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曾小翠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而富春小三峽,則是富春江最精華的所在。自杭州建德梅城三江口至桐廬七里瀧,全長約24公里的江面,自上而下分為子胥峽、子陵峽、龍門峽三段。船行其中,夾岸嵯峨,谷深林密,遠山近水,秀美絕倫。“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清人劉嗣綰的詩句,描繪的便是這裡。

4月中下旬的一個週末,我們自梅城登船,駛入這片南朝吳均筆下“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去尋訪一種鮮為人知的植物。一年中大多數時間,它平淡無奇一如山中尋常的灌木;但春末短暫的花季,會猝不及防地綻開一樹繁花勝雪,純白的花朵在雨絲中晶瑩剔透,嫻靜優雅如林間仙子。它的脾性,也如仙子般傲嬌:僅在浙江有發現,僅分佈於建德林場瀧江林區,僅存原生植株106叢;不但是珍稀瀕危植物,更是浙江特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它有個仙子般輕盈飄逸的名字——浙江安息香。

【一】乘快艇、騎摩托、爬山道才見到這小小花兒

劈開碧綠的江水,快艇疾馳近半小時後,靠泊富春江南岸的坌柏碼頭。這裡位於“小三峽”中的子陵峽,有建德七里揚帆風景區的一處景點——葫蘆瀑布。舍舟登岸,先換乘摩托車向山谷深處行駛約5公里,再在石砌的山道上跋涉近半小時,才能抵達浙江安息香的原生地——瀧江林區桃花塢。

這塊山澗旁百餘平米見方的小小坡地,是浙江安息香的原生地點位之一,四周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清理過雜草落葉的坡上,生長著四五株不大的小樹,高四五米,矮的兩三米,這便是浙江安息香。

乍一眼看去,樹型有些像楓樹,也有些像桂花。只不過作為喬木的楓樹有明顯的主幹,而每株浙江安息香都從根部萌生出三四條枝幹來,各自向上生長,呈叢生狀態,特徵上更像灌木。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晚來了幾天,我們沒能趕上浙江安息香的花期,只剩嫩綠的新葉綴滿枝頭。葉子橢圓形,無毛,邊緣光滑無鋸齒。

陪我們上山的建德林場副場長鄭小軍說,浙江安息香一般三月底開始開花,清明前後進入盛花期,“那個時候真的非常漂亮,站在樹下,滿樹的白花,如同仙境一般。”鄭小軍邊說邊展示著手機裡的照片:“但是盛花期只有10天左右,之後不用幾天,就都落完了。長花同時也長葉,花謝了,葉子也就長成了。”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一番尋覓之後,我們總算幸運地發現了唯一一朵殘存的白花,像鈴鐺懸在枝頭。花冠銀元般大小,六瓣基部合攏,中間有鵝黃色的花蕊。細嗅之下,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二】《紅樓夢》中出現過安息香我們熟悉的白花油也來自安息香的果實

在植物分類學中,浙江安息香為安息香科安息香屬的灌木(或小喬木)。在人文語境中,安息香則更多地與薰香和藥用聯絡在一起。

安息,是漢朝文獻對伊朗高原帕提亞帝國的稱呼。絲路的開闢,為域外香料的輸入提供了條件,安息香也於這一時期與迷迭香、龍腦香、蘇合香等一起進入中國。由於最初系由安息國商人傳入,故稱為安息香。公元226年,中國的三國時期,帕提亞帝國被薩珊波斯取代,但安息香的舊稱則一直沿襲了下來。唐代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記載:“安息香樹,出波斯國……刻其樹皮,其膠如飴,名安息香……取之燒之,通神明,闢眾惡。”

古人認為安息香有開竅闢穢、行氣活血的功用,臨床多用於猝然昏迷、心腹疼痛、產後血暈等症。《紅樓夢》第97回中,寶玉揭了新娘的蓋頭,發現不是黛玉,舊病復發昏憒起來,家人連忙“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神魂”。同時,它還有著絲綢般的溫暖香味,能和各種香料完美融合。《甄嬛傳》中,甄嬛與安陵容照著古書調製香料,也常有安息香的身影。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安息香的香料

安息香屬植物,全世界約有130種,主要分佈於亞洲東部至馬來西亞和北美洲東南部,只有1種分佈於歐洲地中海周圍。但事實上,作為香料和藥材的“安息香”,指的是安息香屬植物越南安息香的樹脂,該屬的其他植物是不產“安息香”的。這是一種高可達30米的喬木,別名很多,如泰國安息香、滇桂野茉莉、白花樹等。它的果實榨出的油,就是我們熟悉的“白花油”。

而在中國境內分佈的約30種安息香屬植物中,浙江安息香是名錄中的“後來者”:1983年才由黃淑美、於玲瓏兩位學者共同發現並發表,僅分佈於建德林場瀧江林區,是浙江省特有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堪稱“植物活化石”。黃教授發現它的過程,我們已無法考證。數年前,廣西植物研究所在中國桂西南喀斯特地區發現的一個安息香屬新物種,被命名為淑美安息香,以紀念這位已故的安息香科分類學專家。

】《紅樓夢》中出現過安息香我們熟悉的白花油也來自安息香的果實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指分佈地域狹窄或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干擾,而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都極少的狀況,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可存活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種類。

2010年,建德林場以瀧江林區桃花塢為中心,為浙江安息香建立了3000畝的保護小區,開展調查監測、撫育管理、採種育繁等工作。建德林場場長傅國林回憶,2010年設立保護小區時,原生安息香的數量只有10株,“以桃花塢已發現分佈區域為中心,在2011年、2012年連續開展種質資源調查,又分別找到27株和29株,種群擴大到66株。對每株被發現的植物,都進行GPS定位,記錄下座標,下次再找就容易了。”

2018年,又幸運地在離桃花塢不遠的一處山谷新發現了40株,總數增至106株——這就是截至目前浙江安息香的野外原生總群規模。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安息香保護小區

到處生長的野生植物,為何會瀕臨滅絕?植物學界通常認為有這些原因:一是全球變暖和局地氣候變化,有些植物適應不了新環境;二是物種本身繁殖機制有問題;三是人為的開發導致生存環境片段化,植物基因交流被切斷,繁殖數量也大大減少;第四,環境汙染。

具體到浙江安息香,從事其研究的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李婷婷博士認為,它對生長環境要求較為苛刻,幼苗期喜歡陰溼涼爽、陽光不直射、腐殖質豐富的小環境,但這樣的環境又不利於它開花坐果,落花落果嚴重,嚴重影響自然繁殖能力。“浙江安息香是蟲媒植物,需要昆蟲授粉,但花期很短,又是在雨季,一場雨下來可能就沒多少了。幼苗期它喜歡陰溼環境,但開展人工繁育後我們發現,在長成後適度的光照更有利於它的生長和結果實。”李婷婷說。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每年八九月的果實成熟期,浙江安息香會結出直徑2釐米左右的蒴果,內含1~2顆深褐色的卵形種子。這時候,建德林場都會對浙江安息香進行採種。瀧江林區主任陳小明說,浙江安息香的結果率有明顯的大小年,今年結果多,明年就少,多的年份能採到兩三百粒種子,少的年份如去年,只有幾十顆。

就連這些,也是從鳥獸的嘴裡搶下來的。“它的種子是含油的,鳥兒喜歡吃,老鼠、松鼠也喜歡吃,我們還曾經在松鼠窩裡,發現過被儲存起來的浙江安息香種子。”陳小明說。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遺落的浙江安息香種子,上面有被啃食的痕跡。

【三】設立保護小區時原生數量僅10株鳥兒松鼠都喜歡吃它的種子

為了讓浙江安息香更好地繁衍,林場對部分原生地點位上的干擾樹木進行了清理,改善林間透光性;對地表的雜草、灌木、落葉也做了清理,並適度鬆土,使安息香的落果能接觸土壤,利於萌芽。在原生地,我們也的確看到每株母樹下,都有幼苗破土而出,長成了二三十釐米高的植株。

但在李婷婷看來,這些幼苗有著先天的缺陷——天然群體生境片段化分佈,群體內個體數量較少,存在近交和自交,並出現近交衰退現象,降低了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我們用簡化基因組測序技術,對浙江安息香現存個體進行群體遺傳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的樣本都來自一個亞群,具有相同的祖先。”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群體雜合度低,核苷酸多樣性低,長期近交或自交,後果就是“近交衰退”,極易造成後代的不育或弱小。因此,為了擴大浙江安息香種群,只進行就地保護(建立保護區)是不夠的,還必須採取遷地儲存、人工繁育和引種迴歸等措施。

在建德林場江南林區,一片面積7畝左右的田地裡,栽種了一株株浙江安息香的樹苗,小的一米多高,大的已經長到三米。這是浙江安息香的近地保護試驗點。自2014年以來,部分人工育種成功的安息香被陸續移種到這裡,總數已達700多株。與原生地的母樹不同,在充足的光照、定期的施肥和撫育之下,人工培育的安息香更多呈現出小喬木的特徵——有明顯的主幹,胸高以上才有分枝出現。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每株母樹都有單獨的編號,各自的種子,育種時不能混在一起。引種迴歸時,確保相鄰的植株來自不同的母樹,確保新建種群個體間的遺傳距離保持最大。”李婷婷說。

建德林場的傅國林場長告訴我們,2014年以來,透過種播、組培、嫁接,共繁育成功浙江安息香幼苗1050株以上,初步形成了原生地保護—人工繁育—遷地保護—迴歸原生地的良性迴圈。但在李婷婷看來,上千株幼苗對物種保護來說還是太少了,離鬆口氣還很遠很遠。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苗圃中的浙江安息香嫩苗

“對一種瀕危植物最好的保護,是把它推向市場。無論是園林綠化還是商用藥用,用得多了,就會自動幫它繁育,數量也就上來了。”李婷婷說,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銀杏,這種常見的綠化樹,也是大冰期後的孓遺物種。目前全球各地的銀杏種群,幾乎都可以追溯自我國浙江天目山種群,它們的基因相似度非常地高。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各地的銀杏其實都是從天目山傳播出去的。“雖然原生種群單一,但大家喜歡,用得多,就形成了一種保護。”

但是目前,浙江安息香的數量還太少,還沒辦法向市場推廣。“‘十三五’階段,我們做的主要是保護,‘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儘可能讓它的種群數量提上來,有了數量,才談得上下一步的開發和利用。”在李婷婷看來,花朵亮麗、樹形優美的浙江安息香,其潛力遠不止作為園林綠化樹種供人觀賞,“安息香屬植物主要含有香脂酸類、木脂素類等成分,通常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治療中風等疾病中都有應用。接下來,我們也將開展對浙江安息香藥用價值的測定。”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保護這種並不起眼的瀕危植物。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儲存原始基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道理之外,其實也可以有更“自利”的理由:某個物種的真正作用,很可能是“養在深山人未識”,難保若干年後,它會被發現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一旦滅絕,就無法再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護野生動植物,也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家園。

】設立保護小區時原生數量僅10株鳥兒松鼠都喜歡吃它的種子

浙江人文地理|在淳安,遇見龍井祖庭,初識2000年老茶

浙江人文地理|溝壑層疊,彷彿置身火星表面!蘭溪罕見3000多畝“紅土沙漠”火了

浙江人文地理|愛吃螺螄的你,聽說過“耙螺螄”這門非遺手藝嗎?

浙江人文地理|春往夏來,只為等一山小野筍

鳥兒松鼠都喜歡吃它的種子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間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識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