業績翻番”。並且,我為此規劃好了方案,把所有的障礙都掃清了。你說,領導還有什麼理由不投資這10分鐘?

所以,目標感就是不停地把自己的目標變成對方可接受的方案。不接受沒關係,我還有新方案,直到你接受為止。越是艱難的溝通,越考驗你“生產方案”的能力。

所以,當我們訓練目標感時,其實是在提高自己分析局面、提出策略的能力。從溝通的目標感開始,你提高的不只是溝通能力,更是解決問題、面對挑戰的能力。

3、建設性

最後,就是需要建設性幫你把方案推向行動。只有落實到行動,我們的溝通才能真正產生價值。給對方一個可執行的最小化行動,然後根據最小化行動,不斷給反饋,把事情往前推。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學會說“我們”。就是在溝通中,儘量多地把“我要怎麼怎麼樣”改成“我們來一起怎麼怎麼樣。”第二,學會說這句話“來,我們抓抓落實”。在所有的會議、彙報、拜訪,甚至是飯局的最後,都別忘了說這句話。這能引導對方把剛才達成共識的方案,落實到第一個具體的行動上了。

比如,“今天咱們交流得特別好,我很有收穫,改天咱們再聊。”我們換一種:“今天咱們交流得特別好,我很有收穫。來,我們抓抓落實吧。你今天提出的幾個建議,我們會很快落實。下週你什麼時候有時間,我們來跟你反饋一下我們的落實方案,怎麼樣?”

3、溝通工具

作者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幾個溝通工具,幫助我們探索盲區。

1、傾聽

傾聽不能止於聽,在聽的過程中要對資訊進行解析,並給出積極的迴應,並且用共情來提高傾聽的效果,提高獲取資訊的能力。作者說,傾聽就是要“全力以赴”地聽。

用傾聽來促進共情,管理對方的感受,有兩種主要的方法:

第一種,把高級別的尊重用行為表現出來。也就是用語言或者動作來向對方表達,我高度重視你我之間的談話。

比如:“請稍等,我把手機靜音一下。”;“請稍等,我把會議室的門關一下。”;“請稍等,我告訴秘書讓其他人等一會兒。”;“請稍等,我到您辦公室來當面聽您講。”;“請稍等,這點太重要了,我能拿筆記一下嗎?”

第二種方法,是肢體語言同步。我們在傾聽的時候,對方很可能是看著我們的,他們不僅在聽我們說什麼,也在收集我們的肢體語言傳遞的資訊。在肢體語言上,當你和對方保持同步的時候,對方也能在潛意識裡產生一種被共情的感受。

簡單來說,就是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對方雙手抱胸,你也抱胸。對方用手撐著臉,你也撐著。千萬不能

對方身體前傾,特別熱情地跟你說話,結果你往後一靠,雙手抱胸。這種完全相反的肢體語言,就會讓對方從你的姿態中讀取出冷漠和拒絕的訊號,哪怕你完全沒有這個意思。

當然這裡所說的行為同步,不僅包括肢體語言,也包括語音語調。對方快,你不妨提高語速;對方慢,你不妨找一找對方的節奏。總之,你與對方越相

,對方越會被共情。

2、打追光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都是希望能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的。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變數不是在溝通中對方覺得咱們多好,而是要讓對方覺得他從我們這裡感受到他自己有多好。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從溝通中,讓對方覺得自己很優秀。那什麼是在溝通中打追光呢?就是給對方留出自我展示的空間。就是我們自己少說話,多請教,在請教中找到對方的優勢,在對方的優勢上多提問題。

比如,對於地位較高的人我們可以這麼問:我看您電話會議一個接著一個,要處理那麼多的事情,精力還這麼充沛,您是怎麼做到的呀?

再比如,對於不太熟悉的人,並且對方在某方面很優秀,我們可以這麼問:我看您每天都閱讀一本書,而且還能寫一篇讀書筆記,並且分享給別人,您是怎麼做的呢?

當我們能做到以上兩點,那麼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可以結識很多優秀的人,成為我們的貴人。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觸動:

所謂的貴人,不是有權有勢的人,而是在關鍵時刻能夠指點我幾句竅門、教導我幾手絕活,甚至只是允許我偷窺幾眼他們的世界的人。他們教我見了天地,也見了眾生。

感謝閱讀。

如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你只需要掌握這3個方法|好書一圖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