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創今日薦書|《海爾制》:管理思想史的新篇章

◎王正翊(資深媒體人)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成功的中國企業之一,海爾從來不缺乏關注,各類相關研究書盈四壁。即便如此,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鬍國棟教授新近出版的《海爾制:物聯網時代的新管理正規化》(以下簡稱《海爾制》)註定醒目,因為書中提出的“海爾制”概念史無前例,有著座標性的時代意義。

▲《海爾制:物聯網時代的新管理正規化》

胡國棟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12月

何以稱“制”?

在海爾制之前,學界公認的管理正規化包括泰勒制、福特製和豐田制。泰勒制和福特製的關注點都在生產最佳化,只是著眼點不同,可視為同一管理正規化。豐田的實驗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大野耐一轉換視野,讓生產過程更加精益並實現了生產動力從推動到拉動的轉換。

泰勒制、福特製和豐田制解決了“如何工作”的問題,卻沒有解決“為何工作”的問題。《海爾制》作者是這樣評價的:即便豐田制是一個極大的突破,但它的運作依然是建立在科層制組織結構上的團隊協作……柔性製造也只是在生產過程中響應使用者需求的有限變通。豐田制下的員工有了更多的和諧合作和信任,但依然是受到關懷的被控制者,依然沒有解放自身。同樣,顧客在這種管理體系中也是被動消極的存在者和被分析的物件。

任何時代的“新制”都涉及到正規化轉移。海爾制是如何在豐田制的工業時代正規化之上實現“驚險一躍”的?不妨借用法國哲學家德日進的理念。在《人的現象》中,德日進用極富科學遠見和人性關懷的洞察力呼喚三種統一:物質世界與心智世界的統一、過去和未來的統一、眾多和個體的統一。對於評價管理正規化的進化,這個框架同樣適用。海爾制超越福特製、豐田制的核心就在於:從物理世界的“一雙手”追尋到心智世界的“一顆心”;從現實世界的產品和行業追尋到未來世界的場景和生態;從人與企業的分離追尋到人與企業的合一。正是在這三個“統一”之中,海爾制找到了人性之根和市場之根,實現了維度性的突破。

尋根之旅也是整合之道。《海爾制》作者梳理了四大思想源流,分別是“上善若水、大制不割、和合共生”等中國傳統哲學智慧精髓;“全面質量管理、目標管理”等西方經典管理理論;“去中心化、自組織”等後現代管理前沿理論以及“物聯網技術、量子力學”等世界前沿科技。海爾制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在於,它是東西方科學與哲學思維的集大成者,

時代之制

無論是新月沃地還是東地中海,千年級文明在短短百年內崩潰,殘影中都能找到組織不適應的症候。任何社會突破期都會呼喚新的組織體系。全球化生產系統為規模和範圍經濟提供了優勢,形成了工業秩序下的組織結構,福特製和豐田制是這個系統進化的產物。但現在,它已逼近老邁的極限。獨立智庫RethinkX在其報告中寫到:“人類將從一個自上而下、等級森嚴的掠奪式社會,走向一個自下而上、相互關聯、富有創造性的創造性社會,規模優勢將會消失,被需求側網路效應所取代。”

這是勢不可擋的過程,任何寄望於修修補補的想法必定葬送未來。眼下太多管理創新都只是“創口貼”方案。海爾制絕不是把每個房間重新做個粉刷裝修,而是把整棟科層制的大樓全部拆掉。

在科層制廢墟上重建的新大廈,《海爾制》作者將其筋骨命名為“PSOM框架”房屋模型。P是海爾制的管理哲學,即整體化、動態化和非線性的水式管理哲學;S是戰略願景,即物聯網商業模式和生態品牌戰略;O是組織體系,即鏈群生態組織,以企業平臺化、網路化支撐小微自主聯合創業的非線性組織體系。M是激勵機制,即基於增值分享的創客制。在PSOM的牆體之下是支撐性的地基設施,包括賦能平臺和財務驅動工具,前者指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共享平臺和海創會,後者是共贏增值表。除此之外,這個建築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房頂”,即海爾的文化基因。

任何時代之“制”都要回應時代的提問。海爾制迴應的是什麼?作者認為是“物聯網時代的管理異象”。所謂“異象”,是指管理活動中出現的和現有管理理論相悖的現象。百年未有之時代變局讓管理異象頻現,對舊理論構成重大挑戰,這就是海爾制橫空出世的時代契機。

頂天與立地

管理理論汗牛充棟,能夠刻上時代座標系的寥寥無幾。標準並不複雜,簡言之就是頂天和立地。

所謂頂天,就是從不可計數的細枝末節中返回根源,找到管理的元命題。作者在書中丟擲的一些“思考題”從根源處點出了海爾制的劃時代意義,例如:它究竟衝擊了西方經典管理理論的什麼原則?揭示了哪些舊有管理正規化難以解釋的物聯網時代新管理規律?這些規律在人性假設理論、焦點、基本原則、研究邏輯等等理論正規化的硬核方面和已有的企業管理理論有什麼不一樣?通讀全書對“海爾制”的解析,你會為這些元命題找到全部答案。

所謂立地,是要在實踐中得以驗證並有某種程度的可複製性。海爾制是從海爾集團的管理實踐中生長出來的。回看管理正規化的發展史,泰勒制對應伯利恆鋼鐵公司對應泰勒制、福特製對應福特汽車公司、豐田制對應豐田汽車公司,如作者所言:“每一個思想也必然和一個標誌性的企業相對應”,這絕非巧合。書中例舉了很多曾經流行或正在流行的創新管理理論,比如湯姆·彼得斯的解放型企業、彼得·聖吉的學習型組織、德魯克的未來的組織、拉里·唐斯的大爆炸式創新、埃裡克·謝弗爾的工業X。0、丹娜·左哈爾的量子管理、加里·哈默的終結科層制,等等。雖然這些理論都從不同角度批判了傳統經典管理正規化,但因為缺乏企業成功的實踐支撐,不免流於哲學和價值層面的呼籲。海爾制不但相容了上述思想,還讓它們在實踐中被證明,從而“不再是哲學上的空想呼籲和價值訴求,而是已經成為了一個現實的力量”。

《海爾制》的深刻價值還在於它呈現了一種觀察企業的稀有視角。作者在後記中寫道:社會學者葉啟正先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思考,到底希望做一個剛硬理性的專技科學者,還是帶著柔軟感性的社會思想家?在這本書中,胡國棟教授顯然選擇成為後者,從哲學和實踐結合的維度來思考管理問題,這也正是海爾制原創者張瑞敏先生身處之地——他是殊勳茂績的企業家,也是學貫古今的思想家,深信管理不是純然機械的理性行為,而是貫穿歷史、文化、社會、人性的博雅之學。在這個維度之上,海爾制正在開啟第三次企業管理革命,也預示著中國管理模式在世界舞臺的登場。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