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漢惠帝時,因為

“先帝園陵寢廟,群臣莫習”,所以繼續延用叔孫通,拜為奉常,定宗廟儀法。祭祀漢高祖的高廟與原廟,就是惠帝時期建立的氣他還尊髙廟為太祖廟虯關於高廟的位置。

可見,高廟的位置,當在長樂宮以西、未央宮以東、武庫以南、安門以北的位置。考古工作者在這裡勘探,於長樂宮西南部,安門大街與南城牆南折段東西居中處,發現一漢代大型夯土建築遺址,推測當為高廟遺址改流傳至今的漢代瓦當中,還有

“髙廟萬世”文字瓦當,正是高廟建築的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

漢文帝在禮制建設方面的舉措主要有以下幾項:一、在其當政的第四年替自己修了顧成廟%二、在十五年親行

“郊雍”之禮,這是文獻記載中西漢皇帝親行郊祀的首例

其三是作渭陽五帝廟和長門五帝壇

其五是親耕籍田,勸課農桑。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按《三輔黃圖》的記載,顧成廟建在長安城南,所以文帝的顧成廟雖然制度卑狹,但如在宗廟制度方面開創了立廟於城郊的先河。這裡有必要都對顧成廟的確切位置稍作考證

顧成廟在唐末時期尚能見其遺蹟,《長安志》卷十

“唐京城

休祥坊

條下雲:

有漢顧成廟餘址,廟北奉明園奉明園是史皇孫夫婦的陵園,據何清谷先生的考證,其地在今西安市玉祥門以西

1

公里處,位於大慶路以北的西安儀表廠和西安電纜廠附近。這樣,文帝顧成廟也應該在

“今玉祥門以西約一公里,大慶路以北

的位置

上述幾項中,郊見渭陽五帝廟是最為隆重的一次禮制活動。文帝所修的渭陽五帝廟的位置,幾乎可以看作是以後

“明堂”的前身了。不過,漢文帝后來發現,勸他修渭陽五帝廟的新垣平全是不實之辭,所以便心灰意懶,對郊祀之禮再無興趣,

漢文帝當政期間,比較重視農業,在他當政的第二年正月,親行天子耕籍之禮,以勸課農桑。

籍田之禮,古已有之,它是古代帝王為了勸課農桑而舉行的一項禮制活動,漢文帝是漢唐時期第一位行耕籍之禮的皇帝,耕籍的地點在長安城東郊。後世行耕籍之禮,多以漢文帝為榜樣。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漢景帝在禮制方面的活動,主要有如項;一是景帝中元四年,自作生祠德陽宮(即德陽廟),二是在景帝中元六年舉行了郊雍五畤的活動。景帝元年依申屠嘉之議,尊髙廟為太祖廟,文帝廟為太宗廟,不行迭毀,從而確立了西漢宗廟中的太祖、太宗二廟的地位

是漢景帝后元二年曾效法文帝,行耕籍之禮

漢景帝還規定了皇后親蠶的作法,進一步完善了籍田親蠶之禮。

這裡將漢高祖至漢景帝時期的禮制建築略作一小結。漢初在禮制方面,多因襲秦的舊制

但也有革新的內容。比如,漢初郊祀上帝,仍如秦一樣,要到雍地去進行。所不同者,秦之

“郊雍”,在“雍四畤”舉行,祭白、青、赤、黃四帝;漢之“郊雍”,在

雍五畤

”行事,増加了祭黑帝的北畤

社稷方面,漢初除秦社稷,立漢社稷,遵循的是

二社一稷

的作法。社稷壇的位置,秦與漢都挪到了城郊

漢初建立了太上皇廟、高廟、惠帝廟、文帝廟、景帝廟,前三者都在城內,自文帝顧成廟開始

帝廟挪到了城郊,以後終西漢之世不變萸

先秦時期,城郭的修建,宗廟為先,社稷次之,宗廟、社稷多設在城內。到了秦漢時期,宗廟與社稷,開始從宮城內挪到宮城外,這是都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就象他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為一樣,他在禮制方面的建樹,也是令人關注的。

漢武帝對禮制作了較為重大的改革,他執政時期所奉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泰山封禪:二、甘泉泰一與汾陰后土;三、郊雍

四、大祝(太祝)所領的六祠;五、八神等其他諸祠。祭祀的物件,最主要是天地之神。行事的場所是薄忌泰一罈、甘泉泰畤、汾陰后土祠等

武帝即位初年,仍依照秦及漢初的慣例,每三年則親行郊泰之禮。按宋人徐天麟的統計

漢武帝在位期間,郊雍五畤的活動累計達八次之多,是西漢帝王中郊雍次數最多者。郊雍的時間,分別為:元光元年十月、元狩元年十月、元狩二年十月、元鼎四年十月、元鼎五年十月、元封二年十月、元封四年十月、太始四年十二月

郊祀的時間,多定在當年的十月,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既然泰一已被確立為天神之最貴者,五帝己被降至次要地位,所以,郊天的雍地也必須考慮設立祭祀泰一的壇場設壇的地點,當然是設在秦漢甘泉宮為宜,因為秦代巳經在這裡設立圜丘。

薄忌泰一罈和甘泉泰一罈(即甘泉泰畤)設立以後,五帶、三一及其他諸神的祭祀也多在泰一罈行事。為至尊的天神設立郊壇,五帝及其他諸神配祀於其上,成為以後郊祀制度的重要原則。由此可見,漢武帝在西漢長安城東南郊設立的薄忌泰一罈,是以後圜丘(南郊耘)的前身

武帝時期設立的泰一罈,其實就是後來的圜丘。壇的形制,因為沒有發掘的實物資料,我們不妨依據文獻稍作說明。前引文獻已經告訴我們,甘泉泰一罈是仿照長安東南郊的薄忌泰一罈修建的,二者在形制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即壇為三重(三歐)、設八陛、五帝壇環居其下

漢武帝在位期間,幸甘泉宮郊泰畤計有三次,時間分別為元封五年四月、天漢元年正月、後元元年正月氣行事的時間,以當年正月居多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祭天的壇場已經確立,祀地的處所也就被提上了議程

漢武帝曾五次親倖河東祠后土,時間分別為元封四年三月、元封六年三月、太初元年十二月、太初二年三月、天漢元年三月氣行事的時間,以當年三月居多。

漢武帝祭祀天地,封泰山、禪梁父是最重要的一項,而且還曾按照濟南人公玉帶設計,在泰山腳下建立明堂,因為這些活動的地點遠離長安,這裡不備述。

值得注意的是,元鼎四年十一月辛巳,武帝郊見泰一,此後,武帝郊泰畤,漢武帝朝日夕月的作法因為不是按周禮的要求在

“東門之外”,所以常常受到後世的批判。但他的這一舉措,卻可以看作為以後東郊朝日、西郊夕月這一重要禮制傳統開啟了先河。

漢武帝敬重天地,宗廟社稷方面卻不曾有大的動作。只是在元光三年,為自己建立了生祠,號

“龍洲宮

,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時期,禮制方面沒有大的更作。漢昭帝在位十四年,不曾親行郊祀吐始元元年二月,年僅九歲的漢昭帝試耕

可見,漢昭帝時耕籍田已形同虛設,而且耕籍田的地點也被挪到未央宮,去禮甚遠。六年春正月,昭帝又耕於上林苑

面積很大,漢長安城的東南面至西南面的廣大地區都在它的範圍之中

再聯想到漢武帝徵和四年三月

耕於佢定

”的作法

說明西漢時期耕籍田的地點並未形成定製,也不見後世祠享先農、先蠶的作法。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宣帝即位三年,尊武帝廟為世宗

十三年始親行郊祀,立五嶽、四瀆之祀

宣帝在位期間,累計郊雍五畤一次(五鳳二年三月)、幸甘泉郊泰畤五次(神爵元年正月、甘露元年正月、甘露三年正月、黃龍元年正月)、幸河東祠汾陰后土二次(神爵元年三月、五鳳三年三月)可以看得岀來,宣帝神爵元年以後的郊祀活動,基本上是

修漢武故事

:三年親郊祀,正月祭天,三月祀后土。以後直到漢元帝時,仍然遵循此制。

漢宣帝時期,除了

“修漢武故事”以外,還曾“立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鬥祠於長安城旁”。這是禮制史上的一項重要舉措

按上述《淮南子

天文訓》的記載,宣帝在長安城旁所立的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鬥諸祠與當時流行的五行學說是密切相關的,而且也反映了五行一五方一五時一五帝一五神五星這樣的對應觀念,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鬥五祠的確切位置,文獻記載和考古材料都尚未找到明確的線索,但似乎表明漢代郊祀活動,己經開始出現後世

五郊壇

”的影子。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及新葬時期的禮制建築

元帝時開始施行宗廟制度的改革。他聽信貢禹、韋玄成、匡衡等人的建議,試圖定宗廟迭毀之禮,但沒有得到堅決的執行

漢家皇室,起自布衣,在漢髙祖以前,實無功績可言,所以也不曾如秦一樣,有自己的宗廟。加之髙後時,又定下了禁絕檀議宗廟制度的成法,所以直至元帝以前,西漢的宗廟制度,幾乎無甚動作,大體是當朝皇帝自建生祠,死後由嗣位皇帝奉為帝廟而己。

元帝時,西漢帝位已經有了九傳七代(宣帝劉詢為武帝劉徹曾孫),每帝一廟,加上髙祖所立太上皇廟、宣帝所立悼皇考廟,廟數已經超過

天子七廟”的古制,所以元帝不得不廢棄不許檀議宗廟制度的成法,試行迭毀之禮

高祖廟、文帝廟、武帝廟因為己被確立為太祖廟、太宗廟和世宗廟,不在迭毀之列,所以當時便將太上皇廟和孝惠、孝景廟等列入墮毀之列

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及新莽時期是中國古代禮制史上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許多禮制活動都對以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深遠影響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漢成帝建始元年,按照匡衡等人的建議,將甘泉泰畤、汾陰后土之祠徙至長安南北郊:

成帝永始元年,匡衡坐事務官,劉向等人乘機進言,力陳甘泉泰畤、汾陰后土及雍五畤存在的必要,同時成帝也認為無嗣的原因

殆在徙南北郊

”,所以又恢復了甘泉泰畤、汾陰后土、雍五畤的祭祀,由皇帝親自行禮

其他先前廢除的祠廟,此時也紛紛恢復

成帝晚年,谷永、王商、杜鄴等又向成帝提出建議,認為甘泉、河東郊祀天地,鹹失方位;理五畤又路途曠遠,動輒煩民,所以應該恢復匡衡的作法,徙天地之兆於長安南北郊。成帝本人也因為在恢復甘泉泰畤、汾陰后土、雍五畤等諸祠廟的祭祀以後,

“卒不獲佑

,所以也有了重徙天地郊兆於長安南北郊的想法。於是到了綏和二年,終於恢復了長安南北郊

哀帝即位,因為久病不起,為表示對鬼神的尊崇,又恢復了甘泉泰畤、汾陰后土的祭祀

由有司行事

從平帝元始年間開始,王葬對漢代郊祀制度作了重大改革,這種制度,一直貫徹到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時期。這些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一)、郊祀

1

復長安南北郊,毎年孟春正月上辛,天子合祀天地於南郊,以高祖、髙後配;每年冬至,祭天於南郊圜丘,夏至祭地於北郊澤中方丘

2

正月上辛合祀天地之日,其旦,東向朝日;其夕,西向夕月

3

祭祀於長安四郊

這是在可考的歷史上,第一次將《周札

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的理論具體付諸實施,較之漢宣帝“立歲星、辰星、太白、欠感、南鬥祠於長安城勇”的作法,更為確切明瞭王莽“兆五郊”的具體方案為:

南州未地:立黃靈后土蟬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

東郊:立太昊青靈勾芒鴦及雷公、風伯廟、歲星、東宿東宮;南郊:立炎帝赤靈祝融馬及熒応星、南宿南宮;西郊:立少昊白靈薦收魅及太白星、西崔西官;

北郊:

±鹼黑帝玄冥崎及月廟、雨林、辰星、北宿北宮

(二)

、社稷

平帝元始三年,在前已建立的太社、太稷和官社的基礎上,續建官稷,使

“二社一稷”成為“二社二稷

”。

(三)

、宗廟

王莽居攝時,立漢家宗廟於長安南郊,

篡漢立新朝後,又於地皇元年

-

三年,建王莽九廟

王莽在宗廟制度方面還有一項舉措值得注意,那就是王莽為為孝元皇后王氏所立的文母太后廟孝元皇后王氏系王莽之姑,王莽建立新朝以後,封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孝元皇后一直以

漢家妃妾

自居,對王莽裡漢心懷怨恨

漢朝各時期,興修的禮制建築分別有哪些?

王莽又曾毀漢元帝廟,為孝元皇后起長壽官

長壽官即孝元皇后生祠,王莽始虞國二年,孝元皇后崩

改宮為廟,王莽封孝元皇后為新室文母,毀孝元帝廟,合葬孝元皇后於元帝渭陵時又

“溝絕之”,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新室文母“不得體元帝”王莽在此用心不可謂不深

為大後單獨立廟,王莽開創先河;以皇帝配食於皇后廟,則是曠古絕後

王莽九廟

”、新室文母廟(長壽官)、明堂、牌雍和靈臺,成為王莽時期修建的最為壯觀的建築,所以漢代著名的文人楊雄稱“明堂、雍臺,壯觀也;九廟、長壽,極壽也”

(四)、明堂、辟雍、靈臺、太學

平帝元始四年

王莽奏立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

王莽主持的禮制改革,在中國禮制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主要包括:

1

稱天神為

皇天上帝

”,地祇為

皇地後祇

”,每歲正月上辛合祀天地於南郊,冬至祀地於北郊,夏至祭天於南郊。祭天以高祖配,祭地高後配。這一制度,成為以後郊祀制度的通例

2

分祀五帝及諸神于都城四郊,開啟了以後五郊壇制度的先河。

3

在可確考的歷史上,第一次在國都南郊建立了明堂、闢鬼、太學和靈臺。以後的東漢、曹魂、西晉、南朝、北魏、唐都沿用這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