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

文/九弦日 寫於2007。10。8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

電影上映後的評價無外乎佳或爛,即便不溫不火,也會有很多人津津樂道著票房與大片的差距究竟有幾何。而《太陽照常升起》卻落得了不知所云、無法評價這樣的田地,褒貶不得而知。

姜文不高產,觀眾耐心等,他要慢慢憋。看了,也懵了,怎麼稱讚,臭罵都不會,只能數著腦細胞扒拉電影裡的隱晦含義。《陽光燦爛的日子》是情懷,看的懂,代入感強,難以忘記讓人懷念。《鬼子來了》是匕首,捅一刀不見血,翻來覆去就難受,越回味才越痛,原來我們一直以為的反面要再重新咀嚼一次才是真的以為。

這次,電影用絢麗的色彩和幻美的音樂,徹底嗨了個夠,導演玩命自嗨,觀眾跟著瞎嗨,因為看不懂。明明看的到,聽的清楚,卻總有一個頭緒引導著自己不斷尋找我該怎麼想、我該想什麼。拋開電影,找尋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

電影像道測試題,各層面觀念,智商高低,引發了各領域的深度探討,個性化解讀和社會化評判成了一場理解和真理的博弈,甚至超出了姜文的自我解讀。電影誕生的目的,好像是要引發普通觀眾對藝術造詣和深刻思想的比拼。猜,拍的啥,為啥這麼拍,而觀眾也出奇的配合,“我知道,我看懂了,我不傻,我才是那個參透姜文內心的大家”,吧啦吧啦……於是乎,關於那個年代的特殊、關於社會的信仰、關於人性善惡、關於壓抑慾望、關於性、關於愛、關於夢想,通通到位,似乎人人都是神秘莫測的資深專家,似乎所有觀眾都跟這部姜文自稱“很來勁”的電影較著勁。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

真挺來勁的,也挺沒勁的。到底姜文是拍給自己的還是拍給觀眾的,是否只有經歷過那段歲月的父輩們才能理解。70、80後的兒女輩,只能關注房祖名的屁股有多白,陳沖阿姨為什麼搔首弄姿,姜文提槍真MAN正爺們。至於電影中的“陳沖”們總是“溼漉漉”的,咱爸咱媽那一輩肯定有權有資格審度,但也絕B不會說出“手抄金瓶梅”的藏身之處,“打死我也不說呀”。如果,30年前被壓抑已久的人性慾望,指望現在擺在桌面,光明正大的讓新世紀拿性愛當三餐的年輕人們消化掉,打死我也不信。

超現實?幻想主義?這是個什麼故事?每個哈姆雷特心裡都有一萬個問號,姜文納悶了,簡單的連他女兒都能看懂。我們應該是被耍了,或許真的像姜文所說,“電影其實很直接,只有單純的人才能做出最直接的反應”,那個敢於說破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肯定能看懂。其實,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瘋媽瘋了失蹤了,小房破處了偷人老婆死了,黃秋生摸了屁股上吊了,姜文開槍打鳥打人了,最直接不過是姜文開槍打死了自己的兒子,畫面、音樂、男人、女人、生孩子,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故事,如此而已。意淫很偉大,無中生有也會變成高尚。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

那些看似玄幻的畫面讓人摸不著頭,姜文或許有嬌柔做作、裝模作樣之嫌。姜文對此有解釋,還頗有現代大家之流氓風範,這就是他的一個夢,對一個夢還需要深究?姜文說看電影要喝點酒更合適,我看倒是想睡覺了昏昏沉沉著看正好,反正都是夢境,清醒了不對味,夢裡才能參透明白。而如果以“觀眾看不懂電影”為由進行批判,恰中身為野獸派代言的流氓大使姜文下懷,“看不懂的電影才應該多看兩遍”,看不懂繼續看唄,票房從來不限制看電影的次數。

這就是一部電影,而已。劇情即為所見所聽,至於已經上升了無數高度的反思和智慧感想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當然,電影必須是電影,特別是姜文這麼一個狂妄自大而又超有感傷情懷的導演,他必須施點魔幻的手法,讓觀眾揣著明白還想裝糊塗。如果非要從另外的層面發現點什麼蛛絲馬跡,恰是姜文設計的故意而為之。如果他始料未及的弄了一個多維度劇情,即便他不承認是碰巧,事實就是中國文藝界最偉大的導演真的誕生了,究竟是剛剛還是已經也是個問題。

如果把電影比喻成導演藝術和觀眾認知的一場比拼,在這場較勁中,《太陽照常升起》帶來的視幻衝擊中,終歸,被耍的還是觀眾!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