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由於歷史的變遷,五代繪畫重心由中原地區轉移到西蜀和南唐、吳越地區,而中原地區的人物畫創作仍以宗教題材為主。

南唐、西蜀,先後成立了畫院,廣納賢才,其中南唐的人物畫在貴族、仕女生活題材上取得很大成就,西蜀的人物畫則是在肖像畫和道釋畫上取得很大成就。

五代人物畫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上承唐代傳統,下開宋代畫風。

兩宋時期,人們的宗教信仰逐漸淡漠,轉而關注現實生活,反映在人物畫的創作上,就是道釋題材受到冷落,出現了很多以世俗生活為題材的作品。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唐末以來,中原地區戰事頻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文化藝術遠沒有唐代興盛。

江南的南唐與四川的西蜀兩國距離中原地區較遠,少有戰爭的困擾,且兩國君主都愛好文藝,開設了專為宮廷服務的畫院。故,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和西蜀成為了兩個新興的繪畫中心。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當時中原地區的人物畫成就主要體現在道釋繪畫方面,以寺觀壁畫為主,但畫風單一,基本都繼承了吳道子的風格。這些壁畫在後周的滅佛運動中銷燬殆盡。

西蜀地處西南,有“天府之國”之美稱。後蜀皇帝孟昶在位時設立了翰林圖畫院。畫院不乏人物畫的人才,如趙忠義、李文才、阮知誨、阮惟德等。畫院之外也多優秀的人物畫家,特別在道釋畫方面,如傳有《二祖調心圖》的 張玄,以畫羅漢像著稱。

宋滅西蜀後,畫院畫家很多遷至汴京,進入宋代畫院。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阮郜的《閬苑女仙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南唐皇帝多喜文藝,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在南唐中、後主兩朝,畫院聚集了大批優秀的畫家,其中善於人物畫的有高太沖、周文矩、顧閎中、王齊翰等。

周文矩是南唐畫院待詔,善繪車輿、器物、人物等,代表作有《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宮中圖》等。他的人物畫有受唐代周昉的影響,人物形象豐滿秀麗,表情真實生動。

顧閎中精於仕女畫,《韓熙載夜宴圖》是其唯一傳世作品。今人考訂,現存的版本很可能是南宋摹本,但仍舊可以看出其繪畫水平極高。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五代時期還有兩位畫家有優秀的人物畫作品傳世。西蜀的貫休,他的羅漢像面貌誇張詭異,風格強悍。吳越的阮郜,其傳世的《閬苑女仙圖》描繪了天界中仙女在林間玩樂的情景,人物形象秀麗,筆法細膩。

五代時期人物畫具有鮮明的過渡性特徵,在道釋、仕女等題材保留了唐代的優秀傳統,在世俗內容的繪畫中出現了新的因素,開啟了宋代人物畫的先聲。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李公麟《五馬圖》之一

兩宋時期,繪畫藝術空前發展,人物畫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代,宗教信仰不盛,人們對來世的願求淡泊,表現出對現世生活的關注。在人物畫領域,出現了很多反映世俗生活題材的優秀作品。另外,繪畫風格呈多樣化,寫意與寫實、設色與白描、簡筆與工麗等畫法交相輝映。

宋代道釋畫風格的主流還是繼承了唐代的“吳家樣”,仍以寺觀壁畫為主。道釋畫影響比較大畫家的有高益、高文進、武宗元等。其中武宗元是代表,他的《朝元仙仗圖》,圖上人物都配有榜題,可能是壁畫的稿本。

宋朝重文輕武,文人士大夫地位較高。士大夫畫家往往有很高的傳統文化素養,作品中方能有“士氣”。

李公麟就是既有文學素養又有專業繪畫才能的畫家,他將傳統道釋畫不上色的粉本發展為獨立的畫種,即白描。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宋代風俗畫題材廣泛,有耕織、貨賣、嬰戲、遊獵、盤車、放牧等,從中可以看出豐富多彩的宋人生活。而南宋時期多流行歷史故事畫,具有勸諫、譬喻、頌揚等作用。北方少數民族遼、金人的繪畫在題材與風格上受到宋的影響,但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李嵩的《貨郎圖》

現存的北宋前中期的風俗畫作品較少,以王居正的《紡車圖》為代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綜合反映社會風俗的作品,以紀實手法描繪了清明時節東京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李嵩的《貨郎圖》描繪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圍在貨郎身邊的情景。

嬰戲圖多表現孩子的無邪形象,在宋代很受歡迎,開封因擅長畫這題材而得名“杜孩兒”。北宋末畫家蘇漢臣也以畫嬰孩著稱。

反映少數民族騎馬涉獵生活的繪畫也很流行,《番獵騎射圖》表現了一位少數民族獵人打獵歸來的情節。

宋代優秀的畫家多集中在宮廷畫院,南宋畫院繼承了北宋末的傳統。進入南宋後,宮廷畫家又發展出筆法相對簡練的風格。其中南宋畫家梁楷把簡潔的風格發展到了極致。

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使得北宋滅亡,南宋政權偏安江南。在這種背景下,歷史故事畫在南宋非常流行。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1、故事情節暗喻南宋的中興,歌頌當朝統治者。這類作品往往能得到賞識,但藝術水平往往一般。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望賢迎駕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中興瑞應圖》

2、利用歷史故事畫發揮頌揚和勸誡的作用。如《折柵圖》、《卻坐圖》等,都是歌頌歷史上的忠臣,暗鑑皇帝能遠小人,廣納良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卻坐圖》

3、反映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如李唐的《采薇圖》、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等。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采薇圖》,作者用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伯夷抱膝而坐,雖飢餓卻神情堅毅,形象鮮明而深刻。現在看來,這樣的人愚不可及,但是他們的氣節令人佩服。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陳及之《便橋會盟圖》

位於北方的遼、金,一直受唐宋文化的影響,人物畫方面也留存了一些優秀的作品。如陳及之的《便橋會盟圖》,再現了唐太宗與突厥可汗在長安城外會盟的歷史畫面。作品以水墨勾畫,簡煉傳神。

附錄:經典的作品

1、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此圖是南唐貴族生活的真實寫照,既具有紀實性,又具有肖像畫特徵。人物神情的表現,含蓄而個性,真實而自然。畫中的傢俱、用品、樂器等都具體而微。

以聽樂、觀舞、歇息、清吹及散宴五個既獨立而又相互聯絡的情節,將觀者帶入韓熙載的夜生活中。這種手法常用於古代敘事性的繪畫中。

以屏障等為間隔,以人物的顧盼為紐帶,使全畫處於鬆散的聯絡中,巧妙而自然。全圖工整精細,人物多用鐵線描,並有粗細、輕重、疾徐的不同變化,流暢而不凌亂。

全卷刻畫的人物主要有韓熙載、狀元郎璀、舞伎王屋山、教坊副使李家明和他的妹妹(演奏琵琶的女子)、僧人德明等人。主人公韓熙載在畫面中,或正面、或側身、或圍坐、或獨立,形象生動,氣宇軒昂,微露出鬱悶煩憂之色。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聽樂。畫面左端懷抱琵琶正在演奏的女子是李家明的妹妹,身旁回首者是李家明,韓熙載坐在榻上,頭上戴著他自創的烏紗高帽,面色沉靜如水。紅衣男子是狀元郎璨。青衣女子是王屋山。後有一侍女,從屏風後面露出半個身子,她的身後是一面朱漆大鼓,它將觀者匯入了畫卷的第二段-觀舞。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觀舞。這一段的中心人物是韓熙載與王屋山。王屋山是他最喜歡的一個舞伎。韓熙載挽著袖管,手持鼓槌在敲鼓伴奏。王屋山跳著名叫“六么”的舞蹈。畫面裡的人似乎都融入到了歡快奔放的舞蹈氣氛中,除了和尚德明,他顯得格格不入。這段是全卷最熱烈、充滿動感的一段。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歇息。舞蹈結束,韓熙載顯得有些疲憊,他坐在榻上休息。有使女端來水盆,他一邊洗手,一邊與姬妾聊天,眼神落在了款款走來的樂伎身上。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清吹。最經典的一段。五個樂伎,在李家明敲擊的節拍下進行合奏,坐姿不一,富有變化,聽眾只有韓熙載一人,他穿著白色內衣,前襟敞開,盤腿而坐,右手揮扇,與面前的女子說話,神態閒適。色彩搭配清淡雅緻。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散宴。曲終人散,韓熙載右手握槌,左手輕擺,讓眾人各自尋歡去。樂伎們與各自的相好左擁右抱、打情罵俏。男僕也扭頭與侍女隔著屏風竊竊私語。這一段中的韓熙載顯得並不開心,落落寡歡。也許,縱情聲色本不是他的本意。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都在為南唐的命運擔憂,也為自己的命運而感到悲哀。

2、五代周文矩的《二祖調心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

《二祖調心圖》手法寫意酣暢,形象生動傳神,與記載相吻合。“筆畫縱逸,不專規矩。”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了皇帝李璟與他的弟弟們下棋的情景。人物身後立著一屏風,畫有白居易的《偶眠詩意圖》,圖中又有山水屏風,屏中有屏。用線多轉折頓挫,顯得古拙,別具韻致。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了盛唐詩人王昌齡在其任所江寧琉璃堂與李白、高適等人聚會唱和的情景。詩人們或托腮、或袖手凝思、或展卷。線條堅凝而多折。

3、唐韓滉的《文苑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之所以認為是韓滉所作,是因為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瘦金體“韓滉文苑圖”及“天下第一”押字。但有說法是,這件是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真跡的一部分。

4、南宋梁楷《六祖伐竹圖》、《八高僧圖》(區域性)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南宋畫家梁楷,嗜酒如命,做事瘋癲,畫風狂怪,人稱“梁瘋子”。擅長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等。把宋寧宗賞賜的金帶留在畫院,飄然出走。他的傳世作品多是寥寥數筆,草草而就的“減筆畫”,如《六祖伐竹圖》,簡單而傳神。但他也擅長工緻的人物畫,《八高僧圖》,構圖精心,設色古雅,造型準確。

5、五代衛賢的《高士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的是漢代恩愛伴侶-梁鴻和孟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故事。此圖是集山水、建築、人物於一體的優秀作品。

6、王齊翰的《勘書圖》(也稱《掏耳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一文人校書間歇時掏耳消遣的情形,姿態放鬆,山水屏風使得環境典雅怡人。

7、北宋王居正的《紡車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了農村婦女的生產生活。農婦一手抱著孩子吃奶,一手用力地握搖柄。老婦手拉線團,重心壓在左腿上。兩人緊張而忙碌。一旁嬉戲的孩子打破了沉悶的氣氛,手牽著一隻田蛙逗弄著紡車前的小狗。

人物衣紋有軟硬虛實,色彩簡潔,竹籃、紡車的勾描一絲不苟。作為背景的垂柳老幹以水墨勾皴。注重濃淡乾溼與前後層次的變化。

8、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以白描手法畫出皇帝的五匹御馬。五馬毛色各異。線條精煉而富有表現力。畫後有黃庭堅題跋,記寫了馬名、尺寸、產地等。

9、北宋趙佶《聽琴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有說法認為彈琴者是宋徽宗趙佶,紅衣人是受其寵幸的蔡京。

10、南宋劉松年的《羅漢圖》之一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在劉松年的筆下,羅漢的宗教色彩已褪去,留下的是充滿了人情味與生活氣息的平凡人形象。圖中羅漢目光如電,注視著身前的二鹿,眼光中充滿了溫和。作者透過遠近不同、種類有別的三種植物拉開了空間的距離,增加了層次感與縱深感,使得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而真實,打破了唐以前人物畫的平面性。構圖豐富充實,繁而不亂。題款在左側岩石洞內,工整而細小。宋代畫家常將款題在隱秘處,而元代之後喜歡將款題在顯眼的位置。

11、南宋馬遠的《孔子像》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圖中孔子身著長袍,拱手肅立。衣紋以禿筆寫出,筆筆有力,線條挺拔,神態畢現。

12、南宋李嵩的《骷髏幻戲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畫面主題是生死轉化及因果迴圈。構圖上方的大片空白與左側的墨色渲染出了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反差。

13、南宋《卻坐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了漢文帝時期朝臣諫請文帝不使寵妃與帝、後並坐的故事。畫面人物與環境的處理協調自然,層次分明。

14、南宋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高大的假山石下,兩個幼童在轉動用棗子做成的玩具。

15、五代(遼)《卓歇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了契丹人遊獵歇息的場面。卓歇,是立帳休息的意思。表現了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的風俗畫,筆法精微,色彩沉著,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情趣。

16、南宋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金張瑀的《文姬歸漢圖》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畫面上文姬與左賢王對坐餞別,身後是她兩個兒子。文姬心情複雜。畫面上方齊備的人馬整裝待發,烘托出離別在即的悲涼氣氛。

承前啟後的五代人物畫,關注現實的兩宋人物畫

描繪的是文姬歸漢前與匈奴王餞別的情景。數年夫妻感情、幼子的啼哭都不能阻止她返回中原故土。她望著遠方,目光中透出堅毅、決然與期盼。用筆雄健剛勁,線條挺拔而富於變化,構圖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