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安陽縣位於太行山東側,洹河兩岸,屬河南省安陽市管轄。在安陽縣這一片沃土上,衍生了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戲曲有豫劇、淮調、大平調、樂腔、二夾弦、四股弦,曲藝有河南墜子、說書等。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全縣各公社、大隊都成立有文藝團隊,比如,馬投澗公社文工團上毛儀澗大隊四股弦。各具特色的民間娛樂團體曾經遍地開花,農民在農閒時節,自發組織演員,自費編排節目,參加文藝演出活動。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四股弦,稀有戲曲種類,地方小戲,劇種名字由使用的樂器名稱演化。因為它的伴奏主弦有四根弦,俗稱“四股弦”。四股弦原來是用二胡伴奏,後來又加兩根弦,成為具有四根弦的絲絃樂器,用樂器名作為劇種名。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四股弦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起源於河北省的邢臺地區,有的說是起源於山東省的曹縣,也有的說是起源於河北省的魏縣、大名縣,還有的說該劇種來源於河北省武強縣,名為“武強調”,後來假稱為“五腔調”。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關於四股弦的來源,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四股弦的創始人原是一個盲藝人,練就一手好琴藝。老藝人與女兒沿街賣唱為生,後來女兒的聲音變得有些嘶啞,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便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增加了兩根琴絃之後,絲絃發音明亮寬厚,彌補了女兒唱腔的不足。此後,起用四股弦作為該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據介紹,安陽縣北郭鄉的豆官營村、馬投澗鎮王二崗村這兩個地方,是四股弦劇班的發源地,這兩個地方為安陽縣四股弦的發展和傳唱,培養了大批演員。據說,四股弦在鼎盛時期,曾流傳到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河南省的安陽市、林州市,山東省的聊城以及山西省的東部等地區。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安陽縣四股弦行當齊全,但各行當在唱腔上並無本質區別,僅分為男腔和女腔。男腔的特點樸實、本真,女腔清新、婉轉,帶有深厚的鄉土氣息。唱腔高昂、豪放,擅長敘事、抒情,在演唱上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安陽的老百姓曾這樣評價四股弦:邢臺的字,魏縣的勁,安陽的味。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伴奏音樂在四股弦的音樂中稱為場面,傳統戲曲的樂隊的特點是少而精,四股弦的伴奏樂器主要有四股弦、笙、橫笛、嗩吶等。後來,由於主要樂器四股弦在實際演奏中會遇到絃斷的情況,後來就由板胡代替了四股弦。

老藝人為了掩飾女兒嗓音的不佳,將他的琴絃由兩根改成了四根

上世紀八十年代,四股弦又經歷了一次發展高峰期,以大戲、鄉村戲班的形式演出,盛況空前。隨著人們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四股弦這一曾經唱響豫北一帶的優秀民間劇種不可避免地衰落了,特別是在安陽縣地區幾近滅絕。現在已經很難聽到四股絃聲了,更不用說欣賞到專業的四股弦劇團演出節目了。(王建安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