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當朱元璋睜開眼睛時,他看到了湯和那張厚實的臉,他們又見面了。當朱元璋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個土丘上時,便問湯和:“我怎麼在這裡?”

“你可能是餓昏了,就躺在了這裡。”湯和望著朱元璋說道。湯和又說:“我本來已經進了泉城,聽人說有個小和尚死在了路邊的土丘上,我怕是你就來了,果然真的就是你。”

“我真的是要死了,我已經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了。”

“你不會死的,你看這是什麼?”湯和說著便塞給朱元璋一塊沒有野菜的煎餅,餅還有些溫熱,這是湯和把煎餅藏在胸前已經好幾天了,他自己也沒捨得吃留存下來的。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朱元璋感激地對湯和說道。

“你別這麼說,快吃吧。“湯和撕下一塊煎餅塞進了朱元璋的嘴裡。朱元璋用力地咀嚼著煎餅,而湯和卻在嚥著口水。

“湯和兄,你待我真是太好了。”湯和笑著搖了搖頭。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這時,太陽已經落山了,那塊煎餅給了朱元璋新的生命力,他感覺自己又有了力氣。突然,

朱元璋在湯和麵前跪了下來,深深地向湯和作了個揖,

以此來感謝湯和救了自己一命,湯和急忙去扶朱元璋。然後,他們趁著黑夜還沒有降臨,便急匆匆地往前面的泉城趕去。

他們一口氣走了2個多小時的路才趕到,在泉城的北門,他們看到了聚集在城門外的逃難人群,正像潮水般不斷地向泉城湧來。此時,泉城縣令竟然讓衛兵關閉了城門,不再讓難民進城去。

湯和與朱元璋原本是抱著生的希望來的,可是現在,緊閉的城門已經擋住了他們進城的路,也隔斷了他們對生的希望,因而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悲苦和絕望。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偶遇白蓮教 不願加入

正當朱元璋與湯和備受煎熬的時候,他們突然看見逃難的人群像著了魔一般,朝東南方湧

去。

“他們這是要去做什麼呢?”朱元璋向一位老者問道。

“他們是去聽人講經。”老者回答說。

“我們也去吧?”朱元璋對湯和說道,湯和點點頭答應了。這兩個無可奈何的人,便毫不猶豫地追隨著那一群逃難者向東南方向湧去。

這是一座殘舊的寺廟,一把用紅綢子蒙上的紅木椅子擺放在寺廟中,一位雅士正端坐在椅子上。湯和與朱元璋擠在人群中間,因為離得遠,所以他們根本就看不清那個人的長相,但卻能清楚地聽到那位雅士洪亮的聲音:“自釋迦牟尼死後,整個世界都變壞了,當官的只顧自己,有錢人也變得更加自私。那些高高在上的異族統治者,也只知道欺壓百姓。因此,天發怒了,要懲罰惡人。。。。”

“講得太好啦!”人們大聲地議論著。

朱元璋和湯和也是這麼認為的,他們聽到那位雅士說的話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時,那位雅士大聲喊了起來:“現在,我們已經苦到了邊緣,我們不能再繼續苦下去了。因為,如果再這樣下去,那我們只有死路一條!”

人群又一次沸騰起來:“我們要生,我們不要死!”

你們不要死,上天也不會讓你們死。今年,彌勒佛便要出世,世界也會變樣子,光明就會降臨到人間。…”白蓮教主韓山童,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講著。原來,之前說的雅士便是白蓮教主韓山童。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白蓮教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正式產生於南宋初年。他的創始人是吳郡崑山人茅子元。在孝宗的時候,作為太上皇的宋高宗,曾召茅子元到京城德壽殿講解淨土法門,而被賜號為白蓮導師,自此白蓮教大振。把廣大貧苦百姓團聚在一起的白蓮教,往往成了農民造反的一種發動組織形式,所以自南宋末年以來當局對白蓮教便屢弛屢禁。

韓山童慷慨激昂地演講,就如同所有的起義領袖一樣,有充足的理由和演講能力,使那些弱勢無援的民眾聽從他的召喚,然後跟著他去行動。此次的講經會開得非常成功,並且一直延長到了午夜。

與所有的逃難者一樣,朱元璋和湯和的心也都在被震撼著。那些逃難者勇敢地拿起了刀,他們要為自己生的希望而戰。僅僅是白蓮教主韓山童的一番話,便使那些想過安穩日子的普通百姓,變成了以殺人為生的起義士兵。他們並不清楚首領是誰,但卻明白只有拿起刀去戰鬥,才能夠迎來彌勒佛的誕生,從而才可以爭取到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做事一向謹慎的湯和,此時也在躍躍欲試。可是,

朱元璋卻多了些想法,化緣生涯使他深諳了許多人生世相,也更加明白了當世的形勢狀況。

今天,朱元璋在這裡聽到了韓山童的講經宣傳;去年在湖北化緣時,他也聽到了彭瑩玉、徐壽輝等同樣的宣傳。朱元璋雖然說是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渴望,但是對於起義的事情,他還需要再好好地想一想。後來,當湯和聽說朱元璋要回皇覺寺時,他有些傷感。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重回皇覺寺

至正七年秋,朱元璋在聽到家鄉已經渡過了災荒,並且有好多人都已經回到了故里時,他也決定返回鍾離縣,那個他闊別3年的故鄉。回到家鄉,朱元璋急切地看望了汪大娘、劉繼祖以及他的那些少年朋友。當朱元璋由一個孱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20歲的粗壯漢子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彼此都恍若一夢、悲喜交加。

隨後,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他發現皇覺寺的香火冷冷清清,高彬住持也已經謝世了,那些有家的師兄也另謀出路去了。只有幾個與朱元璋一樣沒有地方去的和尚還在這裡打發著歲月,他們的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故人相見,格外親切,朱元璋與他們共敘了兄弟之情後,便再度開始了在皇覺寺的生活。

朱元璋初遇白蓮教,為何不加入,反而選擇重回皇覺寺?

後來,隨著回鄉的人逐漸增多,寺裡的香客煙火又漸漸興盛了起來。那些師兄也願意將那《金剛經》《壇經》《法華經》等字教句解地傳授給朱元璋。

自隋唐以來,釋教、道教以及儒教都在相互排斥中逐漸互相融合。此時的佛寺也藏儒、道教的書,和尚們也讀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孟軻的《孟子》等,他們就像士大夫們研習佛經一樣。

朱元璋也因此能在學識字讀佛經之外,向人們請教其他知識。

此外,佛寺還是人們求籤問卜的地方,和尚們往往兼通卜筮。據說,皇覺寺的籤就很靈驗,因而吸引遠近客人們求問吉凶,朱元璋在這裡也學會了卜筮之法。

在當時流行著一種抽籤的方法,對此朱元璋顯得十分感興趣。如皇覺寺中的觀音籤,共有籤100支,其中上籤30支,中籤55支,下籤15支,中上籤佔到85%,這樣一種好壞吉凶的搭配,自然是大慈大悲觀世音對苦難人的寬慰。此外,在每支簽上還有一句古人古事,並且注有籤詩和籤解。

起初,朱元璋只是覺得好玩,便經常抽籤給自己卜個吉凶,總是好一簽壞一簽,似乎也並無定準。這時,師兄告訴他說,卜不過三,神不可侮,心誠則靈。聽了教誨之後,朱元璋便漸漸地莊重敬畏起來。

從至正七年到至正十一年的4年中,朱元璋一直生活在皇覺寺中,他在這裡學習了誦經、化佈施、做道場、上香、劈柴、擔水、讀書、識字等,白天清齋幾碗,晚間香甜一覺,倒也是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