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在很多人眼裡,李白就是高富帥,四處遊山玩水撒錢喝酒。而杜甫跟他完全相反,整天憂國憂民,憤世嫉俗。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杜甫早年也是個高富帥,杜甫畢竟是宰相杜審言的孫子,他家能沒錢嗎?所以說杜甫少年時期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這才有了比較優越的教育條件。

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之類的補習班不知道上了多少,終於把杜甫打造成了一個飽讀詩書的高富帥。

由於很有錢,還有才華,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睞。兩個人和高適一起四處遊玩,互相寫詩,遊玩的費用估摸著都算杜甫的了。

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經經歷過上層人士的那種生活,他再看到底層人的苦楚時,才會有更加深沉的思考。

所以我認為杜甫的憂國憂民,絕對沒有以偏概全的現象,反倒是一個經歷豐富的人,對社會的一種冷靜思考。

杜甫歷經人生百態,對生活更有發言權。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第一,少年時期,杜甫是個意氣風發的高富帥。

杜甫是憑實力把自己從高富帥,變成了矮矬窮。他年少時期家裡很有錢,曾經多次帶著鈔票遊山玩水。任何時候兜裡有錢,大多數事情都好辦。

所以杜甫這時期也結交了不少社會名流,類似李白、高適這類人,跟杜甫這樣的高富帥,其實還是很投緣的。

因為李白不喜歡攢錢,吃穿用度都靠朋友捧場,李白最喜歡的就是杜甫這種有錢有才且識貨的朋友。

杜甫曾經寫詩給李白: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李白感念杜甫慷慨邀請他免費旅遊,包吃包住,所以也給杜甫寫了一首詩: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從詩詞裡就看得出,這個時候的杜甫,沒有生活上的負擔,是個正兒八經的高富帥,對人生充滿了憧憬。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第二,青年時期,杜甫是個為生活奔波的老黃牛。

可是人到中年以後,杜甫家裡的錢似乎也花得差不多了,因此杜甫開始需要為生活而煩惱了。他跑到長安考科舉、找工作,一連10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很顯然這個時候杜甫的老本都被他吃光了,那小日子別提多辛苦了。但是杜甫這個時候還是很好面子的,一直不肯做小官,他的理想似乎跟李白一樣,都想做大官,最好是宰相。

可惜現實總喜歡打人的臉,杜甫在窮困潦倒之際,為了養活家裡的老婆孩子,至少跑去做了個河西尉,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狂歌託聖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

意思很簡單,就是瞧不上河西尉這種小官,畢竟奔波了十多年,咋能混這麼慘呢?

其實杜甫沒必要自卑,李白那麼大才華那麼大名氣,不也只是個御用詩人嘛!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此後朝廷似乎看到了杜甫不太高興,於是就將他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沒什麼本質區別,都是小官,這份工作主要就是管理兵器庫的鑰匙。

好歹有了一份公務員的工作,杜甫鬆了口氣,打算回家看看,結果一到家就發現自己的小兒子居然被活活餓死了!杜甫陷入了沉思,臉面值幾個錢?能有小兒子的命重要嗎?

自己辛苦努力了這麼多年,最後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再看看那些土豪官紳們,他們不需要怎麼努力,只需要學會害人,就能夠整天大魚大肉。

因此杜甫在這種情況下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你覺得這種感受,是以偏概全嗎?我認為這是杜甫所見所悟後的感受。不光是他們家如此,像他這樣的人在那個時期比比皆是。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第三,中年時期,杜甫成了一個堅定的愛國者。

人到中年,杜甫依舊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長安被攻克,很多大官都被叛軍給抓了。杜甫運氣好,這種倉庫管理員,即使有編制,也沒人會找你麻煩。因此杜甫躲過一劫。

這個時期的經歷,讓杜甫認識到了人生的真相。百姓受難,皆因為叛亂四起。因此杜甫覺得自己有義務為平叛做點事情!

所以杜甫寫下了這麼一段詩,表達內心的激動:

四鎮富精銳,摧鋒皆絕倫。還聞獻士卒,足以靜風塵。

此後杜甫便跑到了唐肅宗這裡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左拾遺。可惜事業上剛剛有點起色,杜甫便因為營救房琯的事情,遭到了唐肅宗的貶謫。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第四,老年時期,杜甫憂國憂民。

這回杜甫對仕途算是比較失望了,在回鄉探親的過程中,杜甫看到了餓殍遍地的現象,因此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

到了華州以後,杜甫發現華州和關中都遭遇了大旱,這對百姓來說無疑又是一場巨大的打擊,因此杜甫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若不是親眼所見,又怎能如此形象呢?此後的杜甫長期漂泊,期間擔任了華州司功、嚴武的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可惜終不如意,杜甫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

沒了工作,杜甫就跑草堂裡過著貧窮的生活,那日子實行相當苦的。年紀大了,又不事生產,家裡的孩子年紀還小,所以家裡日子別提多難了。村裡的小孩兒還經常來欺負他這個老頭子。

在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比較經典的一句話是這樣的: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啥意思?他自己過著艱苦的生活,所想的卻不僅僅是自己的苦,而是天下寒士們的苦。他希望大家都能夠住得上好房子,能夠聚在一起談笑風生。

你說這是以偏概全嗎?這是無病呻吟嗎?當然不是,杜甫是用一生的體會在寫詩,他的每一首詩其實都是那個時期的歷史。

杜甫少年時也是個高富帥,為何晚年悽慘?體會人生才能寫出好作品

結局:漂泊一生,杜甫用生命在寫詩。

甭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真實寫照,杜甫寫的詩裡絕大多數都是唐朝在那個戰亂年代的真實情況。

正是因為杜甫以寫實的方式來寫詩,才會讓他的詩更加值得後人尊敬。而且也能起到警醒後人的作用。只有瞭解了前人的苦楚,才能更好地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

參考資料:《舊唐書》、《杜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