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綠標

收聽朗讀音訊

文/京博國學

《菜根譚》言:“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得道的人能夠保持平常心,其行為舉止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簡單的,也是寓於平凡中的。

“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一切,返璞歸真,看取事物的本來面目,所謂“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有人問高僧:“修行需要下什麼工夫嗎?”高僧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那人又問:“一般人都是如此,師父的功夫就是這樣嗎?”

高僧答:“並不一樣。別人該吃飯時不肯好好地吃,偏偏要百般思索;該睡覺時不安心地睡,還要千般計較。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無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浮華的寵辱,他們因此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

如果沒有平常心,簡單的事也變得複雜了。人的心態如同琴上的弦,太緊則易斷,太鬆則無音,只有鬆緊適度,才能彈出美妙之音。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僅是一種人生境界,還需要修行,磨礪,心無雜念。

有了一顆平常心,就會懂得珍視當下所有,從容面對生活的風雨,便可以無悔無怨地走過春天,送走秋天,走向朗朗乾坤,走過這偶然得到的生命歷程。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戰國時期,齊國的儲子問孟子:“齊王總打發人去探視先生,想必先生一定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吧?”

孟子回答說: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呢?即使是堯舜,也同一般人一樣。我跟人一樣,人跟我一樣,聖人和我也沒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孟子的平常心。他這個平常心,就是一種自知之明,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

這是因為他心中從沒有失去本來的天性,沒被世俗汙染,並有自己的道義堅守,在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很自然的。

而一些人看別人了不起,是因為人為物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性。其實,聖賢也有常人之心,區別在於他堅持自己的赤子天性而已,從平常生活中做起而已。

所謂平常心,就是要積極進取,力爭上游,不做無畏的執著,同時盡心盡力。不勉強自己,更不勉強別人。懂得把握自己,彈性生活。

“萬物枯榮皆有時,萬事從容皆得之。”

活在當下,珍借眼前擁有,在平凡中找到意義,能夠自娛自樂,學會感恩,善於調節自己,藝術性地生活,保持有能量,有張力地生活。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常看到一句話: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兩人有相似的價值觀,也許覺得投緣對事,能立刻建立關係,但這樣的關係未必能產生深厚的友情。如果兩個三觀不同的人仍然你儂我儂,無非得益於他們之間萌生了情愫。

早年,李光弼與郭子儀都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門將。雖同為中級軍官一起共事,但倆人關係並不好,就算同桌吃飯,倆人也是冷眼相對,互不搭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派郭子儀去鎮壓叛亂。同時,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而李光弼順其自然成了郭子儀的手下。

因之前得罪過郭子儀,李光弼十分憂心,怕郭子儀假公濟私,便主動向郭子儀賠罪。

但郭子儀卻極為誠懇尊敬地說:“李將軍,現在國家戰亂,哪能計較私人恩怨,兵馬分成兩支,你我各領一支,您看怎麼樣?”

此番話讓李光弼羞愧萬分,原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光弼不負所望,打了無數硬仗,幫郭子儀分擔了作戰壓力。最終在倆人的齊心合力下,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亂”,不但成為了中興大唐的功臣,還成了好朋友。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有了平常心,人就不會苛責、計較;有了平常心,就有了包容、理解。有了平常心,就有了握手言和,勠力同心。

就是這家國情懷搭建了信任、同心、合作的平臺,讓兩個人化敵為友。也正是平常心削弱了功利心,才將兩個不相投的人拴在了一起。

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說:“真正的朋友都是無功利的,只有這樣才能天長地久。”

誠然如此。在人際關係中,人們追捧舒服關係,殊不知真正長久的舒服關係就是熟不逾矩,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有一顆平常心,珍惜當下,珍惜你所擁有的,才會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坦然充實,不擔心,不焦慮,不慌張。

人生路上,我們全力以赴地過,雲淡風輕地活,不辜負朋友,不辜負自己,這樣剛剛好。

夜讀丨人生最寶貴的,是有一顆平常心

主播:寧境寧

我用聲音陪伴你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