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很久以前就看過雲南德宏的攝友拍的一輯片子,夕陽下是暖暖的橙黃色,水面上波光粼粼,一簇簇蘆葦花隨風飄蕩,幾個傣族姑娘的倩影出現在原生態的竹橋上,這是一幅暖到心窩的片子,從此,盈江這個名字就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中。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盈江縣,隸屬

雲南省

德宏傣族

景頗族自治州

,傣語稱“勐辣”,位於

雲南省

西部,

德宏州

西北部,因大盈江貫穿整個縣城而得名,境內河流流量平緩,因此在江面上形成很多河灘,而橫跨大盈江的主要橋樑在勐臘路上,沿江兩岸的村民依然依靠這種最原生態的竹橋過江。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盈江縣境內居住著傣族、景頗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只有傣族喜歡居住在靠水的地方。在德宏這裡,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會有竹子生長,傣族人的祖先很早就開始將竹子應用到生活當中,住的、用的、吃的,應有盡有。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橫跨大盈江河面就有好幾座竹橋,竹橋通常是由村裡幾戶人家共同完成,然後在橋一端搭個竹棚,大家輪流值守,每次收取“過橋費”2元。在德宏走了幾個地方,只要是鄉民自己搭建的“橋樑”(木橋、竹橋),距離無論長短,過橋費都是2元。然而這條竹橋平均每天在上面經過的人不超過100人,部分村民還不需要繳費,其實從竹橋上獲得的收入真的很少很少。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大盈江上的竹橋主要材料就是當地盛產的竹子,結構也不復雜,是完全的手藝活。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傣族人是利用竹子的一把好手,編造出來的竹橋特別結實,人走在上面也絲毫沒有晃動感。這種竹橋看起來很簡單,結構和形態上不如國內很多景區那種被賦予藝術美的竹橋,但這才真正屬於民間智慧,是原生態,是傣族人生活智慧的結晶和傳承。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我來到盈江邊的時候,眼前那一片片蘆葦花正迎風飄揚,偶爾風稍微大點,就會有一些葦絮飄舞到空中,形成一團團粉粉的輕霧。在這一大片蘆葦叢中,偶爾傳來幾聲鳥叫,只有我一個人聆聽著流水聲和絲絲的風聲,他們說盈江的蘆葦保護得特別好,因為這密密麻麻的蘆葦花可以為候鳥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這時對面走來幾個傣家村婦,她們一邊走一邊聊著什麼,在蘆葦叢中,聲音感覺特別響亮。同行的男孩顯得活潑點,好動點,男孩隨手從地上抓了一把沙子,揮手揚撒在空中,讓細沙與葦絮一起在空中飛舞。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今天竹橋上輪值的是一位傣族姑娘,總感覺竹橋、蘆葦花、河面,顯得有點過於單調,只好請姑娘幫忙,沒想到她欣然應許。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姑娘帶著我,告訴我前面的竹橋更美,更長。雖然此刻沒有夕陽美,但站在竹橋上的姑娘的倩影依然美麗了這條大盈江。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大部分時間,竹橋上是安靜的,畢竟不是住在兩岸的村裡的人,誰也不會走在這裡。這種竹橋看著貌似單薄簡陋,承重強度卻不容小覷,成年人駕著摩托車,載著重物都能輕鬆急馳而過。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這條300米長凝結傣族村民生活智慧的江上竹橋不僅方便了兩岸往來,更成了大盈江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蘆葦的花語和象徵所代表的意義:韌性、自尊又自卑的愛。這種經常見到的水邊植物,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在大盈江河灘上隨處可見,秋天也正是它們盛放的季節,此時的盈江也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

原生態的傣家竹橋橫跨在蘆葦花盛放的大盈江上,這才是最美的秋色

今天,當其他地方很多原生態已漸行漸遠,漸漸消失時,在德宏這片土地上,人們依然淳樸,依然用最傳統的方式生活著,而且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