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dragon boat

festival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乾隆 緙絲 石湖賽龍舟圖

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許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一個。2006年,端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她又與清明、中秋一起,被列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如何由來又如何演變?

它對於中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今天的我們如何過端午?

這個端午,就讓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勤建,上海民協理事、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民俗專家畢旭玲與大家一起說端午、談民俗、聊文化。

民俗專家陳勤建:

端午節的由來與民族精神魂脈

我以為,端午節是我國先民順應天時地利而形成的獨特的生態情緣,其間的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之,端午節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季節性自然防疫保健衛生節。在歷史長河中,它不僅包含著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意義,還被賦予了不畏自然和社會的險阻(如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等諸多文化內涵,日益成為中華民族弘揚愛國主義和傳統民俗文化的盛大節日。此外,從深層文化角度來看,端午節還蘊含著我們的先輩對天、地、人——身體和心靈融和的感悟、調和、調適的精神文脈。它是我們先民所建立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一朵奇葩,多元文化時代國家現代化建設重要的精神力量。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 餘穉 端陽景圖軸

藏於故宮博物院

具體到端午節俗的由來,歷代有不少說法:

紀念屈原說。這是最為流行的解釋,在如今的普通百姓當中幾乎已成為常識。但屈原說雖流佈範圍廣,但是並不能作為端午節最初的起源,只是後人逐漸將屈原之死附會雜糅到節日內涵中來的。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唐 李昭道龍舟競渡圖頁

藏於故宮博物院

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最早記載此事的是漢末邯鄲淳寫的《曹娥碑》(《叢書整合初編》本《古文苑》卷十九)。其文雲:“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以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五(伍)君(宋章樵注:伍子胥為濤神),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時娥年十四,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北宋 曹娥投江磚

藏於故宮博物院

辟邪說。這一說法其實是端午節起源諸說中最先提出來的。《玉燭寶典·五月仲夏第五》引《風俗通》曰:“夏至、五月五日,著五采避兵。題曰‘野鬼遊光’。俗說五采以厭五兵。遊光,厲鬼也,知其名令人不病疫。”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乾隆 徐揚 端陽故事圖冊之系採絲

藏於故宮博物院

我國節日文化豐富多彩,為什麼獨端午節可以成為四大節之一併最終獲得官方的認可被立為法定假日?我認為究其根本是端午節俗中的精神魂脈自遠古至今一直在牽動著我們的心神。

首先,端午節是先民觸景生情,對人生和生命一體化精神意識的獨特理解和感受。端午節在我們古人心目中是生命轉化,萬物由新生轉入茁壯生長的最佳季節。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 郎世寧 午瑞圖軸

藏於故宮博物院

其次,端午節節俗是我們先民在與自然環境長期共存鬥爭中自我保護精神意識的體現。據文獻記載,五月初五正是九毒之首,為了驅邪祛毒,於是古人想出許多辦法來防病強身,端午節便成了人們打掃衛生和“壓邪”之日。家家戶戶有掛艾葉、菖蒲、食粽子、飲雄黃酒等習俗。這些習俗,實際上就是採取一種很簡單,但又很實用的辦法,來達到我們除病、除疫、保健的功能。

再次,端午節俗積澱了民族固有厚重的精神內涵。端午節起始與古人順應節時的養生理念有關。這反映了我們先民自遠古以來一直在孜孜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的體現。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明 鄭重 龍舟競渡圖軸

藏於故宮博物院

聞一多先生在當年的《端午考》《端節的歷史教育》中指出,端午是我國先民不畏天命,順勢開闢利於自己健康發展的生存環境、健康體魄的節日外化形式。辟邪一類的說道,僅是端午文化的外在形態。所以,端午節的靈魂就在於我國遠古先民面對自然界中的不可避免的不利變化,不懼怕、不畏縮的大無畏精神,順其自然、利用自然,團結一致、迎難而上、共渡難關,最後安然地進入新的生活境界。端午節的民族精神魂脈,應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的精神力量,繼承和發揚是我們後人無法躲避和推脫的重大責任。

民俗專家畢旭玲:

端午節驅蟲防疫神話及對當下的意義

在中華傳統節日中,不少都有相關的防瘟防疫神話。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與之相關的就有雄黃神話、菖蒲神話、艾草神話等。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天師斬五毒版畫

取自中國版畫全集

雄黃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礦物,具有殺菌防瘟的效果。雄黃很早就被認為是蛇類的剋星,東晉葛洪在《抱朴子》中記錄說:從前,園丘棲息著很多又大又毒的蛇,同時也生長著諸多珍貴的藥材。黃帝想上園丘,仙人廣成子教他在身上佩戴雄黃,毒蛇因此都被驅走了。宋代《雲笈七籤》中的《軒轅本紀》也載:黃帝時期有巨蛇到處害人,黃帝用雄黃把它們趕走了。關於雄黃克蛇,最為我們熟悉的神話可能是白蛇傳:許仙在法海的挑唆下,於端午節當天勸白素貞飲下雄黃酒,白素貞因此現出了原形。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舊劇照 斷橋

右 陳德霖飾白蛇;左 餘玉琴飾青蛇

藏於故宮博物院

菖蒲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典術》說:堯帝當政時,上天降下精氣在庭中化為韭類植物,感百陰之氣而長為菖蒲,因此菖蒲又被稱為“堯韭”。《春秋運鬥樞》又載:玉衡星散落於大地化為菖蒲。從神話內容來看,大約在原始社會後期,先民對菖蒲的藥用價值已經有了一定認知,因此將其神化為上天降下的精氣或吉星。因為有這麼顯赫的出身,先民對菖蒲相當重視,形成了菖蒲崇拜。《後魏典略》記載說:魏孝文帝南巡的時候,在新野的潭水邊遇到了兩次菖蒲花,他認為這是大吉之兆,於是下令修建了一座兩菖蒲寺來紀念。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 王時敏 端午圖軸

藏於故宮博物院

艾草也是一種很早就被先民認知的藥用植物。早在先秦時代,艾草就被用於灸術,被認為是能驅邪治病、殺菌消毒、延年益壽的神草。在江蘇如皋,流傳著一則漢代方士費長房用艾草治療疫病的神話。相傳,費長房有一次站在海邊眺望遠方,發現濱海的風水寶地如皋有病魔作祟,於是便下令徒兒帶上驅邪神草——艾草前往,艾草治好了當地民眾的疫病。此後,如皋民眾便形成了在端午節前後供奉鮮艾的習俗。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 董棨 太平歡樂圖冊之採艾

藏於故宮博物院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同治 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繡五毒粉盒

藏於故宮博物院

上述防疫神話在端午節俗中得到了傳承。元代《歲時廣記》載:“端午刻蒲劍謂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避邪。”明代《山堂肆考》雲:“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明代《五雜俎》也記錄說時人於端午日“以雄黃入酒飲之,並噴屋壁、床帳,嬰兒塗其耳鼻,雲以闢蛇、蟲諸毒。”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明 五毒艾虎紋補子

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

藝起前行 | 民俗學家說端午:對於中國人而言,“端午”究竟意味著什麼?

清 布老虎

藏於故宮博物院

可以說,端午節是古代的衛生防疫節,它的起源與防止夏季疫病有關。隨著溫度升高,包括蛇蟲蟻鼠在內的各類傳播病毒的動物活動愈加頻繁,向人類傳播疫病的可能性也大增。為此,先民掀起了一場旨在滅害防疫的全民衛生運動。端午節驅蟲防疫神話中傳承的是以驅趕、殺滅病毒源頭的方法來預防瘟疫的經驗。

對於現代人來說,一方面是傳承傳統節日習俗中那些有價值、有意義,與時代精神不違背的內容,比如祭奠先賢、保持衛生等;也可以結合現在社會現實對傳統習俗適度發展,比如發展香包產業等。食粽和懸掛菖艾就是很好的習俗,食粽讓我們想到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可以傳承與發揚他的愛國情懷。懸掛具有殺菌消毒作用的艾葉提醒我們好好打掃衛生,避免細菌病毒感染。

聊了那麼多

你的端午又將如何度過呢?

duan

wu

an

kang

上觀號作者:上海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