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夢華錄》收官,今日女報專訪編劇張巍:“因為她們的溫暖,讓我寫下這個故事”

本文轉自:今日女報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熱播女性大劇《夢華錄》終於收官,對於張巍來說,一件大事總算落了地。

過去的一個月,這部由“神仙姐姐”劉亦菲主演的女性古裝勵志輕喜劇一經開播就好評如潮,熱度居高不下,甚至連帶著引發了一場宋朝熱。大量觀眾被劇中細膩含蓄的感情戲以及鮮活生動的群像戲打動,不約而同地成為“顧盼生輝”(劇中男女主演角色名字的合稱)的CP粉(指粉絲痴愛某電視劇中被設定為情侶的一對)或者變成“錄人”(《夢華錄》劇粉名)。

張巍是這部40集電視劇的獨立編劇。此前,她曾寫下《杜拉拉昇職記》《陸貞傳奇》《女醫明妃傳》《長大》《獨孤天下》等大熱劇。儘管一直創作女性題材,但《夢華錄》很不一樣,這是一部群像劇,還是一部女性編劇、女性導演合作講述市井女人互幫互助的溫情故事。2020年,張巍把劇本透過騰訊影片的工作人員遞給導演楊陽看,楊陽立即被吸引。在楊陽看來,女主角們很像今天在北上廣深奮鬥的女孩。

《夢華錄》收官,今日女報專訪編劇張巍:“因為她們的溫暖,讓我寫下這個故事”

《夢華錄》劇照

《夢華錄》收官之際,今日女報記者聯絡上了編劇張巍,請她從頭講講,這場“東京夢”背後的故事。

《夢華錄》收官,今日女報專訪編劇張巍:“因為她們的溫暖,讓我寫下這個故事”

張巍

四十歲的時候,我遇到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寫下《夢華錄》,在張巍看來,是一次自我救贖。

40歲那年,她經歷了一場人生變故。她很想抓住一些東西讓自己走出來,開始嘗試做製作人,從沒有過拍攝的經驗的她,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兩個十幾年前的女學生,如今都早已成為優秀的製作人,二話沒說就來給她幫忙。從專案的籌備到找演員、製作、後期等等,就像《夢華錄》中的三姐妹一樣,手把手地帶著她“創業”。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生活並沒有獎勵她走出舒適區的勇敢和勤奮。她首次作為製作人拍攝的電視劇因故中斷,她的身體也查出一點問題。“那會我覺得好像被卡住了一樣,在人生中間,不上不下,上有70歲的父母,下有10歲的孩子,我怎麼辦?”張巍形容那種感覺,跟《夢華錄》中“趙盼兒”的半遮面茶坊被水淹了一樣,心氣兒都散了。

至暗時刻,又是周圍的女孩子幫助了她。“我的學生,一會兒說有東西要聊下,一會兒說有論文要找我輔導,反正就是編出各種理由要來我家,陪我東拉西扯,看著我情緒穩定了才離開。”張巍回憶道。

她看著周圍那些幫助她、支援她的女孩子,決心寫一個有力量的戲。在敘事創作中,有一種方式叫改寫來訪者的故事。那她就把“自己”放在故事裡,然後再在故事裡,自己救自己。故事不是王孫公主,而是市井商婦,她們拿的是算盤、菜刀、琵琶,全都是謀生的工具,從錢塘出發,一路肝膽相照,互相扶持,到京城開創一片她們的新事業,在這個故事裡,愛情只是一條支線。

“我希望她能鼓舞人,也能鼓舞自己,把自己的精氣神再找回來。”張巍說。

2022年,《夢華錄》上線,距離她上一部戲《獨孤天下》播出已經過去了4年,但這4年,她每一天都在工作。

《夢華錄》收官,今日女報專訪編劇張巍:“因為她們的溫暖,讓我寫下這個故事”

張巍

要讓女孩們在宋朝創業,不容易

《夢華錄》的劇情,很大一部分是主角趙盼兒、孫三娘、宋引章的閨密團創業史。她們從錢塘開始,一路開茶坊、開酒樓,用極具美感的茶飲、果子、琴音來吸引顧客。——要寫好這個情節,可不容易。

與其他歷史階段不同,宋代是我國商品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寶馬雕車香滿路,更吹落,星如雨”“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精美的宋詞生動寫照了當時精緻、富庶的都市生活。而今,現代人的許多生活方式、審美價值觀,都可以在宋朝找到根源。

《夢華錄》收官,今日女報專訪編劇張巍:“因為她們的溫暖,讓我寫下這個故事”

《夢華錄》劇照

早在創作之初,張巍就希望呈現《清明上河圖》裡那種醇熟的市井風貌,在故事展開中自然地呈現出“茶”、“香”、“畫”、“花”四種宋代的雅事。雖然在敘事的框架下完成這個野心難度很大,但她仍然決定挑戰一下自己。

張巍的祖輩父輩都是文史方家,她自己對歷史也一直頗感興趣,在寫劇本時,她上了北大歷史系的高研班,這對張巍研究北宋的歷史細節有了很大的幫助。

一次,張巍偶然看到了一本名為《宋宴》的書,美食作者從宋人食譜中考據復原了七十多道菜,涵蓋宮廷菜、文人菜和平民菜三級,涉及熱葷、素菜、冷盤、羹湯、粥面、糕餅、飲料和果子八類,每道菜都有詳細的圖文製法,以及相關掌故逸聞、風土人情和器物用具等。

張巍一下子就興奮了,輾轉託人找到了《宋宴》的作者團隊,請他們來做劇本顧問。“他們也很開心,一拍即合,好像什麼具體的都沒聊就答應了。”張巍笑著回憶。隨後,《宋宴》的作者團隊將劇中涉及的食物、飲料配上圖片、做法、模具、名稱都給張巍發了過來,甚至詳細到是“吃一盞茶”還是“來一壺茶”。此外,她還請了深圳大學人文學院的教師、著名的青年曆史學者常彧老師來做自己這部劇的顧問。

這份心思沒白花,播出後,劇中的飲料、食物狠狠火了一把,不少關注傳統文化飲食的人也在網上教大家如何仿製夢華錄飲料。還有很多年輕觀眾感嘆,原來在宋代,“果茶”就很火了。

為了讓劇中趙盼兒的點茶更符合規範。張巍還透過朋友請來了“茶百戲”的非遺傳人章志峰老師,專門給主演開了一堂影片“點茶課”。“影片課上,主演都挺認真的,亦菲一直在很認真的做筆記,問問題。”張巍說。在多位歷史顧問的幫助下,劇中的菜名、飲料名、街道名,各個階層人的稱謂、穿著打扮等歷史細節,都有了把關。

其實,這種考據式的劇本寫作並不是《夢華錄》獨有,而是張巍一直以來的習慣。在寫時尚行業劇的時候,她會專門邀請時尚行業的資深顧問、買手、設計師做劇本顧問,一個個地挑毛病。她相信,這些精準的細節,能讓故事更逼真,更有代入感。

“用心還是‘行活’,其實觀眾能感受的出來。”張巍說。用心,也是張巍欣賞導演楊陽和劇組團隊的原因,“楊陽導演的美學感受很特別,她一開始就希望打造一個“女人如水”的概念。播出後,我看很多觀眾也很喜歡那種水氣氤氳的感覺。”場景上的用心還原給這部電視劇帶來獨特的美學效果。

《夢華錄》收官了,女主們的成長之路還在繼續

不同於張巍之前寫作的少女成長型“陸貞”等角色,在這部劇裡,劉亦菲飾演的趙盼兒是一個成熟女性,她有過戀愛經歷,也有過社會歷練。“不同於其他十幾歲的小女孩,她在心智上成熟很多,所以她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在情感上的感受和體會。”張巍說,很多觀眾對趙盼兒和三娘深夜談心的那場戲很觸動,是因為這種成熟女性對待愛情上的患得患失,其實投合了不少現代女性對待愛情的心態:對感情的猶豫、掂量與不確定。

劇集大結局前的幾天,張巍點開觀眾自己製作的二創影片(自媒體人或者網友針對原影視劇素材的二次剪輯而成的短、中影片),看到滿屏的彈幕,被感動到淚流滿面。彈幕裡,觀眾像囑咐自家人一樣囑咐劇中角色:“盼兒千萬要多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太累太忙了”“三娘要常回來看看”“引章要記得好好吃飯。”……有彈幕說,也許在另一個時空,這群閨密依然會遇到數不盡的挑戰。生意上的,感情上的。

就像生活在現實中的每個期待成長、渴望成長的女人一樣:“難”本來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只要永遠揣著“勁”就能一直成長。

“有心勁”。這也是張巍最初希望透過劇本完成的意義,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們,也讓自己看到:

一個女人就靠一支筆,也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