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樹底下聽古仔|講古泰斗張悅楷,童年樹下玩反串

03:34

老廣州都知道一首民謠:榕樹底,擔凳仔,霸頭位,聽古仔……這首民謠描述的場景,這些年來在廣州市白雲區松洲街槎龍鎮泰小學習善園內經常出現。在這裡,9棵百年古榕枝葉相交,圍出了一個天然的陰涼去處,讓“大榕樹下講古仔”這一嶺南民俗有了更生動的展現。

槎龍鎮泰小學所在的槎龍村,是富有廣府水鄉風貌和文化特質的自然村。走進村內,各處蒼翠參天,枝繁葉茂,百年以上的細葉榕就有17棵,佔了全街的3/4,最年長的已有186歲了。

作為粵語講古(粵語,即說書)大師張悅楷的家鄉,槎龍村粵語講古文化氛圍濃厚,村民在大榕樹下講古仔、聽古仔的風氣非常盛行。在一代代槎龍村村民的心裡,古榕是大自然饋贈的綠色風景,古榕下的古仔蘊含民俗風情,承載著鄉愁記憶,陪伴他們擁抱幸福生活,將人與樹和諧相處的佳話代代傳承下去。

大樹底下聽古仔|講古泰斗張悅楷,童年樹下玩反串

槎龍鎮泰小學習善園的9株古榕合圍出一個講古的小空間。

【古樹名片】

槎龍鎮泰小學9棵百年細葉榕:估測樹齡最大186歲,最小104歲,最高23。2米,最低14米。 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松洲街槎龍村。

褂一襲口一張

古仔多綠蔭涼

“傳說從前有個神仙,駕著祥雲一路而來,見到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於是,神仙撒下種子,這裡就長出一棵大榕樹,村民百姓有空就在榕樹頭乘涼、聊天、打牙祭,有時候也會聽二叔公講古仔。這棵榕樹的種子散播到四方……我們今天聽故事的地方,就有了很多棵榕樹,傳說都是那棵榕樹的後代。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這裡又叫‘槎溪’呢?‘槎’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兩個版本的說法……”

八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槎龍鎮泰小學習善園,陽光透過密密匝匝的葉隙,在地上撒下斑駁的碎影。粵語講古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知名青年講古藝人彭嘉志指著頭頂的參天古榕,正給同學們講著“槎龍”的來歷。但見臺上,彭嘉志身著長褂,口若懸河,抑揚頓挫,妙語連珠。臺下同學們三五圍坐,聽得入迷。

大樹底下聽古仔|講古泰斗張悅楷,童年樹下玩反串

粵語講古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彭嘉志在古榕下開講“槎龍”的來歷。

槎龍鎮泰小學坐落於松洲街槎龍村內,已有70年辦學歷史了。校內有9棵百年以上細葉榕,佔了槎龍村掛牌古樹的大半之多。其中,最年長的一棵已經186歲了,最年輕的也有104歲。除了1棵紮根於教學樓前,其餘8棵都集中生長在習善園內,繁茂蔥鬱,蔚然成林。由於彼此枝葉相交,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圍合空間,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景觀。

年復一年,古榕展開懷抱,守護著師生們的校園生活。春天密集的雨滴、夏日猛烈的陽光、冬季淒冷的寒風透過蔽日的濃蔭,都變得溫柔起來。不知名的鳥兒在枝頭啁啾歡唱,撲稜著翅膀,在枝葉間飛來跳去。琅琅書聲、悠揚歌聲、歡快笑聲,加上清脆鳥鳴,會聚成一首美妙的樂曲,迴盪在校園上空。

槎龍鎮泰小學副校長李幸平在該校工作了21年。她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學校都有愛護自然、保護古樹的優良傳統。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愛護校園內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於是,孩子們就與百年古榕交起朋友來,不少低年級的小朋友把它們稱為“榕樹爺爺”,在樹下玩耍嬉戲;高年級同學更把它們當做日常習作的靈感來源。所以,古榕會時常出現在同學們的繪畫中、作文裡。

談起古樹構築的生態環境,最讓李幸平難忘的是一個清晨,她第一個回到學校,“一進校門,幾十只小鳥站在操場上,有些還在跳躍啄食!”李幸平說,“這簡直是奇觀,直接把我驚呆了。”

然而,全天候駐守在學校的保安卻見怪不怪,“其實,每天晚上都有鳥兒成群飛來,落在榕樹枝頭休息,每天一早又飛出去找吃的。我們哪裡需要跑到外面去看‘小鳥天堂’呢?學校現成就有一個,每日聽著小鳥嘰嘰喳喳,很開心的”。

小悅楷唱大戲

飾三角滿堂彩

槎龍村位於白雲區松洲街,由槎頭和聚龍兩條自然村組成,已經有800年曆史了。這個古村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在上個世紀曾走出廣州起義烈士林成佑、科學家彭加木、著名錶演藝術家張悅楷等名人。現在,它的轄內還儲存著彭加木故居;而“萬人空巷聽楷叔午間講古”更成為幾代廣州人的美好回憶。

據槎龍村的長者回憶,童年的張悅楷聰明伶俐,機智過人,語言天賦驚人,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模仿大戲(粵劇)中的人物,無論是唱、念、做、打,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一次,張悅楷與一群小夥伴在村頭的大榕樹下“做戲”,表演“陳世美不認妻”。只見張悅楷似模似樣地扮演了包青天,其他小夥伴分別扮演韓琦、陳世美、秦香蓮。引來好多村民觀看,把那塊“平地臺”圍得水洩不通。

當時,圍觀的村民紛紛稱讚張悅楷是塊“唱大戲”的料;相較之下,其他小夥伴的表演就逗得村民鬨堂大笑。遭遇嘲笑的小夥伴們感到不開心,紛紛“罷演”散去。張悅楷見狀,雖然心急,卻也十分淡定。唱完包青天的唱詞之後,他一轉身,接連扮演了陳世美,反串了秦香蓮。唱唸間雖然充滿稚氣,但有板有眼,吐字清晰,演繹得情真意切,贏得村民的陣陣掌聲。後來,張悅楷走上了語言表演之路,藝術造詣愈發深厚。

“上世紀80年代,每天12:00-12:30,楷叔都在電臺講古,《水滸傳》《三國演義》《楊家將》《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講得好鬼生動(粵語,即非常生動),聽眾都十分痴迷。”槎龍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廖景雄回憶道,當時他們都在讀書,中午放學就一路跑回家,生怕錯過聽楷叔講古。“那時,誰家有收音機就不得了,每天中午在大榕樹下播古仔,其他人都端著飯碗,圍著聽。”廖景雄說:“小時候物質沒現在豐富,沒什麼好吃的,就用古仔“伴飯”,粗茶淡飯都好好味。”

“槎龍村文化底蘊深厚,既是講古泰斗張悅楷的家鄉,又是粵語講古傳承人彭嘉志的家鄉。作為廣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我們一定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弘揚光大。”槎龍鎮泰小學校長李春玲介紹,校內古榕樹群構成的空間已成為學校開展尚善教育的文化傳承地了。

自2004年以來,該校深入挖掘“在大榕樹下講故事”的文化內涵,開設粵語講古社團,先後請來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語講古藝術傳承人顏志圖、彭嘉志師徒擔任導師,定期在習善園給同學們上課。如今,粵語講古已成為學校的一大教育品牌。該校還成立了古榕探究社團,開設了“大榕樹下的小講堂”,結合古樹養護、古樹管理等知識,開展形式活潑的古樹科普活動,在同學們幼小的心靈根植下愛護古樹的綠色生態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彭嘉志在粵語講古教學中,頗花心思地融入了古樹的相關內容。在他看來,粵語講古內容承載著廣州的許多歷史文化資訊,是文化傳統得以保持和延續的重要載體,“把古樹的歷史、保護等內容融入粵語講古,寓教於樂,同學們的接受度更高,宣傳面更廣泛,科普效果更好。”

護古榕路收窄

教學樓靠邊站

槎龍經濟聯社黨委副書記張永光介紹,槎龍最早叫做“槎溪”,“槎”為樹,“溪”為水。“村民世居於此,跟榕樹的感情很深厚。”槎龍村現有17棵百年以上的掛牌古樹,均為國家三級保護樹木。2002年,村裡建起了彭加木紀念公園,成立21人組成的綠化組,對古榕進行科學管養。村民發現古榕有異常都會馬上告訴村委。

彭加木紀念公園建設完成後,村裡準備將槎溪路擴為雙向兩車道,連上人行橫道共計12米寬。“但碰巧,距離槎溪牌坊約20米遠的地方長著一棵古榕。為保護這棵樹,專案組最後決定把這一段路收窄為7米左右,為榕樹留出生存空間。”槎龍社群黨支部書記廖景雄說。

在槎龍,人樹和諧相處的佳話還有很多。廖景雄說,“現在學校教學樓的坐落地點,也是保護古榕樹群的結果。”原來,在重建新教學樓時,按照原方案,8棵榕樹是要被全部砍掉的。於是,村裡對建設方案進行調整,讓整棟教學樓“靠邊站”,把古榕樹群儲存下來,最終成為槎龍的一張綠色名片,也帶動了槎龍興旺發展。這些年來,槎龍村斬獲廣州市首批全國百強村、廣州市首批文明標兵村、廣州市安全文明村和廣州市白雲區十強村等亮眼榮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分不開的。如今,在松洲街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的帶領下,槎龍村“兩委”持續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努力打造宜生活居住、宜創業發展的良好社群環境,帶動槎龍村的新一輪經濟發展,村民收入和福利也不斷提高,富裕現代、包容開放的文明新村美麗圖景不斷上新。

之前,多個機構聯合評選併發布了“2020名村影響力300佳排行榜”。槎龍村成為廣州市兩個上榜村之一、白雲唯一上榜村。其中,村莊綠色發展指數就是評選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

【記者手記】

人樹情浸入血脈 自是“不必言說”

本期報道的古榕樹群,可謂與《大樹底下聽古仔》的欄目名非常貼合了。記者步行在滿眼綠蔭的松洲街槎龍村,只聽得“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兩句熟悉的唸白,猶如昔日,不時在耳邊迴響。

槎龍村的百年榕樹,見證了粵語講古的藝術傳奇:張悅楷的午間講古曾是超級火爆的電臺節目,而今“前文未斷今又續,後輩情牽接下回”,槎龍鎮泰小學已將講古作為學校的特色文化課,繼續傳承下去,煥發新光。

一棵古樹,多少春秋。17株形態各異的百年古榕,如同見證者般佇立在村裡,凝視槎龍古村的歷史變遷,也訴說著一方水土的豐饒興盛,成為村內獨有的“綠色不動產”,與槎龍的發展緊密相連。

有好的水土,還有愛樹的人們,珍貴的榕樹群才得以存續。對於世居槎龍的人們來說,古樹是村民的幸福指數,是無法割捨的鄉愁寄託,是寫進小區公約的信條,是浸入血脈的“不必言說”。

正如槎龍鎮泰小學副校長李幸平所言,“人與樹的愛是雙向的”。村民守護古樹,古樹涵養一方。人樹和諧共生,代代相傳,深深刻印在槎龍的歷史記憶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

影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莊小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