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祝福》是收錄在《彷徨》裡的一部短篇小說,講了祥林嫂再嫁的悲劇和失去兒子的悲哀。“悲”這一帶有分量的字,沉重自不消說,而況是兩個“悲”字疊加?而況受者乃一伶仃無依的婦人?就在舊曆年底,家家祝福祈求來年好運的當口,祥林嫂不堪悲的重壓,終是絕

瞭望

,悄無聲息地死去,成了魯四老爺所謂死的不是時候的謬種。

“我”最後一次看見祥林嫂,四十上下的年紀,頭髮全白,瘦削的黃中帶黑的臉上是消盡了悲哀的木然,惟眼珠間或一輪,才見出是個活人;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長她許多的竹竿,下端開了裂,整體看去,純乎是個乞丐。

如此形象的祥林嫂,現實裡是有其模型的。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魯迅本家遠房的一個伯母,丈夫死後守著個兒子過活。兒子人很聰明,在三味書屋讀過書,後來在“和房”代管事務,長住那裡,很少回來。其母很著急,又聽聞兒子和遠房親戚裡的一個閨女有了關係,就當它秘密似的在本家裡宣傳,說兒子不理解她的勸告,罵她,以至要打她。

聽的人同情她,不免批評她兒子幾句,她不但不領情,當場反駁批評她兒子的人,還把人家的原話一五一十告訴兒子。這樣,她反覆訴說不幸,聽的人似信非信,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嗯嗯地聽著罷了。

也是兒子的緣故,她精神失常,一度投河自殺,卻因冬季水量少自殺未遂,受著寒冷回到家中。這事誰也不知,直到她親自說給魯老太太,自殺始末方才浮出水面。

她去魯老太太家裡時,拄著一支竹竿,神色悽惶,儼然落難者模樣,有如“我”最後一次看見的祥林嫂,只不過祥林嫂歷盡千帆,早已沒了哀傷的面容,直是一個木偶人。

祥林嫂的悲劇,反映出三個問題。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封建禮教的“吃人”

當家人沒了以後,祥林嫂瞞著婆婆託衛婆子推薦,在魯四叔家裡幫忙。

魯四叔是講理學的老監生,得知祥林嫂是寡婦,起初不大同意。但是四嬸見祥林嫂模樣周正,手腳壯大,脾性溫和,一副吃苦耐勞的樣子,就不顧四叔態度,留下了她。祥林嫂果然沒辜負四嬸期望,試工期內一刻不曾閒著,比勤快的男人還要勤快,於是第三天議定工錢,正式在魯四老爺家裡做工。

此後,祥林嫂也還是力氣不惜地忙著。年底祭祀是魯四老爺家裡最重要的事,也是祥林嫂最忙的時候,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地煮福禮,全是她一人擔當,不需僱用男短工幫忙。人們對祥林嫂讚賞有加,都說魯四老爺家裡僱著了

女工

,抵得過一個男人。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然而第二年的新正,祥林嫂的婆婆以開春事務忙急需幫手為由,把祥林嫂領了回去。確切地說,是綁了回去,因為祥林嫂不樂意待在婆家,不然不會瞞著婆婆出來做工。

很難說祥林嫂當初離開婆家不是預感到了什麼。回到婆家沒幾天,她就給人塞進轎子,再嫁到深山野

墺裡,而她是那麼不情願,那麼抗拒,對著香案角撞了個頭破血流,差點一命歸西,也還是

架不住

一夥人把她和新夫婿關在新房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就這樣,她的婆婆有了給小兒子娶親的聘禮,而她有了第二個男人,不久又有了兒子,一家三口把小日子過著,似乎一舉兩得。

然而正如衛婆子說的,“實在是天有不測風雲”,不到兩年,祥林嫂的男人感染風寒去世,她的兒子此後也給狼吃去。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祥林嫂落得孤身一人,沒了婆婆的攪擾,卻得了敗壞風俗的罪名。之所以再次進得魯四叔家裡幫忙,一是四嬸可憐她悲慘的遭遇,二是四叔念及僱用女工之難,家裡正愁沒有得力的

女工

但是四叔有言在先,不叫祥林嫂接觸祭祀,生怕福禮不乾不淨,惹怒了祖宗。所以祭祀日,祥林嫂又被警告不要去碰酒杯碗筷,又不要她去取燭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拿)!”幾乎沒有插手的餘裕,只坐在灶下燒火。

可是在祭祀以外,在平常的勞作中,祥林嫂沒了幹勁,手腳不似先前靈活,記性尤其壞,死屍似的的臉上整日不見笑影,全無往日的精氣神。待到柳媽提議去土地廟裡捐個門檻,在千人踏萬人跨中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到陰司去受苦,祥林嫂依樣做了,方才有了往日的精神,神情舒暢起來。但到了祭祀日,她照舊去分配酒杯碗筷也還是遭到四嬸阻攔,更不消說允許她去取燭臺了。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裡有一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它。”

祥林嫂和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家破人亡,再次來到魯鎮,景物依舊,人心全非。心境改變的不只是她這個連連失去丈夫和兒子的未亡人,還有對她抱有成見的魯鎮的人。

這成見是犯了封建禮教的忌諱,封建禮教在人們心裡又是那麼深刻,撼動不得。祥林嫂再怎麼贖罪,也無法涉足祭祀,也改變不了旁人之於她的冷漠。

在這樣的成見下,祥林嫂徹底垮了,眼窩窈陷,精神萎靡不振,不獨怕黑夜暗影,便是看見主人也惴惴

,此前的神情舒暢有如迴光返照,此後就墮入無邊的黑暗,被人們遺棄在塵芥堆裡,成了末路的乞丐。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旁觀者的“利己”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因為落下了“罪名”,旁人和她說話的聲調跟以往大不相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這些變化祥林嫂全不理會,單是不厭其煩地重複阿毛給狼銜去的故事,逢人就說,見人就訴。

一開始,人們聽她傾訴,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待到了解故事大概,流

下掛在

眼角的眼淚,就紛紛評論著滿足地去了。

但當阿毛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灌進人們耳朵裡,沒了新鮮感,祥林嫂也就沒了聽眾。一提起阿毛,人們就厭倦地走開,祥林嫂見狀,也自走了開去。

待到柳媽和祥林嫂的灶下談話傳揚開去,人們對祥林嫂就又發生了趣味,話題專在她額上的疤。“可惜了的,白撞了這一下。”祥林嫂明白是嘲笑她,也不理會。

魯迅《祝福》:祥林嫂的死,除看出“吃人”本質,還能看出什麼?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鼻子》裡,一和尚因鼻子過長飽受旁人譏笑,即便長鼻縮短,恢復正常,也還是給人嗤笑,而且笑得更有程度了。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幸災樂禍的現象被芥川龍之介概括為“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祥林嫂經歷再嫁風波,結果仍舊孑然一身,鎮上的人雖沒幸災樂禍,而把自家的快樂建立在祥林嫂的悲哀上,也是“利己”。正如《孔乙己》裡,咸亨酒店的主顧以打趣孔乙己為樂,同樣是旁觀者的“利己”。

看客,不就是看熱鬧的人麼?

處世3大奇書,30條處世秘籍

認知突圍與變現

購買專欄

“跟紅頂白”的常情

跟紅頂白是趨炎附勢的處世態度,也是趨吉避凶的生存智慧。

亦舒說,跟紅頂白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同得令的紅人共處一室,即使撈

不到實際

好處,心情是好的。時運不濟的人多有怨懟,萎靡沮喪,連帶著影響旁人,久而久之,也就對倒運的人避而遠之。所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誠然,人人有各自的悲喜,各自的幸與不幸。只是有的人善於“藏拙”,隻字不提自家的悲。

祥林嫂把悲哀整日掛在嘴邊,就不怪聽的人臉上現出鄙薄的神氣,那樣子像是再說“誰過得好似的”。跟著,人們對祥林嫂的疏離,除去好奇心滿足了的厭倦,也是對倒運的人的躲避,人之常情。

舊曆年底,家家都在祝福的時候,祥林嫂結束了百無聊賴的半生,她的悲哀戛然而止,“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然而別看萬家燈火,生者歡聚一堂,那裡面的故事誰又曉得?

祥林嫂的悲劇僅僅是無常中的一例,而“

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彷徨

魯迅著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字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