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帶你探究孩子的恐懼情緒!

之前的文章中講述了孩子經常哭鬧和發脾氣的原因,如果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如果覺得自己家孩子脾氣咋這麼大或者是怎麼這麼愛哭,可以去翻一翻前面的文章。

除了愛哭和愛發脾氣,我們也經常會聽到老人說,這孩子膽子真大,這時作為家長我們肯定很開心,但是我們自己也明白,這肯定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等他們慢慢長大一些,明白了一些事情,此時他們就會對一些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就像我家大寶一樣,小的時候簡直是天不怕地不怕,2歲的時候看到蟲子就會指著說有蟲子,到現在快三歲了,在家裡面看到蟲子之後,就會躲到我們懷裡,嘴裡喊著有蟲子。

其實恐懼的情緒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它是我們人類的基本情緒。孩子們在7個月左右時,他們的恐懼情緒就會逐漸增多,此時的他們喜歡探索世界,同時也會使用恐懼的情緒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以獲得家長的保護。孩子在幼年時期需要成人幫助他們克服恐懼,以便他們重拾信心去探索世界。

帶你探究孩子的恐懼情緒!

孩子天生膽小,所以他們容易產生恐懼的情緒,那麼讓他們產生恐懼的情緒都有哪些原因呢?

1、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

由於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有時無法區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孩子在3-6歲期間,他們每天都要獲取並處理大量的資訊,這讓他們的想象力迅速發展,但是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現實與虛擬不能進行有效區分,從而產生恐懼情緒。

我們小的時候都看過恐怖片或聽過鬼故事,我們也往往將自己的世界與電影或故事中的世界相結合,以至於晚上無法入睡,不敢出門,幹啥都想要大人陪著我們去。

我兒時生活在河邊,在我的老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要教會他們游泳,以防止在成人看管不到的情況下出現危險。可我幼年時期對河水充滿著恐懼心理,豐富的想象力讓我覺得河裡有恐怖的東西,所以我十分害怕河水。還記得當時我的爸爸帶我去河邊游泳,我坐在船上看著他,他把我抱起來,讓我的腳沾一下水面,當時我害怕極了,鬼哭狼嚎的。等到我長大了,對河水不再恐懼,到了暑假,經常和朋友去河裡游泳。

2、人生初體驗

孩子們在成長路上,總會碰到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刷牙、第一次洗頭髮、第一次自己吃飯等等。尤其是在孩子0-6歲這個階段,第一次的生活體驗簡直充斥著他們的世界。當然,很多事情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解決,這就導致了他們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2-3歲這個階段,每次給孩子洗頭髮,他們都會大哭大鬧,說什麼也不去。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在孩子第一次洗頭髮時沒有一個好的體驗,可能第一次洗頭髮的時候,洗髮水的泡泡或噴頭裡的水進入了孩子的眼睛,讓他十分不舒服,所以他對洗頭髮並沒有一個好印象,從而對洗頭髮產生恐懼心理。

3、家長的影響。

孩子恐懼情緒的產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孩子在陌生環境中會參照父母在環境中的反應,這是社交參照。孩子從8個月開始就會出現社交參照,當嬰兒接觸到新的環境,或者是在有陌生人的環境中,以及某種不太明確的社交情景中時,他們會透過觀察父母的表情,去感知父母的情緒,從父母的神情和反應中尋找線索,所以父母對某種情境的恐懼反應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於該情境的感知,並且其他情緒也是如此。

此外,也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

強迫和溺愛的養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恐懼與退縮。如果孩子害怕一件事情,父母不但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反而強迫孩子獨自面對,就會加重孩子的恐懼。相同情景下,如果成人採取溺愛的方式,過度保護孩子,這種情緒也不會消失,孩子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對,會選擇逃避。尤其是強迫型教育,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這隻會帶給他們過度的恐懼,破壞他們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把孩子會把某些突如其來的或者強烈的恐懼稱為“更深層次的焦慮轉移”,比如害怕失去父母的愛,所以要減少對孩子的體罰,不關禁閉,不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避免讓孩子感到被拋棄從而過度恐懼。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但也比我們想象的要弱小。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才能讓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正確地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