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大灣區不「彎曲」,擺在它面前的路很直。

撰文 | 佘宗明

在HBO高分神劇《矽谷》(又名《矽谷群瞎傳》)裡,四個碼農主角很鋼鐵直男,他們黑喬布斯、涮網際網路創業者,繡口一吐,就是一堆IT名詞:逆向工程、雲架構、軟體後門、中間人攻擊、ICO(首次代幣發行)、去中心化網路、25519曲線……

最終他們創業失敗。10年後,其中兩位沒事就鬥嘴的極客男Bertram和Dinesh,共同開了家公司,繼續相愛相殺。他倆又競相標榜:「我聯合創立的紐維爾路戰略技術公司,目前是灣區最大的網路安全公司之一」。

這裡的「灣區」,就是舉世聞名的舊金山灣區——它是矽谷所在地,被稱為全球創新創業「聚寶盆」,匯聚的知名科技企業包括蘋果、谷歌、Meta、特斯拉、優步、推特、英特爾、甲骨文等;資訊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製藥等領域的科技實力獨霸全球。「矽谷群瞎」滿嘴網際網路術語的風格,就很「矽谷範兒」。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美劇《矽谷》劇照。

與之並稱「三大黃金灣」的紐約灣區與東京灣區,也是科技興盛、高度發達之地:紐約灣區從最早的美國製造業中心轉變為金融中心,現在又成了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東京灣區製造業經歷了由「錯位承接」向「產研結合」的轉型之路,已湧現出索尼、三菱等科技企業。

如今,「灣區經濟」的新增長極座標,指向了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灣區中「不一樣的煙火」——它是全世界獨有的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條件下建設的城市群,但創新產業已成規模,創新要素高度互補。

「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形成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引領者」……對大灣區來說,眼下藍圖已繪就,「just do it」時態已開啟。

就目前看,科技創新,正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公約數與發力點。而能力的試金石和擔當的簽到簿,則發到了大灣區那些頭部科技企業手上。

01

大灣區不「彎曲」,擺在它面前的路很「直」——如果說,長三角高階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跟東京灣區有相似之處,那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標物件就是舊金山灣區。

科技興「灣」,不是要萬丈高樓平地起,而是在堅實地基上立柱架樑:如果說,經濟結構的互補性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基點,那科技創新就是關鍵連線點,高科技產業雄厚基礎則是重要支撐點。

在此之前,珠三角的高技術產業就很發達。據經濟學家李奇霖團隊的統計,截至2018年,珠三角高技術企業佔該區域工業企業數量比重為18。0%,超過京津冀的8。5%、長三角的8。9%;營收比重則達到34。5%,是其他兩大城市群的兩倍多;電子及資訊通訊企業數量佔所有高技術企業的比例高達74。1%。

而整個大灣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則已超過1。89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56%。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圖片來源:新華社。

水到了,渠自成。2019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到,大灣區下一步要加快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超前佈局未來產業研發體系,促進創新要素便捷流動,推動我國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路,集聚全國高階科技要素資源,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將科技創新「刻在了DNA裡」的大灣區,發展路徑也必然跟「科技創新」繫結。

進一步講,大灣區的「大」,需要科技支撐。

02

矽谷有「群瞎」,大灣區有群雄。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世界科技創新引領場,顯然需要大灣區科技企業在融合發展大方位中找準點位、積極擔當。

毋庸諱言,大灣區內有很多代表性的高科技企業:騰訊、華為、大疆、美的、格力、順豐……這些企業就是大灣區手中的「牌」。

正如馬化騰所說,大灣區「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應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軟體、硬體、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粵港澳匯聚了世界領先的電子資訊、智慧製造業等世界級產業叢集,無論是電子產品、軟體開發還是智慧製造,將來都得軟硬結合又連到雲端,與後端的雲服務進行整合。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圖片來源:新華社。

眼下產業網際網路大幕已啟,大灣區坐擁新一代資訊科技、製造業之利,在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兩端發力,推動多主體協同創新、產學研融合創新、產業全鏈路生態創新,是大勢所趨。

當此之時,大灣區頭部科技企業必須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用「產業網際網路+」將「數字大灣區」的名片擦得更亮。

03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以電子資訊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是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度最高的產業型別,如今其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產業鏈越來越完備,科技創新效率也越來越高。

隨著融合發展,大灣區資訊科技產業會迎來良機:

資金層面,以往傳統的間接融資體系跟資訊科技產業發展需要並不完全適應,成了其發展掣肘,可借力港澳構建的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能帶來更適配的金融生態。

研發層面,港澳的頂級高校資源與高科技人才供給,能從產學研結合層面給予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業更多支援,助推華為、騰訊、大疆等創新龍頭企業實現更好的科研成果轉化。

到頭來,這些龍頭企業也會反哺全行業。像騰訊的區塊鏈、金融大資料、AI、金融雲探索與應用在香港的落地,就在助力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為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業提供更優的融資門檻和條件。而騰訊眾創空間與「雙百計劃」,也擔起了孵化創業創新的責任,厚植了科技創新的沃土。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大灣區夜間燈光圖。

就產業數字化而言,珠三角是世界製造業基地,東莞、佛山、江門等都是典型製造型城市,港澳都是服務業標杆區域,但在產業網際網路興起背景下,用雲計算、大資料、AI、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各個行業的網聯化程度、數字化水平,帶動其更好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大疆很牛,格力很秀,但大灣區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大疆、格力,而是更多的智造型實體企業。

針對大灣區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痛點堵點,華為就提出打造一平臺和三中心,即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以全場景智慧為參考架構、雲網邊端協同的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加上行業Know-how中心、技術驗證中心和區域運營中心。

正向產業網際網路持續發力的騰訊,也在靶向發力:它正變身為「數字化助手」,積極助力製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立足於新基建完善,推進灣區和泛珠的數字化程序。

在頭部科技企業助推下,大灣區離「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的圖景會更近。

04

騰雲駕數,未來已來。大灣區要更好地用科技創新擁抱未來,既要鍛長板也得補短板,讓數字化滲入各個行業,減少行業間的數字化底色「色差」。

很多新技術,都可以成為科技興「灣」的助推器。12月2日至4日在澳門舉行的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上,展出的許多高科技產品和應用,就在助益大灣區發展方面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間。

如「騰訊數字政務」構建的「數字政府」政務雲平臺,就能促進政務資訊共享和業務流程最佳化協同,此前已幫助廣東實現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

如「騰訊雲會展」為第127-129屆廣交會提供了整體技術、平臺研發與雲資源支援,為會展行業打造數字新基建;「騰訊會議」可提供高畫質流暢、便捷易用、安全可靠的一站式雲影片會議服務,能廣泛服務於政務、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中小企業線上辦公……

將零售、醫療、金融、出行、工業等各個垂直行業進行縱向整合,將雲、安全、AI、大資料、LBS等基礎能力橫向拉通……騰訊正利用其to B和to G的技術能力,推動著「數字大灣區」的願景落地與紅利釋放:其WeCity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就在從政務民生、城市治理、產業互聯等多維度服務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大灣區民眾。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博覽會上展出的科技產品應用。

而騰訊雲、WeCom、微信小程式、騰訊會議、LVB(雲直播)、TRTC(騰訊實時音影片)與企點(線上智慧客戶服務方案)等,也能為大灣區企業量身打造高效辦公作業方案與提供完善技術支援。

這裡面,雲API是騰訊開放生態的基石,也是使用者管理雲資源的好幫手:該平臺可以助力使用者輕鬆檢視雲端資訊及服務;Cloud Shell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免費的Linux管理機;API Doctor可以協助使用者辨別出問題點並提供方案……

這次展會上,人臉變換在API呼叫工具API Explorer上簡單點選操作就可實現的情景,就呈現了其功能的多面性與敏捷性,這能為企業帶來很多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網際網路之於舊金山灣區、金融之於紐約灣區、消費電子之於東京灣區,金融科技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亮眼標籤——香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澳門經濟外向度極高的特點,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深圳金融科技成熟,要素打通、優勢互補之下,勢必能聚合起發展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的強大勢能。

而騰訊就在將積累多年的移動支付能力和金融技術與香港、澳門區域優勢融合,以微信香港錢包、乘車碼等產品的場景落地,惠及大灣區所有使用者;並透過騰訊雲搭建的IT基礎架構,幫助那些金融科技公司提升系統性智慧金融解決方案輸出能力。

技術能力+開放賦能姿態+「行動派」態度,這也示範了灣區龍頭科技助力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正確開啟方式」。

05

美國學者安德烈·德柏克指出,是文化背景的差異,造就了128大道和矽谷截然不同的歸宿,持有「創新理念高於一切」理念的技術精英們,推動了矽谷的高速執行。

科技創新,是矽谷之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底色。夯實這層底色,也需要大灣區科技企業以創新為圓心、以賦能為半徑,畫大科技創新的同心圓。

十幾年前,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丟擲了那個影響深遠的結論:「世界正被抹平」。他認為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如手機、網路、開放原碼程式等)對「抹平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後來,斯密克用一句「世界是彎的」,來闡述了全球化背後國際金融體系的脆弱。

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世界四大灣區。圖片來源:央視。

但科技創新連線的區域協同發展共同體,正在構成極具剛性的反脆弱結構,也凸顯著一點:在未來,世界是平的,也是「灣」的。

而科技企業在其中的價值,亦會漸次彰顯。

別忘了,矽谷能成為矽谷,離不開那些從「車庫」起家的科技企業,還有一群像「矽谷群瞎」那樣的技術精英。

而粵港澳大灣區裡的科技企業與技術精英,也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