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東晉末年,以孫恩盧循為首的反晉起義如火如荼地展開。盧循的起義是東晉末年政治經濟形勢惡化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盧循起義的主要原因是政權內部矛盾激化,政治鬥爭異常殘酷。盧循起義對東晉政治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為之後孫恩盧循的反抗活動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一、盧循與桓溫的關係

盧循和桓溫的關係很密切,甚至連桓溫本人也承認這一點。盧循是東晉末年著名的權臣。從記載來看,桓溫的確是盧循之死的主要元兇。從《晉書》的記載可以看出,桓溫誅殺太尉一職並沒有受到太多阻攔,而是被桓溫強行奪去後才被賜死。在桓溫看來,盧循與他有仇而無怨。因此在盧循死後沒有得到應有的下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另外,根據《晉書》記載:

溫以疾不起者二十餘年,又使循作偽命

以及《資治通鑑》中的記載:

溫以疾不起

等來看,如果桓溫並沒有病死,那麼盧循反晉與他也沒什麼關係了。從這兩條史料可以看出:在當時桓溫是個權臣的形象被廣為傳誦甚至深入人心;而

溫以疾不起

的說法並沒有得到史學家們的重視;另外從兩人並沒有因為共同被殺而有仇怨一說來看也沒有說明二者之間有仇。

在當時這樣一個政治環境下,盧循能與桓溫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不奇怪;而盧循對於桓溫篡位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也不能說毫無知覺。

1

、盧循的

反叛

盧循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提到盧循的反叛。

孫恩盧循起兵叛晉

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於《晉書》中,但當時並沒有對這一說法進行具體的分析。《魏書

·

列傳

·

劉裕傳》記載:

溫以疾不起者二十餘年,又使循作偽命,廢帝位

……

盧循自為太尉,桓溫惡之。

這裡可以看出,盧循的反叛原因主要是桓溫。但是當時桓溫還是太尉一職,其地位已經不能滿足盧循的野心。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因此在盧循謀反後,桓溫將其誅殺。盧循謀刺桓溫並不是一時衝動的行為,而是經過周密計劃和精心策劃的行為。這一點在《晉書》中也有體現:

自王浚平荊州、桓溫篡權以來,士眾懷心之久久,而逆逆之心已成

”“

溫既誅逐循,追贈原職

”“

尋加中書令

等等。從這些記載來看,盧循反叛是有一定預謀的行為,因此在筆者看來盧循謀反並不奇怪。

2

、孫恩盧循起義的原因

盧循和孫恩的崛起都與桓溫有著密切的關係,孫恩是在桓溫死後而起。《晉書》記載:

溫以疾不起者二十餘年,又使循作偽命;溫以循有國士之分,使循為太子少師。循以兵威權歸中書令,故溫忌而害之

。在這種情況下,孫恩和盧循就成為了桓溫最大的威脅。

盧循本是個門閥世家,但是後來家族沒落得很厲害。從《晉書》記載來看,桓溫誅殺盧循時他的妻子還在,可見其對於盧循一家也很忌憚。盧循本是琅琊王氏家族的人,但是其家族勢力非常龐大並且在桓溫統治時期已經衰落。因此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孫恩、盧循、桓溫等人都對此非常忌憚;而盧循又是桓溫舊部,所以對於桓溫來說,孫恩盧循兩人也是非常危險的敵人。

二、東晉政權內部矛盾激化

盧循之所以能發動起義,與他的政治背景有很大關係。盧循出身寒門,少有大志,他

少時即以孝行知名

,後為豫州刺史劉裕的參軍,後升任徐州刺史、吳興太守。盧循任地方官時

勤政愛民,吏民多賴之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在地方上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盧循所處的東晉時期正是門閥制度日趨激烈矛盾的時代。由於門閥政治體制造成了士族對寒門的壓制和打壓,寒門對士人的排擠,這就為東晉後期政權內部矛盾激化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1

、桓溫廢劉裕,擁立晉安帝

晉安帝

荒淫無度,恣情縱欲

性嗜酒

,桓溫等人

多縱酒淫樂,不治家事

。東晉政權內部矛盾激化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劉裕的廢立問題。雖然劉裕與桓溫不和,但由於劉裕的嫡系劉穆之的支援,桓溫廢劉裕之事也未能得逞。

後來桓溫又以

無後為憾

為由向朝廷索要嫡出的兒子,朝廷不得已才廢司馬德文而立其為帝。在這種情況下,晉安帝司馬德文實際上是沒有皇位繼承人的。但由於晉安帝司馬德文

荒淫無度、恣情縱欲

,所以桓溫

多縱酒淫樂

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2

、王敦篡奪政權,孫恩盧循起義爆發

王敦篡奪東晉政權後,司馬睿對他非常不滿,因為王敦是個外族人,司馬睿對自己的外族政權一直採取觀望態度。但是由於當時天下形勢已經很亂,王敦在這種情況下篡奪晉朝政權,並不是明智之舉。而當時的琅邪王氏集團勢力很大,司馬睿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因此這一時期王敦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所以東晉王朝內部矛盾開始激化。

[]

孫恩盧循起義爆發後,司馬睿和晉安帝不得不派大臣到各地鎮壓起義軍。但是由於朝廷沒有強有力的軍隊來鎮壓起義軍,加上朝廷內部矛盾加劇後,盧循等起義領袖被王敦逮捕殺害。

三、政治鬥爭異常殘酷

盧循反晉起義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晉室,實現天下大治。但是,盧循起義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農民起義或者軍事上的成功,而是在政治上取得了極大成功。由於政治形勢惡劣,內部矛盾激化,盧循政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盧循起義後所建立的政權是一個分裂的小政權:前稱

孫恩政權

;後稱

盧循篡位

盧循稱帝

;稱

孫恩弒君

吳人暴政

吳人亂政

從這個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盧循政權內部政治鬥爭異常殘酷,而其內部矛盾正是導致此局面原因之一。盧循之亂爆發於元興元年八月初,這一時期主要是由朝廷內外的矛盾造成的:前秦進攻建康,朝廷內司馬元顯起兵抗敵;前秦攻晉時,朝廷內外矛盾重重:北方諸將起兵北伐,東晉卻忙於內部矛盾。

1

、內部的爭權奪利

盧循雖然對劉裕等人是絕對的信任,但是他在面對劉裕等人的時候也不是完全的信任,甚至可以說是猜忌。在盧循政權建立之後,由於內部勢力的分裂,造成了各方面的嚴重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各地區勢力之間的爭鬥問題。劉裕為了對付孫恩政權,首先將王恭、謝晦等八個地方軍閥分別任命為鎮軍將軍、鎮北將軍、建威大將軍和北中郎將;同時又以劉裕為首,將盧循視為自己的政治盟友。另外有兩個地區勢力非常明顯:一個是孫恩在青州成立的孫恩政權;另一個是東晉北方地區所建立的北燕政權。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面對這種情況,盧循感到非常困難。因為東晉北方地區雖然名義上仍然歸屬於前秦,但是實際上則由晉廷任命一名官員來管理。這就使南方地區對於北方政權產生了極大地不信任:盧循本可以與王導、庾亮等人聯合起來抵抗前趙政權,但是由於自己沒有與王導達成共識而導致南方地區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

2

、東晉的危機

雖然在這一時期,東晉也有不少的軍事勝利,但這些都是在北方勢力的支援下才得以實現的。晉末局勢動盪複雜,政權交替頻繁,各種社會矛盾和政治矛盾交織而起,各地方勢力、朝廷內部的黨爭不斷。雖然東晉在這些危機面前採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應對,但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東晉內部因內亂而導致人心離散,北方勢力趁機大舉南下攻晉;另一方面桓玄、庾亮等人更是為了一己私利,對朝廷採取了一系列不合作主義行為。

由於內亂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和東晉朝廷內部黨爭激烈而又缺乏有效措施,致使東晉陷入極度混亂之中。雖然司馬氏與桓氏之間沒有什麼仇恨可言,但這種關係卻是很微妙的。當司馬元顯起事之後,桓玄便利用盧循起義之機對司馬元顯發動了襲擊,將其消滅在江陵府。

3

、東晉政權覆滅

盧循政權的覆滅,對於東晉來說是致命打擊。前趙攻晉時,庾亮、王敦起兵北伐;後趙攻晉是由於朝廷內部矛盾的激化。在盧循政權覆滅後,朝中無人能抗外敵。

試論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上)

在東晉朝廷內外鬥爭之下,司馬元顯失敗告終。孫恩盧循政權覆滅的同時也是東晉政權徹底覆滅的開始:前秦攻晉時,王敦因與盧循政見不合而叛變;劉裕又因與盧循相爭而起兵北伐;司馬元顯在前線作戰;朝廷中無人能對抗前秦的進攻。

東晉政權在內外鬥爭下最終被打散了。東晉末年的政治鬥爭就是如此殘酷,這一時期政治鬥爭異常激烈。元興元年十二月初一,盧循稱帝后死於宮中,享年六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