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自己如此普通,為何卻想著娃們能神童無敵?如此自信從哪來的?

你自己如此普通,為何卻想著娃們能神童無敵?如此自信從哪來的?

這兩天“兒砸”冷不丁說他是VIP,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他有些焦躁:哎呀,就是“總挨批”呀。哦,是這個“挨批”啊!他又說有句詩要念給我聽,得意朗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只需兩個燒烤架……待他洋洋自得地讀完,我也就基本知道他挨批的原因了。

娃是好娃,不過是長大後,有了自己的翅膀和頭腦,常常探根尋理,便“顯得”不那麼聽話了而已。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硬是被學業作業摁在臺燈下,板凳要坐十年冷,能沒一點情緒和想法麼?加上被宅男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體重也是漲了好些斤,即便這樣,他也真算是很孝順的了——給了父母“顯瘦”的機會。

娃剛到來時,寶藏一般的世界向你開啟。從娃第一次能夠認出十幾種車型的時候開始,一家人都驚呼這小子長大後一定極其聰明智慧,然後挨個親娃的臉蛋並留下欣喜的口水。娃的名字寓意也好,絕不是拴狗、毛蛋、二虎這種為了命硬而鄉土氣息濃郁的綽號;娃一頭捲毛,大眼撲閃,睫毛彎彎,帥男無疑,人人稱讚以後肯定是能走桃花運;娃生性善良,羞怯老實,五六歲動不動就能背個《三字經》《二十四節氣》啥的,哎呀小人精麼;娃……總之就是各種好、各種乖、各種讓人心疼、各種前途無量吧。

學習果然是分層的試金石。好嘛,一上學,娃們都顯出了“原形”。做作業時,家長也必須把手反剪著綁起來,否則忍不住要大巴掌上去招呼。字寫的糊、作業做得慢、成績一般般、興趣班上的沒了任何興趣、隔三差五到老師處接受約談、除了打遊戲看電視把眼睛成功弄成近視外,好像要找出什麼咱家娃的優點來,實在比二元方程難解多了。

養娃從來代價昂貴。其實,想想也是呵,教育的確是一種好的避孕藥。就現在這種經濟條件下,其實錢的投入還真不是核心,教育這個精力和時間的抽水機真是所向披靡耶。怪不得兒砸也時不時揶揄我們:我要是再有一個弟弟妹妹,恐怕你們都沒睡覺的空檔了吧。

一覺方醒,哦,應然和實然之間差距巨大,原來咱家的娃是如此普通,而過去我們卻是如此自信。好麼,這才發現:娃現在懟人犟嘴的能力快速提升,長相走偏顏值直線下降——原來,人麼,都是自家娃娃乖。物質不再貧窮的當下,時間都去哪了?空閒真可能很赤貧。孩子亦如是,一個週末、支配半天,其他時間,刷題已經實現了火力的全覆蓋。我們倒是沒給他報任何課外培訓班,如果但凡只報一個興趣班,那麼就是把雙休日與上學畫了等號,這樣的安排,實在讓一個學子有點厭煩和難堪。

娃們體重個頭呼呼漲,成績夙願啪啪跌;家長焦慮困惑嗖嗖來、年華積蓄嘩嘩去。“盼望著盼望著,冬天來了”——不想著什麼望子成龍,鯉魚跳個龍門就行了;不指望考上什麼清北復了,能上個重點或一本也知足;不希冀光宗耀祖了,他自己能順利畢業扒拉口飯吃也成……現實的耳光清脆,咱不驕傲了,謙虛還學不會麼?

少提你的當年,學霸咋了,還不照樣被學渣子女打臉?所以啊,朋友圈比細胞更新的勤,可想法比香蕉爛得快。《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已是幾十年前的啟蒙呼喊和靈魂拷問。過去我們也有點像特不靠譜,在搞過度政治化好不好?咱們這邊,都在真實地打拼生活,奔向更為寬廣海洋逐浪。可,娃們才是乘風破浪的主角好不好?

“退休”後,俗務少了,眼睛總盯著娃,就總生出刺激感。痛定思痛,別啊兄弟,“那些陪伴你走得人,就是你的光”,咱別老把聚光燈打在娃身上,自己又有多精進呢?娃們在學習時,我們又在幹什麼呢?難道我們給娃的終極想象就是:有一份超級穩定的工作,然後平地摳餅坐享其成,整天上下班糊弄一整天?娃是平常的娃,幻想是我們的妄念生生造就的,但我們卻使錯了一部分力量——你自己都如此平淡,為何就想著娃們能夠神童無敵?

別老想著控制孩子,咱做到與娃們一起攜手成長了沒有?這,才是應該拷問靈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