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等著我》17日晚上如約播出,等待了一週的觀眾又可以領略感人的尋親故事了。本週的《等著我》播出了2個尋親案例,一個是曾經誤入歧途的女兒尋找同樣走上歪路的媽媽的故事,一個是媽媽尋找丟失的女兒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

第一個尋親案例與以往的任何一個尋親故事都不同,因為故事中的兩位當事人(尋親的女兒和被尋的媽媽)都曾深陷邪教的泥潭,幸運的是女兒被解救了,而媽媽依然泥足深陷並不見了蹤影

。這個題材的尋親故事,在《等著我》的播出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也是現實中鮮見的個案,但它卻很有教育意義,引人深思。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尋親故事,讓我們拭目以待。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最近一段時間的《等著我》發生了一些變化,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譬如,一期節目只播一個尋親故事,讓很多觀眾大呼不過癮,也讓部分觀眾感覺內容有些拖沓;尋人團未能幫助求助者圓夢,讓他們失望而歸,有的網友認為這種尋人未果的案例少播為好。鑑於這樣的變化,一些網友認為,《等著我》在走下坡路,節目明顯不如原來好看。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對於《等著我》尋親案例減少的問題,我想一方面是出於更全面地展示尋親故事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觀眾在尋親故事中領悟些什麼

。尋親故事要想講得更豐滿、更感人,就要有一些具體的事蹟做支撐,同時還要把尋親者積極向上的精神、淳樸善良的品質等傳達給觀眾,這樣才會更有感染力。也許對於一些觀眾來說,他們只想簡單瞭解尋親者的故事,他們更在意的是尋找的結果,以及被尋人的經歷、現狀等。但作為一檔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還要透過一個個的尋親故事來展示人性的真善美,而這無疑要依靠尋親者的詳細講述來實現,要有具體的事例、細節等的展現。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關於被尋人沒有找到的尋親案例該不該播出的問題,我認為答案是毫無疑問的,當然應該播出

。《等著我》播出的尋親案例大部分實現了團圓的結局,但有一部分被尋人卻杳無訊息。雖然對於尋親者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打擊,但同時也是他們更大的希望,因為節目一旦播出去,會有千千萬萬的觀眾去關注,也會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幫忙尋找線索,這樣尋人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就拿上週二《等著我》播出的72歲的老兵王玉明尋找老伴閆寶霞的案例來說,儘管王玉明老人沒能和老伴在節目現場團圓,但是節目播出後,《等著我》收到了許多好心人提供的線索,尋人團正在根據這些線索進行核實與尋找。我們相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好訊息傳來,讓我們一起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等著我》播出的每一個尋親案例,都極具傳播的社會價值,即便是那些沒有幫助尋親者圓夢的案例,也不會讓節目的價值大打折扣,反而會凝聚更大的社會力量,讓更多人投入到公益尋人的行動中去。其實,一檔節目好不好,除了要看它的內容是否符合觀眾的預期,是否實現了既定的目標,還要看它的社會影響力。在這一點上,《等著我》絕對是有口皆碑的正能量節目,它影響了許許多多的觀眾開始關注並參與公益尋人事業,這或許是它更大的價值所在。

《等著我》最近的變化引發爭議,節目在走下坡路嗎?事實並非如此

願《等著我》實現更多求助者的團圓夢!加油,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