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只有正確對待負面情緒,才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文/曼熳

只有正確對待負面情緒,才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01

很多人活得不快樂,是因為感受快樂的能力不足。

而無法感受快樂的主要原因,是對負面情緒的壓抑。

其實,情緒本身並無好壞,快樂與悲傷,都是人的正常情緒。

但是,因為人為的劃分,情緒就有了“好的”與“壞的”;“積極的”與“消極的”,“正面的”和“負面的”之分。

有了分別之後,“分別心”也就產生了。

於是,壞的、負面的、消極的就是不好的,所以就出現了壓抑。

一方面,是別人帶來的“壓抑”。

比如,當一個孩子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表現出憤怒時,身邊的大人會壓抑他的憤怒。

甚至,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特別是在小的時候:一邊挨著打,一邊還不允許哭。

一方面,是自己給自己的壓抑。

比如,明明受了氣,但是覺得表現出“憤怒”有損自己的形象,於是,拼命壓抑心中的怒火,臉上還顯現出慣常的微笑;

比如,明明自己擔憂,卻故意顯現得無所畏懼……

內外的雙重“壓抑”,最後的結果是,難過的時候不敢難過,悲傷的時候不敢悲傷,長期的壓抑,讓人對情緒的感受變得遲鈍。

感受“負面”情緒的能力變得遲鈍,感受“正面”情緒的能力,也會變得遲鈍。

所以,敢於表現出“負面”情緒,才能更好地擁有“正面”情緒

晴晴,就是一個因為“負面”情緒的壓抑,而失去了感受快樂能力的人。

02

前幾天,晴晴接到弟弟的電話,弟弟在電話中問她:“姐,你現在工作生活怎麼樣?”

“都挺好的。”

晴晴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只是她一貫的回答。其實她的生活,特別是她的內在世界,一貫地“不好”。

這種感覺,她從小就有。

小的時候,她覺得長大後就好了——長大後生活就有了希望和快樂。

但是,長大後進入社會,她仍然無法感受到快樂。

開始,她以為生活就是一杯苦水,永遠喝不完的苦水。但是她慢慢地發現,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兒,有的人,大部分時間是開心的,有的人,即使有一部分的時間不快樂,但還有一部分的時間是愉悅的。

而自己,好像與快樂絕緣。

她找各種原因。

難道是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於是,她就使勁去折騰自己的工作。

頻繁跳槽,頻繁換職業,但是,仍然無所改變,不論到哪裡,不論到哪個城市,變換的是環境,不變的是一如既往憂鬱的心情。

時不時地,就要在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大哭一場,然後得以繼續上路……

直到她知道了,出問題的不是工作,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她的心境。

只有正確對待負面情緒,才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03

她從小,就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

她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是別人口中的乖孩子。

在她還是個小女孩兒時,她就處處照顧父母的心情。父母開心,不爭吵,就是她最大的願望。

即使這樣,有時候母親從外面回家,帶著一身的怒氣,會不自覺地把氣撒在她身上。

她委屈地哭泣,母親更加嚴厲,她只能把眼淚憋回去。

走入社會後,她也從不表現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她成了朋友、同事眼裡的“老好人”。

別人不願意乾的活兒,她幹。心裡不樂意,但是也從不說出來,只會默默地加班加點。

她的憤怒,她的不開心,無人能看見,因為,她把這些情緒都壓抑了下去,她展現給這個世界的,總是一副和顏悅色。

但是,內心的悲觀和失落,生活的無趣和無意義感,只有她自己知道。

04

機緣巧合,晴晴接觸到了心理學,並透過心理學,探索著自己的內心。

她明白了,她一直,都不敢做真實的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

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她離自己也越來越遠,也就沒有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而且,她也明白了,哪些被她壓制的情緒,一直都沒有離她而去,只是以一種更隱蔽、更具破壞性的方式表現出來,攪亂她的生活。

只有正確對待負面情緒,才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她也明白了,接納負面情緒,遇到悲傷的事情就悲傷,才是一種健康的方式。而且,當能表現出真情實感,負面情緒就有了出口,可以順暢地流動、流走……

當她不再壓抑負面的情緒,她的情緒感受能力漸漸恢復,情感靈活性慢慢地在她身上覆現。

她也終於,有了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

雖然,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還會有,但是,她會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光顧她的那些情緒,不分好壞,只是接納,感受,發現,覺察……

她覺得,她終於找回了自己,活出了真實……

END。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曼熳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