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中語文怎麼學?議論文寫作怎麼練?資深語文教師來支招!

轉眼間,中招改革後第一屆“吃螃蟹”的初三畢業生,已經成為高一新生,入學一個多月了。學習的學科增加、節奏加快,讓不少還在適應期的學生感覺到了不適。

拿語文學習來說,不少高一學生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初中時語文還不錯,進了高中卻感覺語文成績怎麼也提不起來。”

“進了高中發現,同學之間的語文考試分差比較大,好怕被甩下,心慌慌!”

“議論文寫作讓人束手無策,讀了題目沒想法、沒思路怎麼辦?”

針對高一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的種種疑惑,第一教育採訪了兩位滬上資深語文教師:上海中學黨委副書記、特級教師樊新強與徐匯中學高一年級組長、語文備課組長、高階教師伍春紅。請他們來指點迷津。

診斷

高中語文學不好,問題出在哪?

徐匯中學語文高階教師伍春紅提出,首先要認識到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的不同點,歸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能力層次要求不一樣:

初中和高中是兩個不同的學段,語文學習的程度和能力要求當然不同。

從學習與考測的角度來說,初中語文側重記憶和理解,主要考測課內文字的內容,只要複習到位,反覆背默能考到一個不錯的成績。

與初中相比,高中語文考測相同的考點考題難度提高了,同時還增加了評價、探究、推斷等能力要求,閱讀文字大都是課外的,篇幅更長、內容理解的難度也增加了,重在考測由課內掌握的知識點遷移到課外文字的綜合運用上。

二是寫作側重點不一樣:

由初中側重記敘文寫作轉向高中側重議論文寫作。雖然都是作文,但記敘文寫作與議論文寫作卻是兩種不同的寫作能力,同學各有偏長和偏愛。

初中記敘文在表達方式上主要是記敘,一般只要寫好講好自己的故事,敘述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兒,闡述一下有什麼樣的感受和認識。

高中議論文在表達方式上主要是議論,目前寫作考測多為對某一則材料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觀點,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

特別要注意的是,初高中的寫作,不僅是文體、表達方式的不同,更是考測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初中記敘文需要的是形象思維,高中則是邏輯思維。

在伍春紅看來,新高一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存在的共性問題還有:

文言文閱讀困難多:

初中對於文言文要求相對較低,選文一般比較短小淺易,容易讀懂,考查題目也比較簡單。

高中文言文難度相對要高得多,生僻的詞語多,篇幅也長,考查要求也比較複雜。文言語法考查一般涉及: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等語法現象,還會涉及到語言特點、行文思路、寫作意圖等分析解答要求。

教學方式不適應:

高中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同於初中,不少新高一的同學短時間難以適應。

這是因為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相對面窄量小,往往是透過反覆學習達到不忘。

而高中教學內容面廣量大,也注重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因為課堂容量大,所以常常只能是“走馬觀花”式的學習,一遍就過,可能還沒來得及理解消化,又有了新的內容,因此部分同學往往有應接不暇的感受。

伍春紅表示,學生之間成績差異較大的背後,是學生個體在語文能力上的差異。語文能力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主要包括記憶力、理解力、分析綜合能力、鑑賞評價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學生的語文基礎好,對語文的知識點掌握紮實,思維能力也較強,古詩文閱讀、現代文的閱讀、材料作文的理解分析和寫作就會得心應手。

高中語文怎麼學?議論文寫作怎麼練?資深語文教師來支招!

解惑

語文能力如何培養?從廣泛閱讀開始

上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樊新強認為,高中語文學習的廣度深度和考查的重點與初中語文相比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進入高中後,如果不在學習的思路和方法上作出調整,就容易出現跟不上節奏的情況。

他表示,高中語文學習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從高一開始養成廣泛閱讀、廣泛積累的習慣。

他強調,高中的語文閱讀僅靠課堂的40分鐘是不夠的。教材中的篇目,是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將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累積的閱讀體驗遷移到課堂外,形成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聯動關係。

面對海量的課外讀物,究竟該如何取捨?樊新強建議參照以下幾種策略:

一種是和課內的閱讀篇目相聯絡:

可以從作者的關聯性出發,比如課內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課外就可以讀一讀朱自清的文章選集;

可以從主題的關聯性出發,比如課內在學《勸學》《師說》《拿來主義》等課文,課外則可以圍繞“學習之道”這一主題進行擴充套件閱讀;

也可以從文體的關聯性出發,比如教材中有一些書信體的文章,課外也可以找更多的書信體文章來讀,寫給帝王的、寫給妻子的、寫給朋友的等等。

另一種是和興趣相聯絡:

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喜歡的作家或是自己的發展志向,選擇相關領域中的經典作品去讀。

不少學生一碰到“大部頭”的經典書籍就犯怵,覺得不想讀、讀不進。樊新強十分贊同著名文史學家程千帆對閱讀經典困難這一問題提出的建議:不要怕讀不懂,堅持讀下去,一定能讀懂,而且一定能有所收穫。

其實,閱讀時,如果能克服前30分鐘的困難期,或許就能順暢地進行下去了。

從高一開始,廣泛且持之以恆的閱讀,將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中語文怎麼學?議論文寫作怎麼練?資深語文教師來支招!

支招

一寫議論文就頭疼?思辨能力這樣練

2022年高考首日,語文作文題就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高考作文好難”“幸虧我畢業得早”。

的確,高中階段的議論文寫作,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尤其是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如何在拿到作文題時,能形成自己的思路,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至於無從下手?

樊新強認為,思辨能力的培養功夫在平時,可以從閱讀開始,但也不能僅靠“讀”——

在閱讀中要有“思”的過程

樊新強介紹,小初階段,老師時常會讓學生在閱讀時摘抄好詞好句,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提升。在高中階段,老師則更注重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

閱讀中究竟該思考什麼?樊新強舉例:

比如讀一篇論述性、說理性的文章,學生可以思考:

作者為什麼會持有這樣的觀點?

作者是如何論證這樣的觀點的?

我是否贊成他的觀點?

我贊成或不贊成的依據是什麼?

放在如今的時代,哪一種觀點可能更有意義?

……

再舉個更具體的例子:

比如讀《鄉土中國》時,學生可以思考:

書中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有闡釋力嗎?

生活中哪些現象能夠或不能夠印證其中的觀點?

如果印證不了,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時代變化所致,還是理論缺陷所致?

……

從預習開始形成思考習慣

樊新強介紹,上海中學要求學生必須在上課前對課文進行預習,預習完要能夠提出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是疑問: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也可以是質疑:作者有哪些看法我不是很同意。

樊新強表示,學生可以在預習時從“疑中找疑”,也可以從“不疑中找疑”,從預習就開始形成帶著思考閱讀的習慣,對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是很有好處的。

“選、讀、寫”結合,提升思維力

樊新強表示,邊讀邊做批註或是寫讀書筆記,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的方式。

而上海中學在語文學習上有個“傳統”——請學生每兩週做一份剪報。

學生可以從報刊雜誌中或網路上選擇一兩篇文章。選擇的過程中,也是泛讀和思考的過程。

選出文章後,學生需要寫600-800字的評論文章。至於評論什麼,學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是否同意作者的意見?贊同或不贊同的理由是什麼?

可以聯絡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生活中的現象,或印證,或反駁,或反思……

可以進行文章鑑賞:寫寫覺得這篇文章好在什麼地方,不足在什麼地方,甚至嘗試改寫不喜歡的地方……

樊新強表示,以“選、讀、寫”結合的方式,綜合性地進行思維水平的訓練,長期堅持,對學生的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思辨能力的培養方式還有很多

伍春紅提出,我們的大腦並不具備天然遺傳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通過後天學習和訓練得以提高。

在她看來,思辨能力的培養方式有很多:多讀、多寫、多說、多分析思考等等都是培養思辨能力的方式渠道。

“多讀”,多讀讀文學經典、時評雜論等等,見多識廣,自然就能提升思辨能力。

“多說”,關注時事,身邊發生的事情,多想想是非得失,並經常與同學、家人、朋友交流;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對思辨能力的提升大有好處。

“多寫”可以鍛鍊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和靈活性,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

伍春紅介紹,高一學生使用的統編教材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直接指向思維發展與提升,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的閱讀和表達,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在她看來,這個單元的課文很經典。《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都是很好的學習寫作的範本。上課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課後能運用所學的方法模仿寫作,思辨能力就慢慢提升了。

她還表示,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僅僅限於語文學科,用思辨一以貫之地在各門課程學習中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思辨,最終良好的思辨能力就慢慢具備了。

高中語文怎麼學?議論文寫作怎麼練?資深語文教師來支招!

覆盤

小初階段如何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談了這麼多高中語文學習的方法,很多家長也許會關心:如果倒推回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學生可以如何為未來高中的語文學習做準備?

樊新強表示,雖然小初高階段對語文的要求和考察重點有所側重,但其背後的語文核心素養都是共通的,需要循序漸進地訓練和累積。

在學習文字的選擇上,要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順應學生的發展需求,選擇適合孩子的。

以古詩文學習為例,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學生多讀一讀、多背一背那些朗朗上口的詩,從感受詩歌的音韻美開始文化的累積和審美意識的滲透。

到了初中,可以圍繞學生在這一年齡段的興趣特點,選擇一些情節性強的、有趣好玩的文章讓孩子讀一讀;或是選擇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關聯的文章,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總之,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才有可能讓學生真正把語文學進去、學好了。

伍春紅建議,注意調整學習方式,以適應未來學習的變化。比如由被動的接受者轉向主動的學習者,變記憶為主的學習為分析領會的學習,變只學課內內容的學習為課內外兼顧的學習。

她表示,提升語文水平的根本辦法,是把優秀的文字內化成自己的能力,讀完一本書不能記個大概就過去了,而是要透過回顧、反思、總結閱讀經驗形成閱讀一類書籍的方法和技能。

學會與文字對話,有意識地與作者進行互動,用一種非常自律的方式進行自我提問:

我能用簡短的話語概括文字大意嗎?

我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舉例說明文字內容嗎?

我能把本文的主要思想與我的生活經驗或感悟彼此聯絡起來嗎?

閱讀過程也是積累素材的過程,記錄能夠打動自己的文字,適時運用。回顧文章內容,寫作技巧,化為己用。在閱讀中思考,在不斷思考中提升思維品質,久而久之語文的學習能力就具備了。

上觀號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