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在岐山縣一處工地施工中,工人們挖出了幾件瓷器和兩塊生鏽的鐵疙瘩。沒想到最後,考古學家卻忽略了瓷器,對那兩塊鐵疙瘩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到底這兩塊鐵疙瘩有什麼神奇的地方,能讓它成為國寶級的珍貴文物。您想了解事情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吧: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陝西省寶雞岐山縣,農民們在修水庫挖土時,挖到了幾件瓷器。在瓷器旁邊,還找到兩塊已經鏽得不成樣子的鐵疙瘩。埋在地裡的瓷器,很可能是文物啊。縣裡就將這一情況上報,並請來了考古學家。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考古學家卻對那兩塊鐵疙瘩興趣很大。他們詳細詢問了兩塊鐵疙瘩的埋藏和挖掘的情況,並精心地將鐵疙瘩包好,帶回去做進一步研究。

經過鑑定,這兩塊不起眼的鐵疙瘩竟然是宋朝的物品。其中小的一塊大體呈圓柱形,細節部分因為年代久遠,鏽蝕較重,只能斷定應該是一個手柄。最有價值的是較大的那塊,大的一塊為長方形,長11。4釐米,寬6。7釐米。經過考古學家精心的清理,鐵疙瘩上兩個楷書大字“汗赭”清晰地顯赫出來。原來,這可不是普通的鐵疙瘩,而是傳說中的古代的烙馬印。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在古代,人們的最好的出行工具就是馬。出行要騎,上班要騎,打仗要騎。馬多了,樣子又差不多。為了區別那匹是自家的馬,這匹是別人家的馬,不至於去趟飯館,出了門就騎錯了馬,古人們發明了烙馬印。用鐵做一個大的印章,印章上刻有自己專屬的文字或圖案。使用時,用火燒到一定的溫度,通常烙在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於是,一匹馬就有了自己專屬的標記,相當於今天的汽車牌照。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唐六典》卷十一中也有:“凡外牧進良馬,印以三花飛鳳之字為志焉。細次馬送尚乘局者,於尾側依左右間印以三花;其餘乘馬送尚乘者,以鳳字印印右髆”。

根據上述文獻記載,可見我國古代使用烙馬印的傳統還很長,在戰國時期就開始有。而且,各朝各代都一直在使用烙馬印,基本沒有間斷過。但不知為何,烙馬印遺世的量卻很少。已知的有兩方,一是戰國時期的“日庚都萃車馬”印,一是漢代的“靈丘騎馬”印。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這件烙馬印卻更加的珍貴,就因為印章的內容。從文字的古義上講,赭,就是紅色的意思,汗赭,直指古代神秘的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學名叫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土庫曼。因為這種馬的多為棗紅或栗色,出汗時區域性顏色鮮豔,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被稱為“汗血馬”。汗血馬體型漂亮,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據說一天只需飲一次水,就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因此,在我國古代,一直是人們深愛的坐騎,並被冠以“寶馬”的名字。遺憾的是,我國是不出產汗血寶馬的。所以從古至今,我國的汗血寶馬其實一直都需要進口。

這件文物上有“汗赭”兩個字,因見證汗血寶馬的存在,竟成國寶

也許正是因為本土不能出產的原因,我國古代的汗血寶馬基本上只存在於文獻記載和傳說故事中。今天,與我國古代汗血寶馬有關的文物極其稀少。這件汗赭烙馬印的出土,鮮明、準確地印證了我國古代關於汗血寶馬的歷史。

因為歷史的厚重,所以烙馬印才珍貴,因為它曾經和汗血寶馬有過最親密的接觸,故此,烙馬印能成為國寶,也就是名至實歸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