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今年已經76歲的曹德旺,至今還是福耀玻璃集團執牛耳的關鍵人物。

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被崇拜至今,肯定讓許多人感到十分好奇。

商業上的成功、創業中的傳奇故事、中國首善的稱號,或許足以解釋曹德旺何以成為家喻戶曉的華商名人,但卻不足以解釋他何以擁有這麼多死心塌地的粉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他的社會責任感,76歲高齡依舊為中國製造業殫精竭慮,籌建福耀科技大學,以及他面對誘惑時的坦蕩磊落,面對人性考驗時的坦誠

,已經超越大眾對於一名資本家的認知。

曹德旺,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曹德旺是聲名遠揚的“玻璃大王”,大街上每三輛車,就有兩輛用著福耀出廠的玻璃。

同時,他也是聲名遠揚的“中國首善”,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連續39年做慈善,個人累計捐款超過160億。

他不僅致力於改變中國的商業世界,也意圖改變慈善的規則。

曹德旺少時家貧,生活艱辛,經常吃不飽飯。20多歲時,一個月的口糧,管飽吃只夠吃上5天。

那時候,為了抵抗腹中的飢餓,把花生殼磨成粉,做成饅頭吃,咽不下去,就兌著水,往下生咽。好不容易吃進肚子裡,結果不消化,疼得邊吐邊滿地打滾。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在一篇新京報的採訪中,曹德旺被問及做慈善的初心,他回答

“我的初心就是吃飽飯。”

這個回答讓記者略感吃驚。曹德旺早已不在求溫飽的階段,中國也已走過那段苦難的歲月,因此追問為什麼依然擔憂這個問題。

曹德旺的回答是,

人不能忘記經歷過的苦難,如果在走得順當的時候,忘記自己姓甚名誰,恐怕還要再經歷一次苦難。

這樣的擔憂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多次下鄉調查過程中,曹德旺發現,沿海的農田被大面積拋荒。

當地一位農民給他算了筆賬,一畝水稻的收成大約1900元,出門打工,包吃一天掙300元。這位農民反問道“曹總,你說我種不種地?”

在國民普遍吃得飽飯的年代裡,曹德旺對未來可能“吃不飽飯”的擔憂,實際上超越了一位商人的本分。

這或許可以看作,一名真正的企業家與一名資本家之間的分野。

曹德旺曾經暢想,如果中國每一個行業的領頭人,都能把這個行業扛起來,這個國家就是強國了。對於一個強國來說,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但現在的事實是,什麼賺錢,資本往往跟著一擁而上。

曹德旺的一些想法,似乎總與資本的邏輯背道而馳。

他曾自比金庸武俠小說《俠客行》中的乞丐石破天,這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理想看法的人,時常因為一些天真的念頭,做出傻事,卻最終修煉成為絕世高手。

在曹德旺創業的幾十年間,也是金融、房地產蓬勃發展的時候,但這些風口,他一個也沒有碰,只是一門心思的造玻璃

“我死心塌地地做好自己的本業。”

於是,他成為了商業江湖的絕世高手。

最近一段時間,與曹德旺有關的新聞,大多與福耀科技大學有關。

去年5月,曹德旺宣佈出資100億,為家鄉福州捐建“福耀科技大學”。

6個多月後,由曹德旺創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和福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福耀科技大學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建立一所

“民辦公助”的非營利性新型應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學

,選址定在曹德旺的老家,福建福州。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不同於西方“富豪借基金會控制學校”的現象,

曹德旺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河仁慈善基金會沒有任何控制權,也不是基金會的受益人。

這讓福耀科技大學“非盈利”的招牌有了可信度。

曹德旺創辦福耀科技大學的想法,來自於現實中碰到的中國製造業高階管理人才斷檔問題,目前高校對製造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跟不上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的矛盾,以及德國教育模式的啟發。

建設這樣一所大學,壓力自然不小,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就是長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問題。

除了最開始提出的100億投資,這個月,為了籌建福耀科技大學,曹德旺創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大手筆減持了福耀玻璃的股權,套現9億元。

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如果成了,福耀科技大學將向社會輸送一批動手能力強、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研究類人才,解決國家制造業“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76歲的曹德旺,是國內高校教育的探索者,不論未來辦學成功與否,這都是一場獨特的變革。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胸懷坦蕩,所以心安理得

曹德旺向來以敢說敢做,行走商界。

在新京報的一次採訪中,曹德旺說:“我非常自豪地講,我今年70歲,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會指著我的鼻子罵:‘曹德旺,你少我一分錢’。”

2009年的時候,因為汙染問題,曹德旺主動關閉已經投入8000萬的雙遼砂礦廠,這一選擇在商界廣為流傳。

關廠的舉動意味著,未來福耀玻璃的砂礦都需要去遼寧本溪購買,每噸運費將多出100元,

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影響到企業的效益

當初建砂礦廠的時候,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年輕人李蒙,給曹德旺推薦了德國先進的洗礦技術,這項使用氫氟酸的洗礦技術,可有效清除砂礦中的鐵和鋁,至於氫氟酸有劇毒的問題,則可以使用建沉澱池的辦法。當時,這種辦法在歐洲已經十分流行,環保驗收上沒有問題。

廠子運轉起來以後,透過在選礦廠和雙遼市汙水廠中間鋪設無縫鋼管,廢水排放的問題順利解決了,但沉澱池每天產生的100噸左右沉渣卻無可避免。政府的建議是買一個採石坑用於堆填,但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對。

曹德旺思考了兩天,決定關廠。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曹德旺新書《心若菩提》首發儀式)

除了村民擔憂的外洩問題,廢渣積少成多,其中的氟並不會隨時間淡化,終將變成未來貽害子孫的一個根源。

當時,從經辦人到下屬,都覺得曹德旺的做法,很不理智。

但曹德旺對當時的經辦人說

“你就是一時賺到了效益,從長遠講,你始終是感到不安的。試問還有什麼可以比心安理得更有價值?”

這個關廠的故事,中間還有一段不能不提及的插曲。

廠子是非關不可的,但考慮到本地就業和社會穩定問題,當地政府說服曹德旺推遲一年關廠,並承諾如果廠子虧損,政府可以補貼。

一年之約到期,廠子並沒有虧損,曹德旺又把錢全數還了回去。

這個舉動,讓當地的書記倍感震驚,他說自己為官多年,拿到財政補貼又歸還的,曹德旺是第一人。

上面兩個故事,都是“本不必如何如何”的反例。

你會發現,在曹德旺這裡,鮮少看見商人的唯利是圖,反而看見一個人面對誘惑時的坦蕩。

何加鹽先前寫過一篇文章

《看不透的曹德旺》

,他用

“複雜”

來形容那些聚合在曹德旺身上,但看起來相互矛盾的地方,並下了一個結論“

貼在他身上的任何一個標籤,都是錯的。”

這一評價背後,有許多實際的例子。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比如曹德旺信佛,卻打破清規戒律,吃肉喝酒,建豪宅,鬧出軌;比如他對求籤算卦深信不疑,但也同時信奉科技與知識的力量;再比如他在資本市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又不愧“中國首善”之名……

類似的例子,在曹德旺身上,還有許多,說他“矛盾”的確貼切。

那麼有沒有人想過,這種“矛盾”的特質背後是否有其共性?如果有,那又是什麼?

我想,這背後是有共性的,可以總結為兩個字“坦蕩”。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花自己掙的錢建7000萬的別墅,是一種坦蕩;在節目中坦陳,面對母親牽線的結髮妻子和紅顏知己時的矛盾心境,是一種坦蕩;不向權力獻媚,有話直說,更是一種坦蕩。

這種坦蕩,體現在他對自己矛盾之處和人性弱點的毫不諱言。

也或許正是這樣的性格,註定了曹德旺是一個

“有佛報,無佛緣”

的人。

不起惡念,不重惡因,胸懷坦蕩,做到心安理得,這樣的人,無論放在歷史的哪個時代看,都不多見。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腳踏實地,向務虛開炮

曹德旺辦企業的實力、在業界的話語權、為人的坦蕩和他對權力表現謹慎的態度,讓他很少有求於人,自然也不怕他人刁難。

也因此,他時常敢於發表一些常人不敢發的議論。他的犀利言論,經常引起熱議,但即使屢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曹德旺也沒有改變他直言不諱的個性。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回首2021,許多人都有一個感悟,沒有什麼所謂的大而不倒。

煽動教育焦慮的教培行業,一夜西風凋碧樹,千枝萬葉盡數歸於塵土;爆發式增長的地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再也玩不轉高槓杆的資本遊戲;一向高調的網際網路行業,創始人一個接一個的隱退幕後,夾緊尾巴度過寒冬。

2021年,同時也是浮躁、務虛的一年,整個風氣都漂浮在半空中。

從網紅經濟的爆發,到大廠集體下場造車,再到區塊鏈、元宇宙、虛擬幣……

這之中有多少是務實,多少是沉迷賺快錢、盲目多元化、靠概念騙錢的,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心知肚明是一回事,是否願意為這些時代發展中的偏向,盡一份矯正之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去年12月12日的第九屆中國企業家發展年會上,曹德旺談到恆大債務危機時說:許家印總共39億的自身資本,貸款可以做到2萬億,這就是中國式的金融。

曹德旺為何如雷貫耳?

這番直白的揶揄,既坦蕩,也點出恆大等房地產商面臨債務危機的主要根源。

從李嘉誠看空中國撤資離開時,曹德旺嘲笑他怪不得做不了世界首富,到潘石屹夫婦亦步亦趨,飯飽後砸鍋,被曹德旺鄙夷“看不上”,他對於地產商們這種低買高賣、造泡沫、搞壟斷的行為,一直十分反感。

這些年不追風口、不坑蒙拐騙、不偷稅漏稅、不欠任何人一分錢,福耀玻璃,依舊穩坐行業龍頭的位置。

曹德旺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一直認為 ,企業家的責任有三條: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做到這三條,才能無愧於企業家的稱號。”

順應時代、腳踏實地、心若菩提,曹德旺的一生,擔得起企業家的稱號。

作者: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