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鄉土散文:兒時家鄉意趣多

鄉土散文:兒時家鄉意趣多

文:侯秋水

住在市裡,偶爾回鄉下老家去。每次回去,不是東家修了房屋,就是西鄰蓋了工廠,面對這些,我既驚喜又悲哀。驚喜自然源於家鄉的發展,而悲哀則源自家鄉兒時痕跡的流失。寬闊的院落,華麗的房舍,柏油的街道,雄偉的廠房,難道不好嗎?夜深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問過自己,好,每次我都這樣回答,而每次回答我又如鯁在喉,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澀。是啊!這些東西固然好,可我兒時的盧葦塘,兒時的小樹林,兒時的水溝也很好啊!而它們離我漸行漸遠,再也回不來了。

蘆葦塘,大陸澤的村落過去哪一個沒有蘆葦塘啊!緊挨著村落,東南西北,一處又一處,有深的,有淺的,有大的,有小的,冬季裡光禿禿的,有些單調,可開春陽光明媚的時候,蘆葦塘便復活了。起初是一個又一個向上嫩綠帶黃參差的錐子,轉眼便綠葉婆娑起來。此時,盧葦塘成了孩子的樂園,裡面玩捉迷藏,自不必說,那密密麻麻不透風的蘆葦更引起我們孩子的無限遐想,我們總遐想裡面住著不見人的怪獸。為此,我們常常到裡面搜尋一番,結果從一端擠到另一端,一無所獲,而我們得的結論是裡面並非沒有怪獸,只是怪獸被我們驚動,躲到盧葦塘的另一側去了。盧葦塘更有趣的是在夏季來臨大雨過後,那時的盧葦塘積水滿滿,充斥了數不清的青蛙、蛤蟆。此時,捉青蛙成了我們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捉青蛙,先要折一根長的蘆葦,然後再用蘆葦的頂端做一個套。套做完後,便小心地蹲在盧葦塘邊,把套下到青蛙的頭上,自然,青蛙被驚動嚇跑的居多,但一旦碰上呆子,使勁一拉,青蛙便被套上岸。

夏季,青蛙少不了,但更離不開水啊!水,生命之源,兒時如此豐富,每到夏天,村外便成了水的世界,坑連坑,溝連溝,白花花一片。熱的中午,隨便找個地方,衣服一脫,下去撲通撲通便能玩個痛快。更有仰泳,水溝裡一躺,雙腳稍一用力便沿溝漂盪開去,天上的藍天、白雲映在眼裡,身上偶爾有青草搔癢似地滑過,愜意極了。待到雨後過些日子村外水下沉些,水淺的地方,拿個臉盆,卷個水池,把裡面的水一盆一盆淘到外面,最後便可把裡面的小魚逮個正著,幸運的話,還能逮住大傢伙。鰍魚最有趣,水少了之後,便鑽到下面的汙泥裡面,上面露個洞口供呼吸,水清澈時,可把大小不一的洞口看得一清二楚,有時還能看到鰍魚的鬍鬚。雙手沿著洞口小心插下去,把泥挖上來,摔到岸上,十有八九便捉到或大或小黃色、灰黑色的鰍魚。有時,手剛剛插下去,鰍魚象蛇一樣從手指間逃掉了,涼嗖嗖地嚇你一跳。

夏季有青蛙有魚,又怎麼少得了蟬呢!蟬首先吸引孩子的是它的幼蟲,油炸知了猴(蟬幼蟲)那可是我們孩子一年中日思月盼的食物中的上品。捉知了猴通常在黃昏,那時知了猴正準備從地下鑽到地上,完成蛻變,享受空氣和陽光。捉知了猴是有技巧的,首先要選地方,一般柳樹榆樹下光禿的地方,知了猴較多,其次會觀察,有經驗的看到一個小孔,便能斷定那是不是知了猴的所在。自然也有黑夜裡捉知了猴的,那時知了猴已爬到了樹上,可黑夜裡捉知了猴除了擔風險,例如遇到蛇,往往花費不小的力氣,可收穫甚微,所以我們小孩子夜裡出去的並不多。大白天捉知了猴也有,那需在大雨過後。此時的知了猴本來是打算黃昏破土而出的,可雨水衝破了它洞穴上面的那層薄皮,於是,它便暴露在外面,不得不提前行動,而不幸的是總遇到了我們這些孩子。捉知了猴也就幾天,等蟬聲震天就意味著知了猴已經出盡,我們的注意力隨之很快轉移到蟬身上了。

蟬啊!你這黑色的精靈,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騷客歌詠你,而你不知又帶給我們這些鄉下孩子多少樂趣。坐在樹蔭下,聽數十上百隻蟬一起放歌固然是一件佳事,把蟬捉住掐斷翅膀慢慢戲耍也意趣無窮,而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捉蟬的過程。捉蟬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麵筋粘,一種是直接用手捉。用麵筋粘需先製作麵筋,製作麵筋是先把麥子面摻少量水,製成麵糰,然後再把麵糰放在嘴裡反覆咀嚼,待到麵糰韌勁十足,吐出來便成了麵筋。麵筋怕曬,需要麻葉或乾淨紙(髒紙會讓麵筋失去粘性)包起來。麵筋製成後,折一根蘆葦,或選一個細長棍子,前面拴或插一個小木棍,便可以粘蟬了。蟬活動有個規律,越是中午天熱的時候,越喜歡落到樹的低處,所以,我們孩子中午出去捉蟬的時候居多。啊!發現蟬了,不遠小樹的高處,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小心把麻葉撩開,取一點麵筋,纏繞在蘆葦或棍子的細頂端,稍待片刻,待麵筋有了粘性,屏住呼吸,貓著腰,儘量不發出聲響,一步步先移過去。靠近了,再把蘆葦或棍子慢慢舉起來。近了,更近了。那呆子還在那裡放聲高歌呢。粘住了,呵,那呆子不知何物,還往上爬呢。用力拉,撲稜稜一聲四散,可那呆子想飛已經晚了。啊!發現了,這裡有一個膽大的,竟然落在小樹的樹杆矮處。麵筋粘不適宜,因為不等你靠近,人家警覺已經飛走了。啊!對了,今天出來沒帶麵筋。怎麼辦,用手捉吧!小心繞到樹的背後去,躡手躡腳向樹靠近,近了,更近了,出手可及了,估摸著蟬的位置,猛伸出手去,可手剛動,對方撲稜一聲長鳴飛走了。

蟬再有趣,也有膩的時候。別忙,蟬膩了,大樹上有馬蜂窩等著你去捅,小樹上黑呀呀你擁我擠成疙瘩的紡花娘娘等著你捉下來紡花呢!水,魚,青蛙,蟬,知了猴,小樹林,馬蜂窩,紡花娘娘,構成了一首夏季的交響樂,那蟬聲消失,秋季來臨又怎樣呢。割草去,到那田野的深處割草去。兩個一群,三個一夥,在莊稼地裡東遊西蕩,找到一塊豐盛的草地無異於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沙沙沙,唰唰唰,鐮刀橫掃,你追我趕。夕陽西下,鳥兒歸巢,回家吧!揹著一筐沉甸甸的收穫在落日的餘暉裡走在鄉間小路上是一副多麼美麗的風景畫。葉黃草枯,田野光禿,天高地迥,臨近秋末,幹什麼?挖田鼠窩去,拾山藥去,兒時的家鄉永遠有著無窮的樂趣,永遠有著忙不完的事情供你做。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古人曾如此形容大陸澤,試想昔日的大陸澤該是怎樣一種景象。我兒時的家鄉號稱是大陸澤漂泊四十八村之一,夏天多少還有一點澤的影子,而如今家鄉的夏天很少再看到積水,魚、蘆葦自然少了蹤影,青蛙也成了稀客,就連蟬鳴也似乎不如兒時響亮了。

人,萬物之靈,在改造自然,爭取自身幸福的過程中,創造某些東西,同時也失去很多東西。兒時的家鄉在當時成人的眼裡或許並不完美,但它永遠是我心靈上的一片淨土,一塊聖地。但願明天的家鄉多的不僅僅是工廠,是房舍,最好也給青蛙、小魚、知了留一席之地,因為我還打算有朝一日回家鄉和它們遊戲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