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拿破崙時代的軍人靠什麼維持衣冠整潔?漂白土能派上大用場!

全軍都身著全套制服:白馬褲、黑綁腿,還有軍帽。擲彈兵和工兵戴著熊皮帽和羽飾。你可以想象出我們會展現出何等宏大的場景。

——拉納軍醫官德拉爾德筆下的奧斯特利茨會戰場景

拿破崙時代的軍人靠什麼維持衣冠整潔?漂白土能派上大用場!

在許多讀者腦海中,一旦提到拿破崙時代的軍人形象,第一反應恐怕就是華麗乃至絢爛的制服。當然,生活中計程車兵自然不會那麼衣冠楚楚,可一旦來到會戰場合,多數人也終歸是要收拾乾淨全套正式裝束披掛上陣的。說到底,軍人的赴死決心與榮譽感密切相關,而華麗制服正是培養榮譽感的重要一環。

大部分正規軍隊的確會竭盡所能讓士兵穿上一件正式軍服:以法軍為例,一身普通步兵制服總成本約為200-250法郎,大約相當於兩年的軍餉總額,擲彈兵可能要在300法郎左右,騎兵更是高達500法郎。不過,

說歸說,做歸做,在外征戰的軍人難免會在血雨腥風裡不小心弄髒制服,因而自然需要定期保養和清潔。法軍1786年10月1日製服條例和1792年6月24日內務條例都明確規定士兵有義務保持制服整潔。

按照法軍的慣例,士兵身上亞麻織物居多的日常衣物要由隨軍洗衣婦清洗,但制服卻需要這些大老爺們兒自己保養。這種保養業務可不簡單,因為制服用的羊毛實在太多,一旦用水清洗就有可能喪失天然彈性,使用壽命也會隨之大大縮短。因此,法軍士兵並不是水洗軍裝,而是拍打、刷淨軍裝,使其保持最高程度的清潔。即便如此,軍裝等隨身物品的使用壽命還是頗為有限,1807年版《步兵手冊》(

Manuel d’infanterie

)對此記載如下:

拿破崙時代的軍人靠什麼維持衣冠整潔?漂白土能派上大用場!

假如軍裝被泥巴、油脂或

酒漬弄髒了,那又該怎麼辦?士兵的習慣是先用一小塊沾了唾沫的白黏土擦拭汙漬。然後拿指甲輕輕劃過,把它除得差不多,接下來再用“馬蒂內”(

martinet

)抽打衣服。順便一提,“馬蒂內”這個名字源自路易十四時期一位訓練極為嚴酷的將軍,以熱衷鞭打士兵聞名,他在法軍裡的名聲恐怕和三國時代蜀漢軍隊的張飛差不多。不過呢,到了拿破崙時代,馬蒂內已經從令人聞風喪膽的步兵總監演變成了輕柔拍打軍服的小帶子。

要是連“馬蒂內”都打不掉汙漬,那就只能冒著縮短使用壽命的危險用上肥皂和水了,在上頭塗一點點肥皂和水,弄乾淨之後自然乾燥,接下來輕輕揉搓、徹底清理。

假如軍服上有焦油斑,還可以用黃油溶解,然後用肥皂和水清洗。猩紅色制服上的汙漬則可以透過塗抹若干檸檬汁去除。

沒有肥皂的時候,士兵也可以用自制的“去汙石”(

pierre à detacher

)替代它。去汙石一般是一小塊藍色黏土,準確稱呼是漂白土(

terre à foulon

)。這是一種有彈性的黏土,通常用於紡織業,可以去除布料上的油脂和油性雜質。

要是汙漬頑固如舊,那就可以將半公斤的漂白土和半公斤的特魯瓦白(一種碳酸鹽,法語裡有時稱之為小白[petit blanc])壓到一起並清洗幾次,以此取出它們的天然腐蝕性。然後在這種混合物里加入兩大勺“韃靼鹽”(碳酸鉀)和大約三十克的松節油,揉成麵糰狀物體,使其半乾,分成若干份,每份只有雞蛋大小。等到需要使用的時候,就用少量熱水把汙漬處浸溼,接下來加入一層很少的混合麵糰,讓軍服慢慢乾燥,汙點就很可能自然消失。

1806年,拿破崙不知是出於對舊制度時代白軍服的懷念,還是出於對靛藍供應不足的擔憂,在若干個步兵團裡恢復了白色軍服。與大革命-拿破崙戰爭時期普遍使用的藍軍服相比,白軍服的保養工作就要複雜不少了。

拿破崙時代的軍人靠什麼維持衣冠整潔?漂白土能派上大用場!

1806年漢堡街頭的法軍第13、14、15戰列步兵團

波旁王朝時代,法軍清理白軍服的辦法是把軍裝攤在桌上,然後撒上一點混雜了少許“西班牙白”(

blanc d’Espagne

)精細粉末的幹糠,把它揉進軍裝裡頭,再輕柔拍打,使之在軍裝各部分都發揮增白劑功效。接下來用帶子抽打軍裝,打到不再有灰塵出現,最後輕刷若干下,去除多餘的粉末。

雖然這種增白、清潔過程的確有效,但也很容易損壞衣料,因此,拿破崙時代法軍一般建議只需使用幹糠清理白色羊毛布,儘量避免任何具有腐蝕性的土或白堊。

拿破崙時代的軍人靠什麼維持衣冠整潔?漂白土能派上大用場!

1806年漢堡街頭的法軍第17戰列步兵團

至於衣服上各式各樣的扣子,為了不影響到衣料,在清理釦子時得把它們取下來插到名為“耐心”——因為這個工作需要小心完成,耗時頗久——的木製紐扣棒上。然後再用稀釋後揉成團的增白劑清理,得讓增白團在釦子上緩緩摩挲到乾淨為止。

至此,拿破崙時代法軍《步兵手冊》裡常見的軍服清理手法已經整理完畢。在化學尚未充分發展的年代,這些看似後世報刊冗餘版面“生活小技巧”的資訊卻是無數人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也算是為日化工業的起步做出了一點微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