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有些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了75歲才“埋葬”。

有些人75歲了,但他(她)依然18歲。

老了,不是皺紋,是對生活失去了探索,是對自己放棄了“充電”,是對激情四射的明天say no。

年輕,它是心態,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是對充實每一刻的享受,是對迎面而來挑戰say Come on。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把所有生意清盤、準備退休的三爺,眼睛放光,問他的侄子:“今年秋天,要不要一起去歐洲自駕遊啊?”

他計劃開車從湖南出發,北上經河南、北京到內蒙古,從俄羅斯入境,看看東歐,然後繞歐洲一圈。如果時間和金錢允許,可以從葡萄牙去非洲,到南非好望角看一看。他預期熱切,有掩飾不住的渴望和嚮往。

這個63歲的“年輕人”,高中學歷,身高不到一米七,沒啥大智慧,幾十年打拼下來,積累了一些小錢,人還沒累夠似的,熱情從不見被磨損,就在去年,他已經完成了兩件不可能的任務。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一次是自駕雲貴川,一輛日產陽光,看著沒有幾斤幾兩,他和三奶奶兩人帶著三歲的小孫子,走到哪玩到哪,一路上過九寨溝,看黃果樹瀑布,住青年旅社,吃各地特色,用朋友圈寫遊記,一晃就是一個多月。沒有攻略,沒有預定,制定行程的唯一依據,就是看心情。

第二次膽子就大了,他從廣西入境越南,去了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幾乎走了半個東南亞。在寮國境內,他生病了,異國他鄉打點滴,滯留了幾天。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他的老同事說:“看,我早說的嘛,在國外吃不好睡不香,這麼大年紀不要折騰了,不服老不行啊。”他好了幾天後拍拍屁股有出發了,從雲南把車開了回來。

後來聊起這段經歷,他淡淡地說:“只要安全回來,任何旅途中的事故,我都不認為是事故。”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大自然對人類做出的安排,30歲後的人新陳代謝會減慢,所以很多人過了30歲之後,就到了“發胖的年紀”。胖和老相輔相成,瘦和年輕互為好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總說自己胖了,調侃自己生活穩定、心寬體胖,但換句話說,其實是老了。

但立志於年輕的人,他們會在健身房裡,用自己的汗水幫助代謝,甩掉身心的輜重。瘦身成功的人,更能呈現一種年輕態,要不怎麼這麼多人熱愛減肥呢。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年輕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對生活的一種選擇。真正的老,意味著意志消沉的暮氣,選擇待在過去的時代,拒絕和現在接軌。

所謂年輕,不是沒有皺紋,而是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有規劃有憧憬;所謂老去,是不再成長,失去生機。

無處安放的青春誰來負責?

皺紋是時間的伴手禮,人手一份,有人用玻尿酸、肉毒菌表示拒絕、作為回敬;有人用鮮活飽滿的內心張力、持續的好奇心,接納養分,作為自己對歲月的回饋。

歲月是把刀,可以做殺豬刀,也可以是手術刀,怎麼用,怎麼雕琢自己,歸根到底還是看個人。

對於已經揣著一把年齡的人來說,年輕,裝不出,但是可以活出來。生命的青春和活力,是自己給的。

只要你願意,以我都可以賴在青春裡,也許頭髮皺紋有了,但依然心向明天的你,一輩子都是年輕人。

每當我們有情緒時,可以做些什麼?

平庸,從你放棄卓越那一刻起

提問:寒門學子,除了努力還能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