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周杰倫新單曲的影像敘事:少數人的美夢也許是多數人的噩夢

繼粉絲路人打榜事件後,周杰倫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絡的影響力。9月16日晚23點,周杰倫的數字單曲《說好不哭》上線,一時間造成平臺網路塞車,成為社交網路熱門搜尋話題,截至新歌發售後三小時,該單曲的銷量已經超過三百六十萬張,以單價三元價格計算,《說好不哭》已經創造了過千萬的銷量。伴隨新單曲MV引發的次輪傳播,《說好不哭》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銷量繼續上漲。

輿論對於周杰倫的新單曲評價不一,有人吹出韓式“彩虹屁”稱之為“帝王級音源迴歸”,也有人表示這首歌再次佐證了周杰倫江郎才盡,較為能夠達成一致的則是對音樂錄影的觀感,這個圍繞著奶茶和攝影展開的都市苦情故事儘管充滿了日式的清新元素,卻也難掩故事核心的缺失,敘事充斥著男性自我感動,女性自我犧牲被視作理所當然。周杰倫在新世紀出道,卻在新世紀即將過去五分之一時仍重複推出屬於上個世紀的苦情戲碼,在當下整體蕭條但創作者仍熱衷於以新奇博出位的音樂市場,周杰倫的“復古感”實屬罕見。

回溯周杰倫出道以來的音樂錄影作品,不難發現,他的人氣和公眾知名度與其他音樂的創造性和先鋒性呈現出鮮明的反比趨勢。在從創作新人成長為地表最強“周天王”的路上,在從小眾走向大眾流行的路上,周杰倫在其音樂錄影敘事表達中越來越全面地暴露出對刻板性別印象的認同。華語樂壇盛而又衰,主流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錄影中,性別敘事關於兩性的角色安排似乎比周杰倫的曲風更加穩定、一致。

周杰倫新單曲的影像敘事:少數人的美夢也許是多數人的噩夢

《說好不哭》MV畫面。

你會微笑放手,說好不哭讓我走

《說好不哭》MV講述了一個簡單的都市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當代日本東京,女主角是一個打工妹,送奶茶外賣過程中意外結識男主角,男主角是一名年輕攝影師,兩個人過著財務不自由但卻幸福快樂的生活。女主角透過實際行動支援男主角的夢想,悄悄幫他填好外國高校的申請表格,默默發傳單攢錢給男主角買相機,再忍痛與追夢路上的男主角分離,最終在女主角的淚水中迎來大團圓結局。這則MV敘事脈絡清晰,情節完整且貼合歌詞內容,完成度高,且呈現出高度的商業化特質,影響風格帶有導演陳奕仁鮮明的個人特質。作為臺灣地區重要的音樂錄影導演之一,最初從事廣告行業的陳奕仁轉型之後與五月天、蘇打綠等藝人合作拍攝過大量同種風格的作品,但《說好不哭》的敘事核心仍然帶有鮮明的周杰倫印記。

1997年,周杰倫經由電視選秀節目被吳宗憲發掘,簽約吳所在的阿爾法音樂,2000年到2006年期間發行7張專輯共計73只單曲,36支MV由鄺盛導演,其中包括臺灣地區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獲獎作品《三年二班》以及獲得提名的《開不了口》《止戰之殤》《外婆》等。彼時臺灣地區MV主要表現型別有三,敘事、寫意及舞臺,鄺盛指導的音樂錄影大多介於敘事和寫意之間。起初,配合周杰倫歌曲主打的饒舌和藍調音樂風格,MV中的周杰倫大多以典型的嘻哈風穿搭出鏡(連帽衛衣、肥腿褲等),隨著周杰倫音樂戲劇性元素的豐富,MV風格也隨之發生改變。MV中的周杰倫被賦予一些頗具戲劇感的身份設定,諸如天才運動員(《三年二班》)、時空穿梭者(《東風破》)、宇宙戰艦駕駛員(《開不了口》)、特工(《四面楚歌》)、黑幫分子(《以父之名》)等,畫面則大量使用CG特效。在著重表現溫情和日常情感的歌曲中則突出畫面的膠片質感。音樂錄影帶敘事相對模糊,寫意感強烈,營造氛圍以突出歌手和歌曲的特質。

周杰倫新單曲的影像敘事:少數人的美夢也許是多數人的噩夢

鄺盛導演周杰倫MV畫面。

2005年周杰倫發行個人第六章專輯《11月的蕭邦》,並擔任包括《發如雪》在內的四首歌曲音樂錄影導演,小試牛刀開啟了個人音樂錄影導演之路。2007年,周杰倫與詞作人方文山等成立傑威爾音樂併發行周杰倫導演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同名原聲帶,2007年到2016年期間七張專輯的絕大多數音樂錄影都由周杰倫獨立或聯合導演。不同於阿爾法音樂時期,周杰倫主導的音樂錄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獲得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導演的《魔術先生》為代表,場景夢幻,天馬行空,色彩飽滿豔麗,強調戲劇感;另一類以《算什麼男人》為代表,風格清新柔和,劇情大多圍繞著“窮小子”情感經歷展開。《說好不哭》的情節基本延續了後一種型別。

周杰倫新單曲的影像敘事:少數人的美夢也許是多數人的噩夢

周杰倫導演MV畫面(部分)。

周杰倫還在阿爾法音樂時,自導自演的音樂錄影(以《退後》為代表)便顯露出對“窮小子”身份和模式化敘事的鐘情。周杰倫主導音樂錄影中,快遞員、餐飲業店員、街頭小混混成為更加常見的人物設定,與“窮小子”相遇的女性要麼是自我犧牲、自我奉獻的愛情守護神,要麼是嫌貧愛富的愛情背叛者——如果說阿爾法音樂時期周杰倫音樂錄影中的女性大多可以被視作美麗的陰性符號,只具有象徵意義,那麼之後的女性形象無疑被具象化為被歌頌和被譴責兩種物件。

一直以來,四類女性構成了臺灣地區主流音樂錄影形象:期待愛情的、缺乏自我的、被凝視的、自主的。最後一種是近些年伴隨著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而興起,散見於蔡依林、張惠妹等“同志偶像”型歌手音樂錄影中,前四種才是絕大多數流行音樂視覺影像中的表現型別。從公眾知名度和影響力上看,周杰倫無疑比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選秀偶像更能代表主流文化的特徵,周杰倫MV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也是流行文化性別意識到縮影,儘管大眾媒體在討論社會性別文化時,時常強調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和女性自我意識到覺醒,但這些被放大、被強化的“苗頭”投射到主流文化中時,仍然無法在主流的浩蕩江河中瞥見身影。

你什麼都沒有,卻還為我的夢加油

周杰倫並不是從一開始便代表主流文化的。他出道時音樂風格主打饒舌嘻哈藍調音樂,彼時此種曲風對於當時的臺灣地區流行樂壇而言仍屬劍走偏鋒,含糊不清的演唱風格也從一個側面強化了“周杰倫”標籤內涵中的反叛特質,吸引了大批青少年歌迷。

饒舌音樂和嘻哈文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進入歐美主流文化,影響青少年的著裝選擇,也影響著青少年對抗權威的態度和溝通方式。對音樂的認同是相當複雜的命題,嘻哈文化源自非裔美國人對種族歧視及其引發一系列問題的發洩,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文化的繼受地往往擇取嘻哈文化中的某些特質,嘻哈可以完全不涉及汙言穢語、性別歧視和種族問題,而單純作為一種偏左派思想的表達工具。周杰倫早期音樂中兩性情感關係固然佔據表達主題的主體部分,但涉及家庭(《爸,我回來了》)、教育(《三年二班》)、戰爭和平(《止戰之殤》)等議題的歌曲在傳播過程中的表現更加突出。在一步步趨近主流的過程中,周杰倫歌曲中對於作為個體的“我”的強化逐步取代了對輻射面更廣的社會議題的關注。明星的光亮來自無限放大的人格,多數明星也終將在星途中被無限擴張的“自我”所吞噬,周杰倫也不能例外。同時,在當代中國,成名之路既是走向主流的路徑,同時也是被主流表達裁剪、同化之路,當膨脹的自我被迫擠進有限的討論空間時,重複表達在所難免。這種重複表達既包含對自我的重複,也包含對主流話語的重複。而在《說好不哭》中,這兩種重複都是顯而易見的。

周杰倫新單曲的影像敘事:少數人的美夢也許是多數人的噩夢

《不能說的秘密》與《說好不哭》相似橋段。

早期臺灣MV中刻板性別印象表現為女性絕對弱於男性,對愛情的渴望與對異性的依賴混同,而在周杰倫的MV中,女性若不為愛奉獻自我即是愛的背叛者要被譴責,女性形象不過是期待愛情、毫無自我的典型之變體。詭詐之處在於,這些MV大多將視角設定為平凡身份的男性主體,他們不是可供寄託理想的古堡騎士、吟遊詩人,而是更具帶入感的角色。平凡身份的設定既可能源自周杰倫對成名前身份追溯,也可能源自對大眾共鳴的需求,無論動機為何,這種設定都更方便作為大眾文化載體的音樂錄影參與到意義權威的建構中來。

英國學者阿伯克隆比認為世界被四種權威所主宰,即專門知識的權威、服從權威、禁忌權威和意義的權威,其中前三種都屬於精英階層的資產,對於大眾而言是外在強加的力量,而意義的權威則需經由大眾權力所允許,大眾透過對媒體文字的意義使用創造認同感。不久前周杰倫與蔡徐坤的粉絲戰爭結果表明,周杰倫已經在公眾事件中被重塑成為大眾流行文化中的權威,無論是透過消費數字專輯還是參與相關討論,公眾都以不同形式參與到當代通俗文化的建設之中。而所謂通俗文化的作品與實踐無外乎一種表現公眾幻想的形式,通俗文化即集體的夢想世界。當通俗文化在刻板印象的陰影下表現出對單一性別無限犧牲的推崇時,性別刻板印象便得到了強化。流行文化在賦予大眾以表達工具(甚至武器)的同時,也影響著大眾的意識,音樂錄影重複刻板印象中女性自我犧牲式投身愛情,描繪極致浪漫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伴侶幻想的標準,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刻板印象。

無論處於哪一時期,主題是《魔術先生》還是《算什麼男人》,周杰倫音樂錄影一以貫之的主題都包含造夢,這個幫助公眾實現幻想的美夢可以天馬行空,但當這個夢是要求他人自我犧牲時,少數人平等意識核心缺失便可成為大眾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