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個人策劃案《急救進行時》是以向受眾傳播應急救援知識為目的的真人秀節目。透過營造娛樂的節目氛圍,讓大眾在輕鬆歡樂近乎玩耍的氣氛中獲取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從而達到真正傳急救援知識的目的。節目的錄製場地分為場內和場外,節目板塊清晰明確:主持人、嘉賓、答題環節、道具展示、災難模擬現場。節目開始,透過攝像機的特寫鏡頭,向觀眾展示本期節目的道具。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進而進入答題環節

由主持人提出與本期節目相關的應急救援問題,兩隊明星嘉賓進行搶答,答案原理由SOS小精靈來解釋;最後透過明星嘉賓和現場觀眾一起參與“急救”環節,親身體驗急救知識的用途。整場節目都被攝像機記錄下來,進而透過專家的講解把科學知識傳遞給我們,電視或者網路就是傳播媒介。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所謂傳統的科學傳播理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普”,科學主義背景下的“科普”是對科學技術的過分信任?,所以,“科普”一般都是有科學家、專家或者學者等比較有權威的人進行科研之後,向受眾普及一些不為人所熟知的知識。這種科普的方式比較死板、教條、模式化,對於權威的論斷,受眾不能進行反駁和推翻,更不能去親自參與和體驗這一論斷,也無法檢驗其是真是假。新媒體出現之前,我國傳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紙質媒介進行傳播。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廣播、報紙、電視

是受眾接收外界資訊的主要途徑。對於這幾種傳播途徑,受眾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只能被動接受。廣播所傳遞的資訊是稍縱即逝的,報紙資訊雖然可以儲存,但是有攜帶不便的弊端,電視傳遞資訊的時間不夠靈活,侷限性大。中國早期的一檔科普節目《科學世界》就把傳統的“科普”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節目共有七集,大致講述的是生命的起源和消逝。第一集(生命故事)就丟擲懸念,用神秘的色彩來烘托出整個節目的氣氛。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第二集(怪獸橫行)主要講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所出現的奇形怪獸,這些怪獸也為了領地而爭霸,為了覓食而互相廝殺,節目用恐龍滅絕後所留下來的殘骸化石來證明這些動物存在過。第三季(龍行天下(上))主要探宄恐龍的起源。透過觀看一些爬行動物和會飛的大型翼龍來告訴受眾遠古時代恐龍的存在。第四集(龍行天下(下)),接上一集,揭開了恐龍存在的神秘面紗,節目組繼續用影像資料來告訴受眾關於恐龍的一切。第五季(活龍活現),透過科技手段讓恐龍“動起來”。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第六集(滅絕之謎),揭開恐龍滅絕的真相。每集節目都會有專家用專業知識告訴受眾節目中所有的記載都是真實的,對於這樣的資訊,觀眾也只能被動接受而無從對證。由於收視率一直處於低水平,這檔節目在開播沒多久就被停播。對於觀眾而言,這種“灌輸式”的科普方法已經完全不適用。電視人不應該把受眾當成小學生進行教科書式的科普,而應該讓受眾在接受資訊的同時能夠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如何將娛樂與科學相互結合,增加受眾範圍?

結語:

傳統的科學傳播不僅僅缺乏以受眾為核心的傳播理念,而且節目形態過於單一,節目氛圍也略顯凝重,觀眾似乎被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被強制性的灌輸知識,久而久之,觀眾會產生排斥心理。其次,節目板塊設定沒有出彩之處。傳統的科普節目中的主持人僅僅起到了節目環節之間的銜接作用,為傳播知識而傳播知識。再次,傳統的科普節目沒有精彩的故事性也沒有獨特的節目形態,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節目和傳播理念必然不會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