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語言暴力,毀人不倦,這樣的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語言暴力,毀人不倦,這樣的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你怎麼這麼笨呢!”

“你是豬嗎?怎麼一點腦子也不動!”

“這麼簡單的題講半天都聽不懂,蠢死了!”……

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呢?你是不是差不多每天都會說上好幾遍呢?作為家長,在你看來也許只是恨鐵不成鋼地脫口而出,都是習慣性的口頭禪,感覺沒什麼,但是聽在孩子耳朵裡卻猶如一把把尖刀,是極其刺耳難堪的。

語言暴力,毀人不倦,這樣的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放進一條大魚,大魚只要餓了就會去捉小魚吃。一段時間之後,用一塊玻璃把大魚和小魚隔開。大魚仍像之前一樣,餓了就去捉小魚,但每次都會撞在玻璃上。眼看著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但總也吃不到,反而把自己撞得遍體鱗傷,慢慢的,大魚衝撞的次數越來越少,直至變得絕望,放棄了去捕食小魚,同時,只在遠離玻璃的地方遊動,後來,玻璃被拿掉以後,備受打擊的大魚依然待在這一塊地方,即便小魚在它身邊遊動,也不再張嘴捕食,直至被餓死。

看過這個實驗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是不是覺得大魚很笨呢?其實並不是它笨,它也曾努力、拼命、掙扎過,但是它經歷過一次次的“碰壁”之後,它開始對自己的捕魚能力產生了懷疑。當一次次地驗證了自己的懷疑之後,它就確信了自己是真的不會捕魚的“笨魚”了。

這就像孩子一樣,孩子本身其實都不笨,雖然他也努力過、不斷地想證明自己並不笨,但是經過父母一次次的否定和打壓、打擊之後,他就會確信自己就是很笨,什麼事情都幹不好,從而自暴自棄,真的變成了一個沒用的人。

語言暴力,毀人不倦,這樣的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小孩子的思想都是單純的,而且對身邊很多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有個不同的想法都會想要自己去探索、驗證,這些在成人看來也許是錯誤的、違規的,會認為他們是在調皮搗蛋,為了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總會脫口而出“你再這樣,就不要你了!”、“小心我揍你”等等此類充滿威脅的話語,這些話也許你說起來感覺沒什麼,但是在孩子聽來卻會產生深深的恐懼,內心的安全感喪失,害怕來自父母的打罵,害怕父母真的不要他了。這樣的威脅長此以往,就會給孩子的腦海裡形成一種意識:只有懂事、聽話的孩子才不會受罰,只有懂得取悅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就會成為只會一味地習慣性取悅別人的人,而丟了真實的自己。

在你和孩子的相處中是否有過這樣的場景:你在工作或者做一些事情甚至你在專心看手機的時候,孩子跑過來想讓你看看他剛畫的一幅畫或者自己做的小手工,你頭也不抬地說“不錯,挺好的”,一次、兩次、三次……,之後,你會厭煩地說道:“走開,不要煩我”,或者是說:“我忙著呢,你自己去玩去”等等諸如此類。也許你只是不想他過來煩你,但是你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很失落,感覺到不被重視,之後慢慢地,他就會與你疏遠,學會敷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積極,而是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做事情如此,學習更是如此。

作為家長,很多都會習慣性地對自己的孩子不信任,總帶著懷疑的態度看待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能不能讓我省省心。”、“媽媽走後,你是不是又看手機了,肯定看了。”、“是不是你先做錯了?是不是你不對?”……,此類話語常掛嘴邊,殊不知,你這樣的態度已經深深地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磨滅了孩子的自信,從此,做任何事都變成了為了讓你看而做,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自己想做而做,學習如此,長大後工作也是如此。這樣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將很難立足。

語言暴力,毀人不倦,這樣的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其實孩子的心思很簡單,你一句由衷的鼓勵、誇獎和信任都會成為孩子積極的動力,孩子也是人,他需要來自父母的尊重、理解、肯定和信任,所以,好好跟孩子說話吧,讓他從你的行動中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積極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