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城更新 遇見幸福①丨居民老崔的新盼頭

編者按:

10月12日的一場新聞釋出會,讓淄博市火車站北廣場片區動遷的訊息迅速成為街頭巷尾市民談論的話題。

這個承載著老張店人記憶的片區,曾是重要的經濟中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部分小區建成年代久遠,原先的設計規劃,用材質量都逐漸不能支撐現在的需求,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意願變得強烈。

老城更新,應時而動。那麼,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的居民盼望著怎樣的城市煥顏蝶變?這項老舊小區更新升級的民生工程將怎樣提升城市能級?帶著這些期待,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走進北廣場拆遷片區,對話這裡的居民,開設“老城更新 遇見幸福”欄目,共同記錄見證即將發生的新變化和新生活。

10月15日,雨後的張店區杏園西路溼答答的,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不多。多年前長途站還在這條路上時,情景與現在完全不同,喧鬧、擁擠成了日復一日的常態。

一晃好多年過去了。

杏園西路以北,一棟居民樓的五樓陽臺窗戶前,今年58歲的崔良生站了好一會兒。他久久注視著西二路路口東南方向。在那裡,淄博火車站南廣場片區的一座座新樓房已拔地而起。

“終於輪到我們北廣場片區了!”崔良生喃喃說了一句。

社群書記入戶宣講聽民意

15日上午9點多,天曉小區74號樓3單元的樓道里響起了腳步聲。一名男子勻速邁著步子,直走到5樓東戶門外才停下。

門口掛著簾子,房門沒關,崔良生迎到門口熱情地說:“史書記,您來了,快請進!”

來人正是張店區車站街道辦事處安樂街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史長軍。他帶著記錄本,入戶聽民意,崔良生家是他當天的第一站。剛坐下,他就跟崔良生說上了:“今天來主要是看看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有沒有什麼疑問?”

崔良生笑著說:“沒了。心裡很高興,就等著搬遷了。”

老城更新 遇見幸福①丨居民老崔的新盼頭

崔良生和妻子坐在客廳沙發上合影

除了傾聽民聲,宣講政策也是史長軍入戶時的工作內容之一。這與近段時間的幾份檔案和一場釋出會有關。

9月30日,張店區人民政府釋出了《淄博火車站北廣場片區建設專案徵遷範圍的通告》和《淄博火車站北廣場片區建設專案國有土地上房屋(住宅)(非住宅)徵收與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

10月12日,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火車站北廣場片區建設專案基本情況、動遷工作計劃等。北廣場片區徵收範圍包括柳泉路以東,淄東鐵路以西,西二路西一街、規劃洪溝路以南,膠濟鐵路線以北等核心區域,分兩個批次具體實施。

崔良生家,是動遷計劃第一批次、車站街道區域3072戶的其中之一。在這3072戶裡,涉及安樂街社群的就有2757戶。社群自今年3月份就開始了摸底工作,到目前,政策解讀、徵求意見成了包括史長軍在內眾多社群工作者入戶時的重點任務之一。

崔良生的這種笑容,史長軍他們在不少居民的臉上都看到過。

生活越來越好 從知足到“想法多了”

“這一片的房子時間挺長了,甚至有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的,很多原來是一些單位的房子,後來成了個人的。房子老,居民年齡偏大,而且其中不少房子是租出去的。”史長軍向記者介紹說。

崔良生和妻子年齡不大,但501這套房子年歲已然不短了。

崔良生是聊城人,1993年退伍後分到了淄博一家單位,妻子也跟了過來。幾年之後,501成了他們的家。

崔良生說,這房子是他原來單位分的房,那是在2000年左右,他工作年限等都滿足了條件,個人又交了點錢。那時,他和妻子對這套房心滿意足,算是在淄博紮根了。

“這房子建築面積不到60平方,可那個時候一點都不覺得小,當時家裡也沒什麼像樣的東西,和女兒我們一家三口住著挺好。”崔良生回憶說,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們也越來越覺得房子太小了。

與20多年前相比,崔良生家裡現在的家當可多了不少——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現代社會家庭所需的一些電器在那裡都能找到蹤影。它們在方便夫妻倆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壞處,佔用空間,房子看起來明顯“小”了“擠”了:兩室一廳的房子,朝陽主臥放了張大床就放不下別的,北側小臥塞進的雙層床是在近處上學的外甥用的,客廳擺了兩個沙發就顯得滿滿當當,連陽臺都放了很多東西……

房子處於頂樓,隨著時間推移,房頂洇水滲漏等問題也時常困擾著他們。光是漏水維修就做了四五次,最近一次是前年。崔良生無奈地說:“原來是單位房子的時候,壞了有單位修,後來單位沒了,房子也成個人的了,像這種問題只能自己想辦法。再不搬,說不定明年還得修一次。”

現在,火車站北廣場片區動遷工作啟動了,崔良生覺得日子更有盼頭了。

“我是一名有近40年黨齡的老黨員了,十分擁護、支援這樣的好政策、好事情。我前天剛找好了臨時住的地方,等簽了合同搬過去,就盼著早點住上新房子了。”崔良生說著,又笑了。

(記者 馬景陽 孫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