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10年,一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在海內外熱播,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 這部電影名為《唐山大地震》,其之所以能夠引起巨大反響,並不僅僅是因為角色的演技十分出眾,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李元妮,她的丈夫方大強是一名卡車司機。受工作性質的影響,夫妻倆常年聚少離多,但好在育有一對龍鳳胎子女(女兒方登、兒子方達),日子也算是過得幸福。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1976年7月的一個傍晚,方大強久違地回一次家,與元妮在卡車內親熱,就在此時,唐山發生了地震,而方大強夫婦的兩個孩子現在仍身處家中。 為了救兩個孩子,方大強慘死在廢墟之中,而方達與方登也被壓在了廢墟當中,眼前的一切讓元妮感到異常絕望。 很快,搜救人員趕到了現場,元妮也在此時聽到兒子方達的求救聲。 循著聲音,元妮與搜救人員很快就確認了方達的位置。

在這之後,元妮開始呼喊女兒方登,但卻一直得不到迴應。方達說,他聽到了姐姐敲石板的聲音。 也就是說,兩個孩子都還活著,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搜救人員的一番話很快又讓元妮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兩個孩子被同一塊石板壓著,翹起一頭可以救下孩子,但被壓在另外一頭的孩子將因此喪命。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換句話說,在這個必須爭分奪秒搶救孩子的重要關頭,元妮不得不在兒子與女兒之間作出選擇。

儘管元妮哀求搜救人員將兩個孩子一併救出,但得到的答覆永遠都是對決定結果的催促,最終,元妮選擇救兒子。此時被壓在石板另一側的方登聽到了母親的選擇,停下了敲擊石板的手,眼淚模糊了她的視線。

在最危難的關頭,元妮沒有選擇女兒方登,而是將生的希望給了兒子方達,這讓不少觀眾聯想到了“重男輕女”思想,認為元妮作出這種選擇根本就沒有考慮別的,純粹因為方達是兒子,所以他有活下來的資格。作出棄女保兒決定的元妮,真的錯了嗎? 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元妮作出這種決定,也實屬無奈之舉。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一方面,方大強為了救兩個孩子已經喪生,如果此時元妮不救兒子方達,那麼方家將因此絕後。 另一方面,雖然方達聽到了方登敲石板的聲音,但依照其無法出聲迴應母親呼喊的情況看來,方登受傷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方達。如果此時貿然選擇救女兒,那麼很可能兩個孩子的性命都保不住。 於情於理,元妮的選擇都不應該被認定為錯誤。但從影片的人物刻畫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元妮與眾多傳統家庭的父母一樣,無法做到平等對待兒子女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男輕女”。

在思想日漸開放的今天,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清楚“重男輕女”思想會帶來諸多危害。那麼,在跟子女的實際相處過程中,父母該如何杜絕“重男輕女”行為的發生呢?避免“重男輕女”的方法1、客觀看待子女優點 現如今“重男輕女”思想雖然遭到許多年輕夫婦的反對與抵制,但無可否認的是,其仍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只是影響力正在不斷縮減。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為了徹底根除這種觀念、避免作出偏心的舉動,父母應該要求自身客觀看待子女的優點。當父母能夠從兒子、女兒的身上看到各自的閃光點時,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偏心其中一方而冷落另一方,甚至不再拿兩個孩子進行比對決出優劣。

改變養兒防老觀念

“重男輕女”思想之所以一直難以被根治,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同“養兒防老”的觀念。 在我國傳統觀念當中,“兒大當婚,女大當嫁”,只不過兒子結婚以後會留在父母身邊為他們養老送終,而女兒出嫁之後,絕大多數時間都會留在夫家,根本無法為父母盡孝。 出於對自身今後的養老生活考慮,很多父母會更加偏愛兒子一些。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事實上,只要父母能夠培養起孩子的孝心,即便是遠嫁的女兒也能很好地做到盡孝。因此,父母應該改變養兒防老的觀念,平等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總結 事實上,“重男輕女”思想之所以時至今日依舊難以根除,是因為大多數父母依然沒有擺正自己對於子女這一角色的看法,總是將其視為自己的感情附屬、餘生寄託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自然是容易出現偏愛的問題。 倘若父母能將每一個孩子都視作一位低齡的朋友來看待,那麼性別上的差異將不再影響父母對子女優缺點的評判,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待。 因此,如何將孩子視為朋友、如何以友人的身份與孩子相處,這些都是當代年輕父母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