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與上證報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為上證報專欄作者的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世紀90年代初,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成立不久,股市便十分火爆。雖然當時的投資者數量或交易規模與現在相比小得可憐,但那個年代都是現場交易,各個證券營業部都是人頭攢動,交易非常活躍。

當時已經有報刊雜誌及廣播電視開設股市分析欄目了,如《新民晚報》、東方電視臺等,也出現了上交所主辦的專業性報紙——《上海證券報》,但分析方法幾乎都是技術分析。我看了總覺得有點玄乎,類似於街頭算命的。而且,在我看來,不少有悖基本邏輯的觀念在市場上卻大行其道。於是,我就有了撰文的衝動,想去反駁這些現在看來很荒誕的觀點。

在1993年夏天的一場會議中,我認識了一位上證報的記者,筆名叫丁東,他鼓勵我把自己的觀點寫出來。於是,我隨後把一篇文章寄給了他,這應該是我在上證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標題叫《技術分析與分析的技術》,核心觀點是當時流行的那些技術分析方法太Low了,對資本市場的變化需要有基本面分析,需要提高研究的深度。

或許是因為編輯對我的觀點比較認可,從此之後就不斷向我約稿。當時大部分上海居民家裡都沒有電話,更沒有電腦,寫作都是用有格子的稿子。我好在有一個“拷機”,編輯就用拷機向我約稿。遇到交稿時間比較急的時候,則透過傳真把稿子傳過去,尋找傳真機就成為我經常發愁的事。迄今為止,我還保留著用傳真機發出去的大部分稿件。

當時上證報和其他大部分報紙一樣,只有四個版面,其中第一版是與資本市場有關的新聞報道,第二版是上市公司新聞,第三版是市場行情及分析,第四版是綜合類的分析文章,包括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等,我的文章基本發表在第四版,而且後來我也成為了上證報市場版的專欄作者。在那個年代,整個社會的資訊量並不大,所以,你寫的東西容易被大家讀到,觀點也容易被大家所瞭解。就這點而言,我還是非常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