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

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

思維發展與提升

理解儒家關於

學習

修身

的專題內容。

審美鑑賞與創造

感知積極進取的儒家精神

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

在文字研習的過程中,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培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學習古人一些優秀的精神品質及為人處世的原則;認識

修身立德

的重要性,並探討其現代價值;認識道德培養的關鍵。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

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理解課文內容,理解

仁、義、禮、信、恕

等儒家思想的內涵;體會

修身養性

的重要性,瞭解孟子的仁心與仁政思想,理解並把握主旨。

教學

難點:

理解文中觀點的內涵及價值意義;認識

修身養性

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養的關鍵。

三、

過程與方法:

1

、透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來把握經典的內涵。

2

、聯絡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四、

教學方法:

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包括實用性文字的獨立閱讀與理解,日常社會生活需要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交流。透過本任務群的學習,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提高閱讀與表達交流的水平,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音訊、影片

六、

教學課時:

2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設計

1988

年,

75

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發表宣言

:“

人類要在

21

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從

2500

年前的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

那麼,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麼智慧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論語〉十二章》。

預習檢測

1.

作品簡介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禮制日漸崩潰,名存實亡的現象十分普遍,社會處於一種大的動盪組合階段,人們本性中最原始的慾望如脫韁之馬,肆意踐踏禮制下的人倫理念。在社會呈現

禮崩樂壞

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

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旨在建立和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其重要觀點記錄在《論語》之中。

2.介紹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大變革時期。面對這樣的亂世,知識分子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他們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於是形成了不同的學說流派。除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還出現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之間相互批評,展開了激動人心的學術爭鳴,

百家爭鳴

的局面就此出現。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是

百家爭鳴

中最重要的學術流派之一。

3.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

552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建立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追記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三、課文連結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

“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

、學生

略讀全文,初步感知內容

1.預習檢查:

自省

xng

如樂何

yùe

文質彬彬

b

ī

n

譬如

未成一簣

kuì

八佾

2.自主學習

請藉助註釋及工具書,自主翻譯選文,在課本上標註重要詞語,並針對選文的內容作批註。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3.合作解疑

1。

請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以段落為單位,逐詞解釋,口頭翻譯,每人主講一段。

4。

請提交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討論探究,嘗試解決。

5。

仍未達成一致的疑難問題,由提交者統一在全員解疑環節提交求解。

五、本課小結

孔子很重視學習,這種崇尚學習的風氣,經歷兩千多年而未衰。不僅中國如此,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也是如此。如今

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和地區

基本都是儒家社會,難怪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道冠古今垂百世

北宋宰相趙普說

“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近代學者辜鴻銘說得更誇張

“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論語》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

二、

啟示——共情共鳴,引發壯志。

閱讀課文,小組討論並回答下列問題。

1.“學”與“習”是一個意思嗎?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不是一個意思。對於知識來說,

“學”是一個認識過程,而“習”則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將“學”與“習”統一起來。

2.如何理解曾子所說的“忠”和“信”?講求“忠”和“信”對現代人有什麼特殊意義?

“忠” 是辦事盡心盡力 ;“信”是誠信。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仍然要講求“忠” “信”,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才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3.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耳順”與“從心所欲”?

“耳順”一般而言,指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人到了六十歲,不管聽到什麼樣的話,都能夠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這是一種悲憫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與內心的融合。有了這種融合,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當所有的規矩已經變為你的生命習慣時,你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這可以說是每一個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 “溫故”與“知新”是什麼關係?

孔子強調,

“溫故”而不獨立思考,就達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是“知新”的基礎,“知新”是“溫故”的延伸和昇華。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運用了什麼修辭?表現了孔子怎樣的品格?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富貴比作浮雲,表現了孔子淡泊富貴的高尚品格,在物質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獨立、高尚的人格和曠達的精神,堅持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這句話對消除當今社會上的一部分人為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害國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義。

6.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可以想到哪些相關的詩詞句?

想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7.談談你對“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理解。

子夏闡述了治學之道。

“博學” 與 “篤志”是基礎,“切問”與“近思”是方法,能夠做到這四點,就可以達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8.這十二章語錄在內容上、文字上有什麼特色?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這十二章語錄不僅內容豐富,文字上也別具特色。比如第一章: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連用三個反問句,把學習的樂趣和所達到的境界層層展開,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這十二章語錄對學子的勤奮自勵、謙虛進取,學習方法的機敏靈活,品德修養的自律豁達,論述得言簡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個路標,給每位求學之子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9.孔子把“不義而富且貴”視作“浮雲”,應怎樣理解“浮雲”這一比喻義?

“浮雲

代表的是孔子的一種精神境界,表示對一切的實物都無慾無求的人生觀。而浮雲則代表著風吹雲散的意思。換而言之孔子眼裡除了他本身雲表飛揚的高潔心態,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於他心中

10.“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說明了什麼道理?

對於用不道義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貴

這樣的行為不是君子所為,是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11.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的含義。

時光如流水,在我們身邊靜靜地淌過,我們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時光。所謂青春易逝、韶華難在正是這樣的道理。這句話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視時光,愛惜時間。

、拓展延伸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我們透過一些章節來研讀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1.孔子的學生中,子貢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用今天的話說,他不但是個學問家,也是外交家、軍事家、工商業鉅子。但孔子最看重的人似乎不是他,而是顏回,子曰:“賢哉,回也!”那麼,顏回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閱讀下面幾章,我們一起來探究。

子曰: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

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公冶長》)

哀公問:

“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

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

子曰:

“語之而不情者,其回也與!”(《子罕》)

子謂顏淵曰:

“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

顏淵喟然嘆曰: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

明確:顏淵德行高尚,追求

“仁心”,堅定執著;勤奮好學,天資聰穎;崇敬孔子,心懷感恩。

2.現代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我們不能迴避利益問題。你認為孔子的“義利觀”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指導意義?

孔子所謂

“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與“利”兩者的關係上

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

即只有符合“義”

然後才能獲取,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

可以區別“君子”與“小人”。這些思想在我們構建和諧社交的今天,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四、主旨歸納

本課談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關於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第二方面,關於思想品德修養和志向;第三方面,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仁”,告誡人們要謙虛好學、溫故知新、學思結合、誠實守信、重視友情、堅守情操、珍惜時間等,是現代人學習和做人的準則。

五、總結寫法

1

.言簡意賅,含蘊深遠的語錄體形式。

本文采用簡潔明瞭的語錄體形式,透過師徒的隻言片語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

2

.豐富多變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

六、課堂總結

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馬一浮認為:

“《論語》者,所以教人學為君子也。”《論語》這部經典,不僅僅教給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我們“為人”的道理。北宋程頤說:“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知易行難,學習完本課,我們還要學以致用,不斷去實踐,把這些深刻的思想和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認真去實踐、體悟。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會發現,僅僅十二章《論語》,我們便能挖掘到如此多的寶藏,那麼一部《論語》,又該蘊含多麼豐富的內涵呢?程頤還有一句話:

“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如果同學們能經常去讀讀《論語》,一定會覺得獲益無窮,希望這部經典成為一道明亮的光,指引你走到至善的人生境界。讓我們一起閱讀經典,修身養德,成為一名真正的君子!

、作業佈置:

在國際青年讀書交流會上,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向世界各國青年推薦《論語》這部中華文化典籍,請你寫一段推薦語。

教學反思

本設計注重點面結合,既注意整體瞭解課文內容,又集中力量欣賞最美的片段,達到簡化教學頭緒、最佳化教學內容的目的。另外還設計話題讓學生聯絡實際談感悟,思考為人處世之道和學習方法的改進,切實指導自己的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經典的興趣,以突破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