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溼垃圾怎麼區分?去垃圾的終點站看看

【家電網HEA.CN 7月25日原創】

在垃圾分類的議題裡,不同國家存在著不同的分類標準,比如簡單粗暴的有美國,直接地將垃圾分類為廚餘和一般垃圾;又比如神經質的如日本,不僅把垃圾分類為資源、可燃、不可燃、危險、塑膠、金屬和粗大七大類,並且規定了回收站每天允許回收的垃圾種類,如果錯過了時間,就意味著垃圾就要繼續在家裡停留多一週的時間。

而從7月開始在上海實行的垃圾分類,則比美國要更加詳細,但又比日本要多一絲人情味,分類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幹垃圾和溼垃圾。雖然上海的垃圾分類的類目並不繁多,但其分類方式,卻讓人困惑。

如果說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尚且可以區分,那麼幹垃圾和溼垃圾就讓人一頭霧水,因為“溼紙巾,幹垃圾,再溼都是幹垃圾;瓜子殼,溼垃圾,再幹都是溼垃圾”,甚至同樣是廚餘,豬骨頭是幹垃圾,而雞骨頭卻是溼垃圾;小龍蝦殼是溼垃圾,而螃蟹殼卻是幹垃圾。這樣的分類方式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垃圾去哪裡了?

乾溼垃圾怎麼區分?去垃圾的終點站看看

垃圾桶並不是垃圾的終點站,在經過分類之後,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去處,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目前垃圾處理的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透過回收二次利用的方式將可回收垃圾放回到生產線上,進行再利用。

而溼垃圾的處理方式就是透過厭氧發酵處理或者高溫耗氧堆肥的方式,製成沼氣用以發電,又或者是直接製成生物柴油,也可以加工成土壤調劑,用以施肥。而幹垃圾的處理方式則簡單粗暴得多,直接進入焚燒爐,將其轉化為殘渣用作道路材料或者利用其熱能轉化為動能,進而發電。有害垃圾則要進行無害化處置,最後進入再利用或者填埋的程式。

也就是說,將垃圾進行分類,是為了能夠獲得垃圾處理的最大效率,讓垃圾直接到達處理的地點。但這不是根本原因,垃圾處理的原則除了減量化、資源化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無害化,因此垃圾處理的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

據瞭解,由於垃圾在焚燒的過程中,含氯前體物分子透過重排、自由基縮合、脫氯或其他分子反應會生成二噁英,此外,當燃燒不充分而在延期中產生過多的未燃盡物質,並與適量的觸媒物質,主要為重金屬,並在300-500℃的溫度環境下,已經分解的二噁英也會重新生成。而完全分解則需要焚燒爐內溫度大於850℃,並控制延期在爐內停留2秒以上。

現階段不管是垃圾焚燒還是垃圾熱解,通常溫度區間為400-750℃,提高反應溫度意味著更高的能耗和更高的裝置要求,並不是當前的最優解。而從化學的角度出發,透過乾溼分離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透過遏制氯氣的產生來阻斷二噁英的生成路徑。

所以,將幹垃圾和溼垃圾進行分類本身沒有毛病,真正的問題是,命名方式容易引起誤解,最終造成困擾。

將幹垃圾和溼垃圾進行分類實際上是為了取得乾溼分離的效果,那麼從結果逆推就能夠簡單地分辨出幹垃圾和溼垃圾了。以溼垃圾為例,溼垃圾的最終處理方式是堆肥或製成沼氣,在這過程中需要微生物的參與,因此判斷溼垃圾的標準就在於是否容易被生物降解。而幹垃圾則可以透過排除法,也就是非可回收垃圾、非有害垃圾、非溼垃圾的垃圾就是幹垃圾,簡單理解,幹垃圾實際上就是“其他垃圾”。

在上海的分類標準中,將豬骨頭、貝殼類納入幹垃圾的原因在於,溼垃圾處理廠不能粉碎這類垃圾,可將其作為特別類別記憶。不過,上海推出的標準並非全國適用,目前其他城市的垃圾分類即將實行,具體的分類標準,需要以所在城市的標準為準。

垃圾分類的難點在於怎麼分類,但實際上,這一部分不一定需要全權交由個人承擔。垃圾在變成垃圾之前,其實是商品,那麼商品在進入市場之前,實際上可以進行預先的分類,並在包裝上,做好標識。消費者使用商品後產生垃圾,就可以根據指引對垃圾進行分類,提高個人垃圾分類的效率。而企業本身所生產的產品品類有限,在分類上所要做的投入遠小於個人,因此垃圾分類不能僅僅依靠消費者,更應該在源頭上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