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古代的汴梁城到底適不適合當作都城?從獲取物資的角度來說,這個地方很適合,因為以此地為中心的水運網很發達,其觸角之繁多,幾乎溝通了帝國最富庶的版塊。史料記載,“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運,曰汴河,曰黃河,曰惠民河,曰廣濟河。”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北宋漕運四渠

汴河,就是隋唐時期的通濟渠,是黃河流域溝通淮河流域及長江流域的水網主幹道;黃河,自西而東貫穿中國,能將關中和山西的物資沿著渭水流域、汾水流域轉運到汴梁城。此外,黃河也能溝通諸如永濟渠、衛河這樣的北方大河,收受華北方面的賦稅及物資;廣濟河,其故道是古濟水,主要將今山東以及豫東地區的物資運載入京。因為宋朝人在治理它的上段河道時規定要將河的寬度保持在五丈,故亦被稱為“五丈河”;惠民河,是宋太祖在961年開鑿的新運河,收受的是豫東、淮西和淮北的物資。和惠民河互相配合吸納物資的,還有一條名為“蔡河”的老渠。那麼,這幾條河對北宋帝國的生死存亡到底有多重要呢?答曰:很重要!尤其是汴河,真乃北宋帝國的命門所在。這裡有一組資料,說的是北宋初期,上述幾條大河對汴梁城的物資供應。

981年,汴河歲運江淮米300萬石,黃河歲運粟80萬石,惠民河歲運粟60萬石,廣濟河歲運62萬石;

1007年,僅汴河歲運就達到了600萬石;

1059年,宋朝罷停黃河漕運,自此漕糧只從汴河、惠民河、廣濟河轉運;

1066年,三河共運漕糧677。2萬;其中,汴河漕運量為575。5萬石。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遙想隋唐時期,這兩朝的帝王經常為關中糧食不夠而苦惱,以至於經常跑到洛陽就食。相比之下,北宋的皇帝們倒是愜意得很。不過,“有一利必有一弊”,汴梁城的地理位置好是好,可就是有一個缺點:四周沒有險要的關塞可供遮蔽。這一點,在北宋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後更加危險。換句話說,擅長騎兵賓士的契丹人若是趟過黃河這條天塹,便可直接開抵汴梁城下。史料記載,為了消弭這種禍患,宋太祖在汴梁城周圍部署了數十萬精銳。兵越來愈多,軍費開支隨之增多。宋太祖感覺到了這一情況,遂提出了西遷都城至洛陽、或長安,名曰以山河之利去冗兵。

沒想到,他剛說出提議,就遭到了親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的極力反對。也難怪,趙光義的根基主要在汴梁,他怎甘心丟棄十幾年慘淡經營的寶地。帝國第一權臣不同意,遷都之議遂成僵持狀態。976年,趙匡胤暴死,爭論多年不休的遷都之議這才告罷。百多年後,隨著禁兵越來愈多,北宋的財政負擔也越來越重。為了平衡財政收支,朝廷不得不加派新稅,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如山東的宋江、東南的方臘、蘇州的石生、浙東的朱言和吳邦、剡縣的裘道人、仙居的呂師囊等人。這種內耗,從客觀上削弱了北宋的國力,給了外敵入侵的機會,尤其是較契丹人更加兇悍的女真人。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女真重灌騎兵

不過,在意外地征服北宋帝國之後,剛剛脫離奴隸社會的女真人卻犯了難:一是帶兵的女真將領不捨得放棄本國的政治利益,急欲回軍爭奪;二是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治理漢地;三是北宋境內的起義軍數量太多,他們覺得僅憑滅宋的幾萬人根本無力鎮壓。苦思冥想之後,女真人劍走偏鋒,效仿中原政治權謀,扶持了一個傀儡皇帝。他的名字,叫張邦昌,一個正牌科舉出身計程車大夫,官拜尚書右僕射的宋廷老臣。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之所以扶持張邦昌,也是和張邦昌的主和立場有關。比如靖康元年,就是他陪同還是康王的趙構前往金營議和的。當時,朝廷還給了他一個史無所載的官職,名曰“河北路割地使”。後來,金軍撕毀和議,兵臨汴梁城下,他又去勸說守城君民獻城。總而言之,凡是虜所言者,張邦昌必然從之;凡是虜所欲者,張邦昌必然與之。這種合作態度,金人無疑會十二萬分滿意。不過,張邦昌畢竟是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將綱常倫理以及忠孝節義看得很重。因此,當他聽說金人要立自己為帝的訊息後,馬上就表示了拒絕,“必欲立邦昌,請繼以死。”金人的解決辦法也簡單,直接以屠城相威脅,“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訊息傳來,城中軍民炸開了鍋,紛紛跑來勸阻張邦昌接受任命,“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沒奈何,哭哭啼啼的張邦昌遂被硬架上金鑾殿,跪受了金人賞賜的帝王冊寶。就這樣,張邦昌和他的偽楚政權登上了歷史舞臺。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史料記載,自3月初張邦昌登基稱帝,再到4月初金兵北撤,張邦昌表現得極其低調,既不立年號、不稱“朕”,也不坐御座,更不接受百官的朝拜以及相應的天子禮儀。後來金軍退兵,張邦昌又拒絕了金將留兵萬人協防的建議。總而言之,張邦昌的一切舉動就是要告訴人們:我是暫時管理爛攤子的,時候到了,就把政權還給趙家。

張邦昌有多倒黴?稀裡糊塗稱帝,救了一城百姓,卻被罵八百多年!

四月初五,眼看金軍渡黃河遠去,張邦昌趕緊派人趕赴濟州,將盤桓於此的康王趙構請到了汴梁。康王趙構不知道張邦昌的真實想法,不敢去汴梁,而是率領招募的軍隊西進到了商丘,並於此即位稱帝。

史料記載,趙構即位後,為了表明自己的主戰立場,上臺伊始便將曾在汴梁保衛戰中大放異彩的名臣李綱提拔為了宰相。李綱此人,眼裡揉不得沙子,他痛恨張邦昌昔日投敵之舉,便擬了一道奏章彈劾其僭越篡立。趙構不願得罪主和派,便將張邦昌貶到潭州監禁起來。主戰派不肯罷手,又蒐羅材料,揭發了張邦昌淫亂後宮的行為。趙構不得已,只能於1127年9月給張邦昌下了一道賜死詔書。據說,張邦昌在潭州跪聽詔書後,並未馬上赴死,而是向使者喋喋不休地哭訴起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執行官不敢替他傳話,只是一個勁地催促張邦昌上路。張邦昌技窮,一邊哭著,一邊緩緩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用一道白綾結束了性命。

參考資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