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戲聚焦|《花貓三丫上房了》裡重溫“發小兒情”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北京兒藝)創排演出,根據葉廣芩同名兒童文學改編的京味兒兒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於8月4日在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首演。該劇由北京兒藝青年編劇張韻仙編劇,導演王澤擔任總導演,特別邀請2008北京奧運會和2022北京冬奧會“雙奧”視覺設計師張世騫擔任本劇京味兒文化顧問。

大戲聚焦|《花貓三丫上房了》裡重溫“發小兒情”

京味兒兒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還原了衚衕裡的生活。 主辦方供圖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兒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舞臺風格並不沉重古板,延續了京味兒作家葉廣芩的同名獲獎兒童文學作品中歡樂浪漫又溫暖的精髓,為觀眾再現了一段只屬於老北京孩子的肆意長大的日子,也透過有著強烈代入感的衚衕鄰里間的細碎生活,展現出北京獨有的溫潤大氣的城市氣韻。新京報對話兒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京味兒文化顧問張世騫及總導演王澤,聽他們解讀關於這部作品裡與京味兒有關的創作故事。

主題

展現北京這座城市裡人的溫度

自2018年起,京味作家葉廣芩以自己童年的真實經歷為藍本相繼撰寫了《耗子大爺起晚了》《花貓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闖禍了》童年三部曲,一脈相承的三個故事,不僅勾勒出主人公耗子丫丫天真爛漫好玩自在的童年形象,還展示了丫丫和小夥伴們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深厚影響。

提及改編難度,王澤坦言《花貓三丫上房了》遠遠超過一年前的《耗子大爺起晚了》。在改編第一部作品時,他在“如何構建現實題材兒童舞臺作品戲劇性”上試圖做一個全新的嘗試,“首先,我們不能按照傳統話劇的方式,戲劇的矛盾衝突、激烈的觀點碰撞去表現這部兒童劇,甚至在以往兒童劇裡常用的反派人物,在這個劇裡出現都會讓人覺得不夠準確。因此我們對整體思路做了一個大調整,用散文的狀態創作了第一部《耗子大爺起晚了》。”可以說《耗子大爺起晚了》是真正意義上,以主人公丫丫的視角去推動整個故事的發展,表達人物情緒與最終作品的主題,展示出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探索的過程。

第二部《花貓三丫上房了》丫丫的生活情境回到了衚衕裡,有一群發小兒陪在丫丫身邊,他們各有各的性格,對待不同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判斷,王澤認為,這些因素便催生出了第二部的戲劇性與改編難度。“雖然第二部裡很多故事與情感在原著中被葉廣芩老師寫得很透徹,但在真正改編的時候我卻發現,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在舞臺上,給孩子們演繹一個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的故事,作為對老北京情感上的表達,未免有些過淺。”在王澤看來,雖然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建,很多老北京的符號都不存在了,但北京城還在,通過幾百年的情感積澱,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的溫度是一直存在的。

大戲聚焦|《花貓三丫上房了》裡重溫“發小兒情”

《花貓三丫上房了》展示出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探索的過程。 主辦方供圖

改編

構建出劇中人物新的“情緒感”

兒童劇《花貓三丫上房了》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對劇中角色的性別比例進行了調整,同時還根據原小說的素材,對內容重新進行了拼接組合,構建出了劇中人物的情緒感,“兒童劇的特質是成長,我們要永遠講述這一話題,孩子只有在這個世界中去探索才能成長。”

在王澤看來,在老北京胡同文化符號的影響下,《花貓三丫上房了》裡孩子們的成長是肆意的、浪漫的、天馬行空的,因此王澤要求演員只要站在舞臺上就不能閒著,即使說臺詞也要踢著毽子,扔著沙包,跳著皮筋,吃著炸醬麵,總之不能站著說:“回憶起我們小時候,孩子們的精力都很旺盛。”王澤15歲來到北京,如今已在這座城市生活了20餘年,在他看來,雖然自己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對這座城市一直有著非常強烈的情感。他覺得北京這座城市值得說的事情非常多,但作為藝術創作者,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切記不能站在一個所謂的高度上,拉遠與觀眾的距離。

大戲聚焦|《花貓三丫上房了》裡重溫“發小兒情”

在老北京胡同文化符號的影響下,《花貓三丫上房了》裡孩子們的成長是肆意的、浪漫的、天馬行空的。 主辦方供圖

在《花貓三丫上房了》全劇的結尾處,王澤與主創團隊特別設計了整個衚衕裡的人一起拍合照的場景,劇中19個演員悉數出現在舞臺上,最終透過一道金色的光線,呈現出一片如同記憶般的瞬間。王澤記得在彩排時,當這個瞬間出現的時候,現場的很多人雖然臉上帶著笑容,眼中卻含著淚花。“這次《花貓三丫上房了》是一部靠溫度去感動人的作品,而不是靠故事情節,這也是我們這次不斷尋求改變,特別想要追尋的感覺。”

與第一部《耗子大爺起晚了》將頤和園的場景進行拆分和解構,將頤和園的長廊在舞臺上轉換為圓廊,並使用轉檯、吊杆等多種舞臺機械裝置,立體展現頤和園的景色,並且大量使用多媒體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呈現頤和園壯麗的場景不同,這一次《花貓三丫上房了》舞美設計上,王澤用了“衚衕”的概念,舞臺佈景被他形容為“迷宮”般的存在。舞美透過不斷變化,可以展示衚衕不同的側面。另外,舞臺上還將有一座近四米高的屋頂裝置,在舞臺上表現孩子們上房時的情景,這一裝置在王澤看來能量非常強大。“我特別希望臺下所有小觀眾羨慕舞臺上丫丫和她的發小兒們,也希望所有大觀眾在看演出的時候,回憶奔湧而來。”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