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82歲法國女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曾做30年教師,以自傳方式記錄自己父母的一生……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成就。現場嘉賓表示,第一時間沒有聯絡上獲獎者,給她打電話打不通。

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稱,“以表彰她揭示私人記憶的根源、疏離感和突破集體化限制的勇氣及敏銳的洞察力”。在她的寫作中,埃爾諾始終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生活,她的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

安妮·埃爾諾,當代法國文壇上最有影響的女作家之一,1940年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代表作有《空衣櫥》《一個人的地方》《一個女人》《單純的激情》《恥辱》《事件》《佔領》等。其長篇小說《悠悠歲月》獲人民文學出版社21世紀2009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自傳體小說 《一個人的地方》和《一個女人》分別創造了五十萬和四十五萬冊的銷量;《一個人的地方》榮獲了1984年雷諾多文學獎。2021年11月,安妮·埃爾諾獲得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國際作家終身榮譽獎。

諾貝爾文學獎(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

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12月10日,為諾貝爾逝世5週年紀念日之際。從第一屆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至2021年,共有118位得主。

附件一

安妮·埃爾諾和她的悠悠歲月

1940年9月1日,安妮·埃爾諾出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父母在諾曼底的小城伊沃託開了一家咖啡食品雜貨店,她在那裡度過童年,儘管家境貧寒但刻苦學習。

安妮·埃爾諾先後就讀於魯昂和波爾多地區的大學,於1971年獲現代文學高等學位。安妮·埃爾諾在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後,從1967到1975年在中學任教,從1977年起在法國遠端教育中心工作,直至2000年退休。

埃爾諾於1974年以自傳體小說《清空》開始文學生涯,迄今為止她大約出版了十五部作品。其中有刻畫一個女人內心歷程的《空衣櫥》(1974年);以第一人稱回憶父親的《一個人的地方》(1984年,獲雷諾獎);回憶母親的《一個女人》(1987年);回憶童年的《單純的激情》(1992年);回憶墮胎的《事件》(2000年)和描繪嫉妒的《佔領》(2002年)等。

埃爾諾曾在2019年對《衛報》說:“說真話是小說家的工作”。她的作品大多從自己的經歷中汲取題材,所以她的寫作和生活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記錄了她父母的社會進步、她的青少年時期、她的婚姻和戀情、母親的死亡、乳腺癌……

《一個人的地方》《一個女人》等作品用細膩、傷感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出身貧寒的父母如何為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所進行的充滿失落、絕望、希冀、夢想的奮鬥過程,準確、客觀地再現了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別,同時也以極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達了對父母及故鄉愛恨交加。

2008年出版的歷史回憶錄《悠悠歲月》被法國評論界認為是她的經典作品,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法國當年的“杜拉斯文學大獎”。採用“無人稱自傳”的方式,實際上是在自己回憶的同時也促使別人回憶,以人們共有的經歷反映出時代的演變,從而引起人們內心的強烈共鳴。小說的時間跨度有六十年,透過個人的經歷來反映世界的程序,實際上寫出了集體的記憶。

今年獲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法國墮胎題材影片《正發生》便是改編自安妮·埃爾諾的自傳體小說《Happening》。原著講述1960年代還是學生的安妮,因墮胎所引發的心理和生理雙重創傷。

附件二

最近十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以下為近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021年:

坦尚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獲獎理由:“毫不妥協但卻富有同情心地洞穿了殖民主義的影響,同時關注被夾在不同文化和地緣鴻溝間難民的命運”。代表作品有《天堂》《啟程的記憶》《來生》。

2020年: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代表作品有《阿喀琉斯的勝利》《野鳶尾》。

2019年: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獲獎理由:“他兼具語言獨創性與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代表作品有《罵觀眾》《卡斯帕》《試論疲倦》。

2018年: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獲獎理由:“她敘事中的想象力,充滿了百科全書般的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文化邊界,自成一派”。代表作品有《鏡子裡的城市》《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2017年: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獎理由:“在偉大情感的小說世界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代表作品有《長日將盡》《別讓我走》《被埋葬的記憶》。

2016年:

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代表歌曲有《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

2015年:

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有《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2014年:

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有《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

2013年:

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品有《逃離》《快樂影子舞》《愛的程序》。

2012年:

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透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