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祁志祥《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將出版

祁志祥《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將出版

《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系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專案結項成果。值此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之際,有幾點略作說明。

一是本書寫作的緣由。一個搞文學理論、美學的學者,怎麼會轉到思想史領域?198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讀古代文論研究生的時候,恰逢文化學方法論盛行。它給我的啟示是,要想在文論、美學領域取得優異成果,必須超越過去簡單的就事論事的線性研究方法,用多維的文化學方法去研究、闡釋中國文論、美學的民族特色及其背後的生成原因。因此,我在研究古代文論、美學的同時,讀了不少中國傳統文化著作,內容涉及中國哲學史、中國倫理學史、中國古代宗法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佛教與中國文化等等。我的第一本專著《中國古代文學原理——一個表現主義民族特色文論體系的建構》(學林出版社1993)、第二本專著《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就是用多元的文化積累寫成的文藝美學著作。從事文學理論、美學研究,接觸到的兩個基本命題是“文學是人學”、“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什麼“人學”、什麼是“人的本質”,成為文學研究、美學研究必須思考、解答的元問題。於是,文學理論和美學研究將我推到人性、人的本質、人學問題的哲學追問中。為了給“人”的研究提供充實的材料,我先寫了《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主編主撰了《國學人文讀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然後寫了《人學原理》(商務印書館2012)、《國學人文導論》(商務印書館2013)等,對中國思想史的演變軌跡和時代特徵形成了獨特的看法。2007年,我在《學術月刊》第8期發表《先秦至清末:中國古代人文思想史上的四次啟蒙》。2008年,我在《浙江工商大學學報》第4期、第5期連載《中國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啟蒙》,提出中國思想史的古今演變呈現出六次啟蒙的演變規律。在撰寫《中國美學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和《中國現當代美學史》(商務印書館2018)的時候,我是以此為背景知識和參照系的。2017年,在完成了《中國美學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之後,我便以對中國古代思想史“四次啟蒙”演變規律的認識為指導,開始了“重寫中國思想史”的漫漫征程。先秦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偉大的啟蒙時期,特徵是周代以“人”的覺醒的“人本”主義取代了上古至殷商矇昧的“神本”主義。本書乃是“重寫中國思想史”的第一樂章。

二是本書寫作的特點。優秀的成果是個體精神勞動自然花開的產物。王元化先生自述為學,不組織“合作社”,也不參加“合作社”;錢理群先生反對用“兵團作戰”的方式對待學術研究。二位都是緣於保證學術質量的考慮。儘管重寫中國思想史工作量浩繁,我仍然堅持一人獨立去做。這部《先秦思想史》中,我試圖在繼承現有相關成果的基礎上,調動自己的學術積累,以腳踏實地的勞動,求真務實的態度,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還原先秦思想史的真相,彌補原有研究的不足。現在,這部書已經到達讀者手中。如能為推進中國思想史研究貢獻一份力量,願亦足矣。得失臧否,敬候教正。

三是鳴謝支援過“重寫先秦思想史”這一學術事件的刊物及其編者。“重寫中國思想史”首先從先秦開始。2017年,《先秦思想史》的一篇重要論文《周代:“神”的祛魅與“人”的覺醒——論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個啟蒙時期》由《湖北社會科學》第12期發表。《先秦思想史》是我“重寫中國思想史”整體構架中的一部分。2020年,另一篇重要文章《“重寫中國思想史”發凡——中國思想史上若干重大問題的反思與構想》在《探索與爭鳴》第2期發表,《新華文摘》同年第11期全文轉載,並在封面以重點標題推出,引起較大學術反響。2020年,國際人文學會主辦的《文化中國》第4期,刊發了我的《防止先入為主,堅持客觀公正——關於“重寫中國思想史”的問答》,將“重寫中國思想史”的呼喚傳遞到了世界。從2017年到2022年,先秦思想史的諸多章節在海內外十幾家刊物發表,充實了本人提出的“重寫中國思想史”的實績。自2022年第4期起,我將在國際期刊《文化中國》開設“重寫中國思想史”專欄。自2023年第1期起,我將在《河北師範大學學報》開設“重寫中國思想史”專欄。在這兩個同名專欄中,我將呈現“重寫中國思想史”的系列成果。“重寫中國思想史”有這麼多刊物的認可支援和共同助力,或許構成了中國當代學術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除上文提到的發表的文章外,本書相關章節發表及轉載情況如下:《先秦古籍“偽書”說清算、正名及反思》,《人文雜誌》2021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1年第4期轉摘。《試論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重新分期》,《雲南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周代對“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全面覺醒》,《社會科學研究》2021年第3期。《<國語>的思想取向:“君子之行,惟道是從”》,《湖北社會科學》2019年5期。《從“神道設教”走向“人文”之道——<周易>的思想史意義研究》,《理論月刊》2018年5期;《<左傳>思想取向:“吉凶由人”“先民後神”》,《理論月刊》2019年6期;《“天人相分”“隆禮重法”——<荀子>思想的系統把握》,《理論月刊》2022年第1期。《<老子>思想結構的系統透視》,《學術界》2019年6期;《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文子>思想體系新探》,《學術界》2020年第7期;《以“仁義”之道和“捭闔”之術為天下“抵巇”補天——<鬼谷子>目的論、本體論、方法論的系統把握》,《學術界》學術界2021年第1期;《<關尹子>的獨特主張及其思想脈絡》,《學術界》2021年第5期。《<禮記>“尊禮”“敬人”的思想取向及系統構成》,《澳門理工學報》2019年4期;《以人為本:<管子>思想的系統把握》,《澳門理工學報》2021年第4期。《上古神話的完整架構及其神本指向》,《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新華文摘》2020年第22期轉摘;《<呂氏春秋>的思想結構及其帝王之道》,《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5期;《“尊天事鬼”、“貴義兼愛”:墨學的邏輯結構及其核心主張》,《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夏商之前是否存在道德觀念》,《晨刊》2022年第3期。《論孔子的五重形象及其思想主張》,《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年第1期轉摘;《<周禮>的人文價值:設官分職、得民為本》,《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周代的禮教思想與禮儀制度》,《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鶡冠子>的思想結構及其政治主張》,《遼寧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審其名實”“而後能治”——<公孫龍子>的名學理路》,《遼寧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尚書>的“民主”學說新探》,《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1期;《本同末異:列子“貴虛持後”說與楊朱“貴己恣意”說比較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1期。《孟子的“仁政”學說及其思想結構》,《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5期。《商鞅的變法稱霸思想:闢儒尚法 務農強戰》,《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20年4期;《從申不害的“術”到慎到的“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21年6期。《夏商時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21年2期;《<司馬法>:德治為本、戰爭為權——先秦兵家思想研究之一》,《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21年6期;《<吳子>:文德武備,內修外治》,《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22年5期。《<孝經>研究:以孝道“立身”與“治天下”》,《東方哲學與文化》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大學>解奧:“修己治人”的高等教育大綱》,《東方哲學與文化》第六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貴人輕天:<詩經>思想史價值的重新發現》,《學習與探索》2022年第9期。《周代“以人為本”的“天人之辯”》,《東南學術》2022年第1期。

祁志祥《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將出版

特別鳴謝:《晨刊》編委會主任陳麟輝先生,《探索與爭鳴》總編葉祝弟先生,《文化中國》總編張志業先生,《澳門理工學報》責編桑海先生,《學術界》總編馬立釗先生和責編汪家耀先生,《湖北社會科學》總編及《理論月刊》總編唐偉先生,《理論月刊》責編羅雨澤先生,《人文雜誌》主編秦開鳳女士和責編王曉潔女士,《東南學術》副總編鄭姍姍女士,《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副主編孫秀昌先生、副主編許婉璞女士;《社會科學研究》責編顏衝先生,《學習與探索》責編修磊女士,《遼寧大學學報》總編邢志人先生、編審潘照新女士,《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總編劉林魁先生,《上海政法學院學報》總編康敬奎先生,《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總編許斌先生和責編勇慧女士,《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編審張靈先生,《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編審周瑩潔女士,《東方哲學與文化》編輯部沈文華女士。上述論文發表時提要的英文翻譯均由高階口譯孫沛瑩弟子助力完成,一併鳴謝!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本文系《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後記,該書將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