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蘇軾給皇帝上了一封謝表,言語溫和、平靜,大概是苦難經歷的緣故

蘇軾給皇帝上了一封謝表,言語溫和、平靜,大概是苦難經歷的緣故

元豐三年的二月,蘇軾到達黃州,給皇帝呈上了一封謝表,言語溫和、平靜,大概是苦難經歷得多了感悟也深刻的緣故。其大致內容是:

回想我早年因為科舉及第,有了官職,遇到您這樣睿智明哲、讓我大宋興盛的君主,因此有了建功立業的志向。聖上您也曾經在皇宮中召見我,考察我的學問、言行;也曾讓我試著做過幾個州府的知州,觀察我的政治能力。然而我處理問題有失分寸,日漸走入迷途,註定了衰敗窮困的命運。上天又奪去了我的魂魄,導致我違背道義和情理,辜負了陛下的恩情,我就如同沉浸在醉夢之中,不知道為何就寫出了那些文章詩句。雖然陛下屢次給我機會,然而輿論不肯放過我。

以我的罪責和過失,理應推出宮外行刑正法,縱然是對我法外開恩,也應當將我流放到鬼怪出沒的三危山這一類的邊境地區,沒想到我還有幸做一個閒散的地方官,能住在風景秀麗的黃州城,在這獐子與鼯鼠出沒的荒地,保全了我這如同樗木、櫟樹一樣無用的生命。我雖然愚鈍至極,又豈能不知道自己是幸運的呢?這是由於我有幸能遇到皇帝陛下,您恩威並施、善惡相容,希望在法制推行的同時,也讓人們能懂得感恩,施以小的懲罰來避免更大的錯誤。天地能覆育包容萬物,卻不能容許萬物無視法規、超出天地之外。父母能生我養我,卻不能讓我免於死亡。我受您這樣宏大的恩德,用什麼才能報答

我只能一輩子粗茶淡飯,閉門思過,深刻地反省多年以來的過錯,為士人們留下一個永遠的教訓吧。我貪戀現在的聖明之世,不敢自殺以報答陛下的恩情。期望我的餘生,還能有所作為,不至於成為一個沒有用的人。

蘇軾給皇帝上了一封謝表,言語溫和、平靜,大概是苦難經歷的緣故

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寄居在定慧院中,戴著庶人常用的葛巾,穿著草鞋,與農夫、村野老人們一起在溪谷之間交遊、勞作,他修身養性、逍遙自在的生活情景,都展現在《答秦太虛書》一文中:

我們這一輩人已經在逐漸衰老了,不能再像年輕時候那樣肆無忌憚、不懂保養身體了,應當注重養生和鍛鍊。我在被貶時無所事事,對道家的養生方法有了一些淺薄的瞭解。現在我已經借到了黃州天慶觀道堂的三間房子,冬至之後就會去那裡居住,四十九日之後才會出來。如果我不是遭到貶官和放逐,怎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呢?將來一旦被仕途官務所羈絆,再想有這樣四十九天的空閒,估計是不可能了,這實在讓人嘆息。我應該趁著現在的機會,除了吃飯睡覺,就不幹別的事情,只要待滿了這段時間,就打下了養生的基礎。此後,縱然有機會復出,有公務需要處理,一旦事情處理完,心情也會回到原來安閒的狀態,修身養性這件事自然也不會廢止。

又說:

我剛到黃州,俸祿斷絕,家中人口又多,我十分發愁。只好下決心縮減開支,每天的費用不允許超過一百五十錢。我每月初一就取四千五百錢,將它們分成三十份,掛在屋樑上,每天早晨用畫叉子取一份,然後將畫叉藏起來。未用完的錢就另找大竹筒裝好存起來,用來招待賓客。這是賈耘老的方法。我估計錢袋中的錢還夠用一年多,到時候再去想別的法子,相信一切會水到渠成,現在不需考慮,因此我心中沒什麼值得牽掛的事情了。

我的住處對岸是武昌,山水秀麗至極。有一位老家在蜀地的王先生住在城中,我到對岸去,常常被風浪阻擋,不能立即返家,王先生就殺雞做飯給我吃,就算我在他那裡住上幾天,也不曾厭煩。又有一個潘先生,他在樊口開酒店,划著小船就可以直接到他的店旁。黃州這裡的酒,雖然都是村民們自己釀出來的,但是味道濃厚甜美,這裡的柑子、橘子、椑柿、柿子極多,大芋頭能長到一尺多,物產不比蜀地的差。外縣的米從水路運到這裡,一斗賣二十錢,羊肉的價格和北方的一樣,豬肉、牛肉、獐肉、鹿肉的價格便宜得如同泥土,魚、蟹都不論價錢。岐亭的酒監官胡定之,隨行帶著無數書籍,喜歡借給別人看;黃州府的官員們,家家都會做一些美味,而且喜歡舉辦宴會。

蘇軾給皇帝上了一封謝表,言語溫和、平靜,大概是苦難經歷的緣故

蘇軾又在《答畢仲舉書》中描寫他高雅的情致:

黃州這裡山環水繞,既有讓人一飽耳福、眼福的好去處,也不難得到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資。我在這裡早睡晚起,已不知道被貶到這裡到底是福還是禍了。我偶爾讀一讀《戰國策》,看到其中處士顏蠍的話“餓了再吃飯就像吃肉一樣”,不由得欣然一笑,像顏蠍這樣的人,可以說真是能夠巧妙應對貧窮的人呀。蔬菜、湯羹、豆子、黃米,這些食物在人餓的時候吃起來,味道和山珍海味其實差不多。而吃飽了之後,雖然雞肉、鴨肉、牛肉、羊肉等肉食堆滿了桌子,恐怕也只想著把它們端走。事物的好壞美醜,取決於我的態度,和事物本身沒什麼關係。

馬正卿幫著蘇軾向黃州郡守求情,得到了幾十畝廢棄的營地。蘇軾在這裡躬耕勞作,給自己取了“東坡居士”的別號。蘇軾還在黃州東門上修了一座房子,這座房子是在大雪之中建造的,因此在房子四壁都畫滿了雪景圖,取名為“雪堂”。《赤壁賦》中寫到“步自雪堂”就是指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