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語說,人善被人欺,為什麼還要教育小孩善良?

如果真的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你會發現遇見的人還是好人居多,哪怕你是個社會邊緣遊走人士

黑吃黑也是少數,黑社會大哥也不喜歡跟他媽的太過歹毒的人合作

因為這就是人類預設的一個基礎執行模式——獎勵使用長期策略的人

而善良就是一個長期策略

而且就算是普通人,純粹從功利的角度出發,善良也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理解這個之前,我們可以先討論一下:人是如何判斷別人的?

人為了減少認知複雜程度,對周圍環境的認知,還是採用“類比”和打標籤的形式。不熟悉的東西一律用熟悉的東西來類比,沒接觸過的群體,統統採用標籤來管理。

而標籤定義許可權不在你手中,在你周圍的人手中,在輿論手中。你想了解一個陌生人靠不靠譜,一個新公司能不能合作。只能從不同的地方獲取標籤

風評風評,不僅僅是聞風而評,更是風險評價

而一個人如果能被打上一個“善良”的標籤,是可以享受到社會帶來的各種無形的認證。這種認證能為他減少很多麻煩,同時帶來大量的機會

最簡單的,如果你教育你的小孩在學校表現出來“善良”的特質,且被老師和同學認可為善良,那這份增信會為你帶來很大的好處,在你日常交作業,和同學發生爭執,小夥伴的日常玩耍中都會得到體現

比如你作業沒帶,老師基於你平時善良的標籤,就會傾向於相信你沒帶,而不是“沒帶就是沒寫”

@王諾諾

……

在你和同學爭執中,平時表現善良的小孩,會自動站在道德高地,老師不會像法官一樣要求事實證據,還原當時現場,而是會鐵口斷案,傾向於自己喜歡的小孩,而不是平時無惡不作,雞飛狗跳那種。反之,一旦出現惡性事件,被懷疑的可能性也更小。班級裡丟了東西,大家更容易相信是那個平時的”壞孩子“做的

簡單來說,善良就是一種你只要能表現出來,就會被周圍和社會賦予的認證

這份認證會帶來各項真實的福利,人們普遍相信一個平時善良的人,出現侵害和背叛行為的可能性更小,更有利於合作。人類的思維結構就是”損失厭惡“,就是掙一百塊錢的快樂也掩蓋不了丟五十塊錢的痛苦

投射到人身上就是,我寧可不賺錢,我也不要被被人害

因為人不是孤立的原子,人需要不停的和周圍的人進行各項合作。而一個表現的不善良的人,會增加合作的成本,對方要分出精力來防範這個不善良的人

在選擇朋友,選擇合作伙伴時,這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考量,越是長期的抉擇,這項關乎人品的屬性就越重要

”吹牛,不要臉,見利忘義“等等這些,都屬於短期策略,意思是你最多玩一次,也不排除有用,但透支的是社會對你初始的”善良假設“,就是合作伙伴預設你是善良的,結果你不是,那你最多獲利一次,沒有以後了。犧牲了長遠的潛在價值換來了當前的短期利益

這也是為什麼東西方對善良的認知有些差距——你所在的系統越穩固,善良帶來的收益越高

這也就解釋了,你在私營公司被人陷害的機率,遠高於政府體系,因為你處於一個隨時可以更換的環境,大家為了短期利益可以放棄自己善良的人設。所以圈子越小,大家表現得越和善,越像個人。圈子大了,背後捅刀的人就多了,捅完可以換個地方接著捅,靠害人得利,又快又多,很容易路徑依賴

但社會不是封閉,很快就會換無可換,或者換到監獄

道家修行中講究一個”道心圓滿“,所謂問心無愧中的問心,就是人會不停的判斷自己做的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你天生大惡人,作惡不難受,那是可以的。但是很多人不是,他做個壞事整日提心吊膽,導致面色奸佞,身形猥瑣,那麼這個壞事帶來的收益,是不值得的。表現出來就是擾亂心意,導致諸事不順。做壞人也是要有天賦和膽識的,大多數人沒有。所以不如索性做一個好人,坦坦蕩蕩,成本最低

善良也是對周圍環境和別人智商的一種尊重。如果注意觀察,在日常生活中,蠢和壞一般是同時出現。在一個密閉的決策系統中,當有人表現出破壞規則的”壞“為自己獲利時,他其實是在賭別人都比較蠢而發現不了,這顯然是對整個系統中其餘所有人智商的不尊重

這種拋棄善良的決策,在短期決策中來看,是可以獲利的,但是在長期視角下,這個人的選擇會被周圍環境記錄下來。所有的潛在合作者在和他接觸之前,都會被他的風評提示”存在風險“,這會讓其他人重新考量各類合作,或者調高他的風險等級。如果這個人不能及時修復,或者更換環境,那他這個行為就像前科一樣,把自己變成了類似於印度種姓制度下的”不可接觸者“。年紀輕輕就背個這標籤就完犢子了,誰還敢找你玩

與此相反,如果能選擇保持長期善良的策略,其背後所帶來的同理心,熱愛分享和幫助別人,會為整個系統增加穩定性,帶來潛在的各種機會。

如果大家有機會經常接觸各種佔據海量資源的老男人,跟他們深入的交流攀談,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年輕人來承接他們溢位的各種資源。

換句話說,他們很想幫忙拉起一個靠譜的年輕人,但是看不到”向上伸的手“,找不到該拉誰

他們所謂的合適的,靠譜的年輕人,第一要務就是要善良,懂得感恩,畢竟誰也不想幫一個”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的年輕人。為了保證不被反咬,會有一個長期的考察過程,如果之前有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害人,放棄了善良的人設,那麼直接pass掉,這個人永遠不會進入候選人的“list”

當然這一切,當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

這也是另一個角度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在善良背後做支撐的各類品質是他們最看重的,無私奉獻,懂得感恩,情緒穩定,熱愛分享幫助協作等等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組織的二號位三號位甚至候選位的人物,他們對外表現的,已經超過了善良,甚至會

有意無意的流露出”憨厚“,這已經到了一個新境界了,就不展開了

官場商場到了一定階段,你會發現各個領導都追求上善,恨不得臉上紋個”大善人“。不再拘泥於各種利益,和藹可親,一副老好人的模樣。

香港黑社會轉型的公司,最熱衷於慈善,日本的山口組萬聖節給小孩發糖最多

公司或者組織裡最大的領導通常慈眉善目,因為很少再有那麼大的利益讓他現出獠牙。哪怕是歷史上最奸最惡之人,也以史書中能記載個“文正”為最高目標。一個人要誓死保證自己的利他性,才能啟動社會的獎勵機制,極致的自私就是極致的愚蠢。所以不論種族文化國家,所有的人類都選擇了誠實善良奉獻作為文明的基石

千百年來的寓言故事,名著典籍,無不在宣揚這個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單憑生活中觀察到的幾個暴富的人渣去挑戰這個規律,著實是對機率學缺乏尊重,人還是要玩大機率,不要心存僥倖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所以這是無數人探索出來的一個高效的生存策略,這是構建社會基礎的一部分規則,理解它,利用它。有些先驗的知識,沒必要自己親自掉進去,再爬出來感嘆:”這個坑真深啊“。善良往上延申,正義就棲息其中,往下墮落,社會有義務要懲罰各種惡。

當然你的孩子也不需要了解這麼多,就像光速一樣,你告訴他會用,他長大了會知道這是怎麼來的,以及為什麼

你告訴他這是一個美好的品德,你努力修行,剋制你心中的惡念,遵守這個社會規則即可。當他因為遵守社會規則,而得到社會獎勵時,他自然會堅持下去

當然做父母的,最好知道是為什麼,努力避免你小孩成為人渣

古語說,人善被人欺,為什麼還要教育小孩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