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花言草語」槐,木中的鬼靈精怪

「花言草語」槐,木中的鬼靈精怪

「花言草語」槐,木中的鬼靈精怪

在木的王國裡,槐應該是最最鬼靈精怪的一個小公主。也許,她長著一副很平常的面孔,也許,總是一副很平靜的表情,卻在內心裡變著法、變著樣地演繹著一場又一場風雲變幻。行走在長滿槐樹的園子裡,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

她竟然可以變幻成那麼多的形象來面對這個世界:挺直或彎曲的枝幹,綠色或金色的葉子,紅、白、紫色的花兒,大大小小的朵兒……還有那麼多的名字:刺槐、黃金槐、龍爪槐、小葉槐,香花槐、蝴蝶槐、金葉刺槐、金枝國槐……無論哪一種樣子、無論哪一個名字,她的魂、她的魄,都是槐——木中的鬼靈精怪。

前年的一個槐花季,細雨中,一踏進沈丘縣的“中華槐園”,就被裹挾在鋪天蓋地的香氣之中,像雨的包裹——只是,雨有形而香無跡。

無跡,卻也可尋。沿著縈繞在鼻翼間的香,自然可以尋到一樹樹掛著一串串、一團團花朵的槐。看到樹下一地的潔白,自然可以想像清風拂過時,槐顫抖著飄灑一場槐花雨。

她只有一季的清芳,卻可以給人一世的懷想,真是讓人沒辦法,拿她沒辦法——尤其是到了屬於她的季節,那一簇簇花串就會在心間搖盪,讓人不能不想她,不能不看她,不能不聞到她的香氣,甚至,愛到只想吃掉她——這個讓人惦記到放不下的小精靈。

又到槐花最好吃的時節,我卻有事外出。看著朋友圈裡曬出的各種槐花美食,真是若有鍾拉所失先放蜷。還是媽媽瞭解我,打電話對我說,已經買了好多將開未開的槐花,蒸了一部分,凍在冰箱裡給我留著,還曬了一些,留著以後包餃子或者包包子。回到家,當槐花的清香從鼻入口,一種深深的滿足措繩度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那香,清新中有絲絲縷縷的甜,甜,卻又不失其清,那味道,真是美到玄妙。

即便是被吃掉,這個小精靈也可以調皮地變換出很多種形象:槐花可以涼拌、煎、蒸、做湯、做糕、做蜜;用槐花、槐果可以做槐酒、槐茶;根、皮、枝、葉、花、果都可入藥……可見,她不僅美在其表,美在其香,還美在其用。

當然不只這些,槐還很有文化呢。說到文化,這個小精靈立刻變成一副老成持重的面孔,讓人首先想起發生在大槐樹下的遷徙故事,聯想到一種濃濃的鄉愁。然後,再板著面孔告訴你:槐樹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在唐宋類書的“木部”中,一般排在松、柏之後,居第三位。不僅如此,槐還是古代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科第吉兆的象徵,同時還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託、吉祥和祥瑞的象徵……

在我心裡,特別難忘、特別有文化的三棵古槐,長在北京西山腳下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正門前。據說,曹雪芹晚年是在這個小村子裡度過的。北京有“先安宅,後植槐”的風俗,不知這三棵四百年的老槐是不是見證了曹公在此著書?

不,不應該說“老槐”,這木中鬼靈精怪的小公主是永遠不會老的,哪怕她變化出的形象不再筆挺,哪怕,她調皮地幻化成一棵歪脖老樹,她也始終用一顆年輕的心見證著文化的記憶:記得當時走到槐樹的一片濃蔭下,隱隱有笛聲傳來,是電視劇《紅樓夢》中《秋窗風雨夕》的韻律——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有這樣的機緣巧合吧?!(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董雪丹)

【來源:周口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