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血壓計竟能預測血管堵不堵?!你需要測量一下腿部的血壓!

用好血壓計,竟能用來檢查血管情況,發現血管是否堵塞,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風險。

大部分人測血壓都是測量胳膊,很少有人會測量腿部血壓。但事實上,簡單一臺血壓計,透過測量四肢血壓的數值竟可以幫我們來檢測血管的健康情況,大動脈炎症、纖維化、粥樣硬化、狹窄甚至閉塞都可以透過測量下肢血壓來發現端倪!

血壓差,可提示心血管疾病

大部分人測量血壓時,都是擼袖子,伸右手臂,但其實測右上臂肱動脈血壓雖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血壓測量方法,但有時也需要測量下肢血壓。

一般在臨床上,首診為高血壓,除了測量雙上肢血壓外,我一般也會建議同時測量下肢血壓,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血管疾病。

我們知道,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均發現左、右上臂血壓有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到了一定數值以上就可以提示或者成為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訊號。

雙上臂血壓差小於10mmHg,屬於在正常範圍內,而如果雙上肢血壓相差在10mmHg以上,則提示可能存在一些血管疾病,比如血壓偏低的一側可能存在動脈狹窄或大動脈炎。

血壓計竟能預測血管堵不堵?!你需要測量一下腿部的血壓!

那麼,與上肢同樣,測量下肢血壓同樣也能發現心血管問題。透過上下肢的血壓差也能預測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什麼要測量下肢血壓

正常情況下,根據血壓形成原理,人體四肢血壓,有差異,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要高。

一般來說,大腿要比胳膊血壓高20~40mmHg,但當下肢血壓低於或者等於上肢血壓的時候,往往提示主動脈或股動脈有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病變。

為什麼上下肢血壓差會提示有心血管疾病呢?這是因為,當我們存在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閉塞時,這時血壓有可能會測不出來;另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侵犯上肢和下肢時,我們的患肢一側的血壓也測不出。存在大動脈炎時,也會導致上肢血壓測不出,或為上肢高血壓和下肢低血壓的情況。這樣就可以透過,血壓問題來查詢到心血管疾病的蛛絲馬跡了。

血壓計竟能預測血管堵不堵?!你需要測量一下腿部的血壓!

當我們發現下肢血壓低於或者等於上肢血壓後,建議儘快去醫院做包括超聲或者磁共振等相應檢查,以便明確病情,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發生更危險的心血管事件。

除了看上下肢血壓差資料值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踝臂血壓指數(踝部收縮壓與上臂收縮壓比值)來發現外周動脈疾病。研究顯示,踝臂血壓指數的正常值為1。0~1。3,<0。9提示下肢動脈疾病。當下肢收縮壓低於上臂收縮壓時,還應當考慮主動脈弓狹窄的可能。

如何正確測量下肢血壓

下肢血壓測量的方法分為兩種:

1、下肢膕動脈測量法:

測量位置一般在膕窩,膕窩是小腿與大腿的連線處,在膝蓋的後方稱為膕窩。測量時需要用袖帶綁住,鬆緊適宜(以1-2個手指為宜)。此外,與測量手臂一樣,測量前要安靜5-10分鐘,避免運動以及情緒的激動。下肢膕動脈測量法步驟跟上肢血壓測量是一樣的。

2、踝部動脈測量法:

把袖帶綁在小腿的末端,袖帶的下緣距離踝部也就是內踝大約3-4cm,測量的方法和上肢血壓測量也是一樣的。一般來說,測量踝部動脈血壓較測量膕窩動脈血壓結果準確可靠,方法簡便,為較好的測量下肢血壓的方法。

建議50歲以上或冠心病人群應將測量四肢血壓作為常規檢查,而對於健康人也應在測量上肢血壓的同時定期增加測量下肢血壓,如發現上下肢血壓差消失、變小或為負值的現象,應考慮周圍血管疾病引起大動脈炎症、纖維化、粥樣硬化、狹窄甚至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