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進入行業二十幾年,崔漢彬將力求生產更適合消費者口味更高品質的酒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兌出口味獨特的“九江酒”。將傳統白酒的直接勾兌的方式創新成間接勾兌。

多次受邀國家級白酒品鑑員,幾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勞動模仿的稱號。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崔漢彬成為九江酒廠工作室的首席的關鍵,應該就是他擁有一個對味道相當敏感的舌頭,幫助崔漢彬在“造酒之路”越走越遠。成為他找到天賦的指引,讓他從剛開始的沾酒臉就紅,到現如今的國內首席專業白酒品鑑師,

到現如今已經和白酒打了將近三十年的交道。

為了調出品質好酒,一天嘗十批酒

1992年進入九江酒廠,從學徒開始造酒的十幾道工序崔漢彬每一個都熟記於心。進入酒廠的第四年,在一次常規的品酒考試中崔漢彬名列前茅,因此獲得了幾次到外省學習的機會。這也是他日後成為出色調酒師的一個契機。崔漢彬坦言自己獲得知識,是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專業的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二是踏實認真的跟著師傅學習;三是不斷地學習,不恥下問。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崔漢彬認為真正的調酒,其實就好像把酒當成一個病人。依靠資料和入口的口感,從而判斷酒品質的好壞以及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再根據這些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從1994年進入酒庫,崔漢彬開始拜師專業的學習白酒調配。

味覺相當靈敏的舌頭是崔漢彬的“成功關鍵”,說起這些誰都不曾想到剛入行的崔漢彬是一個幾乎滴酒不沾的人。

“目標一定要清晰,靜下心來。更要專注,多練多學就像山羊走鋼絲,只要多加練習將心思放到自己研究的事業中,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崔漢彬硬著頭皮,大量的試喝新酒,不斷地強化自己對酒的敏感程度,為的是更好的提升自己對酒的品鑑精準程度。崔漢彬知道想要將手藝學到,就要每一口都去嘗,親身體驗是必不可少的。在崔漢彬這樣的激勵下,他成了名副其實的“酒鬼”,曾經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嘗十多批新酒。崔漢彬坦言在酒庫的日子,是他最艱難但是又學到做多東西的時光。

力求打造更高品質的米酒

兩百多年來企業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因為承載著學多人對高品質酒的不斷追求,這樣的傳統時值今日依舊被保留和傳承。崔漢彬成為專業的調酒師之後,也並沒有放棄對自己的磨鍊。每一次調酒都要喝將近兩百口酒,經過不斷地努力。崔漢彬很快就研發出一種口味獨特的“九江酒”,

這種酒在2003年就已經進入市場,陸續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九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的九江酒廠依舊是採用傳統的“直接勾兌”的方式調酒。這樣的方式不僅對人力的消耗有很大要求,而且不同車間生產出來的味道也是天差地別。在人工和時間上的缺陷,日益明顯。

銷量在增大的同時對產品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想要產品質量統一,創新勾調白酒的行動刻不容緩。

崔漢彬的“調酒之路”:從喝酒就臉紅,變成中國白酒品鑑師

當時,作為勾調中心的關鍵人物的崔漢彬潛下心,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最終協同團隊一起研發間接勾調的新調酒方法,一直被延用至今。與酒打交道二十九年的崔漢彬近來又開始研究釀酒的工藝,從最初的的煮米飯開始做一次全面的探索,決心研究出更高品質的米酒,打破廣東名酒十分稀缺的問題。

只要沒有成功,就堅持探索;只要沒有看到勝利,就不斷前進。這是崔漢彬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斷地對自己提出要求,不斷地完成,樹立目標完成目標,從不放棄,永不言敗,這就是工匠精神的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