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抓蟈蟈聽歌,憶童年趣事

蟈蟈,也叫“莎雞”,是一種昆蟲,形似蝗蟲。“北人謂之蛞蛞,有雄雌之別,雄者翅鳴,雌者翅短,腹大,尾如針,不鳴。”此物善跳,以植物嫩葉為食。綠色的為草蟈蟈,赭石色為鐵蟈蟈,前者多、後者少。

抓蟈蟈聽歌,憶童年趣事

抓蟈蟈

蟈蟈與蟋蟀、油葫蘆被稱為三大鳴蟲,自古被譽為鳴蟲之王,常被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詩經》在中國古代是孩子們認識草木蟲魚的啟蒙讀物,裡面記載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動植物,“螽斯”就是其中一種,它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蟈蟈。

此詩原文以疊詞疊句的形式,錘鍊整齊,音韻鏗鏘: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抓蟈蟈聽歌,憶童年趣事

草蟈蟈

這是先民為祈求多子而唱的一首民歌,大概意思是說:

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

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

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抓蟈蟈聽歌,憶童年趣事

蟈蟈籠子

提起蟈蟈,便想起了童年生活。小時候我住在農村,夏末秋初去農田裡捉蟈蟈,是童年生活的一大樂趣。高粱、玉米、穀子、豆類等農作物生長地,都是蟈蟈幸福生活的天堂。走到農田邊,遠遠的就能聽到蟈蟈的叫聲。

朝著蟈蟈叫的方向放慢腳步,悄悄逼近。它的叫聲常常會戛然而止,這時你要蹲下身來,屏住呼吸慢慢等待,過一會兒,當它的叫聲會再次響起,慢慢伸出兩隻手,彎成勺狀,輕輕一扣,就把它捉到手中了。

我曾經抓到一隻草蟈蟈,通體嫩綠,翅膀一張一合,非常漂亮。側面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有力的大額,銳利的鉗子,身體指頭大小,觸角細長,毛茸茸的,彎曲得要蹬出來。

蟈蟈對住的要求不高,籠子是用長蒿編成的寶塔格子,手掌般大小;蟈蟈對吃的東西也很隨意,拿些絲瓜花和嫩豆葉就能餵飽它。閒來無事的時候,我把蟈蟈籠掛在房簷下,仔細觀察它的生活。每次鳴叫前,它會先捋一下鬍鬚,鼓動一下翅膀,然後振翅鳴叫。聲音由小到大,翅膀也振動得越來越快。

抓蟈蟈聽歌,憶童年趣事

蟈蟈在籠子裡鳴叫

蟈蟈以鏗鏘有力的叫聲,迎來炎熱的夏季,又在優美的歌聲中,送走秋日夕陽。它那酣暢淋漓的歌唱,充盈了屋簷下的每一個角落,充滿了整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就這樣年復一年,伴隨我快樂成長。

時光如流水,而今我已步入中年,依然童心不改,夏末初秋,進山採菌子的時候,我偶爾也到山野、田邊捉蟈蟈,然後編個籠子,回家將它養起來。每當夜幕來臨,一切歸於靜寂,只有蟈蟈振翅,勞累了一天,聽著蟈蟈淺吟低唱進入夢鄉,我彷彿又回到童年,生活顯得充滿活力,倍感舒適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