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前幾天開啟微博,最火的那幾個話題,飄感覺莫名其妙——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貴圈藝人內卷都到這地步了?

自曝戀情都不算贏,還要揭底實際身高,自黑膚色,甚至曬身份證做自我介紹……

八卦工作室聯手出擊的勝利?

不,它們統統來自一檔,標榜全國首檔

全女性脫口秀

的節目——《聽姐說》。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18位姐姐加上主持人王自健。

看著熱鬧,聽著喜慶。

可實際效果?

差點讓飄腳趾摳出了一套別墅。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聽姐說》的節目簡介,全是上價值的大詞。

對準女性的自我表達和觀點輸出

以女性視角切入社會熱點話題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一個十試九靈的判斷標準,如果一部作品(影劇綜)啥細節都不談,上來先給你拋一堆術語和概念的話。

那千萬要小心,它不是做傳銷的,就是用洗腦話術來“屎上雕花”的。

節目第一期開放麥主題是,我是誰。

根據主持人王自健的說法——

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讓大家認識到,技術不會很嫻熟但有態度的姐姐們,那些“你知道的我和你不知道的我。”

可惜,這說法只中了五個字:

技術不嫻熟

《聽姐說》其實已經降低了姐姐們的准入門檻。

雖然演出時沒有提詞器。

但,連“我是誰”這種個人性和私密性極強的主題,姐姐們都沒參與創作,而是將文字寫作交到了節目編劇手中。

等於還是讓你來說我是誰。

18個姐姐,29個編劇,主編劇之一是曾在《奇葩說》上大放異彩的小鹿。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可就連照稿子背,彩排時姐姐們都是一團霧水。

記不住詞的;因為臨時刪詞發飆的;不知道該怎麼表演的;找不準節奏的……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第一個上臺表演的玲花(鳳凰傳奇主唱),甚至壓根不知道脫口秀是啥。

“懵擦擦”地上臺,迎來的是懵擦擦的表演。

中間一度因為忘詞,尷尬地站在臺上沉默了24秒。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表演完王自健問觀眾炸不炸。

觀眾居然還能說炸。

嗯,這屆觀眾演技大概比王子文還要好。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之後的人呢。

把脫口秀端成了Ted演講的熱依扎。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沒笑到觀眾先把自己感動哭了的張凱麗。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自稱有社交恐懼症的歌手尚雯婕。

緊張到一上臺直髮抖,話都說不出來的她,幾句開場白磕磕絆絆重複了三次。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卻還是憑藉藝人自帶圈粉效果的“反差萌”氣質,拿下第三名的好成績。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飄一直覺得,一檔好的綜藝,新鮮有趣的設定,有能吸引大眾的話題與討論度,有精良的舞美設計,這些是花。

而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錦,是參與節目的藝人。

是看他們與節目內容和價值觀的適配度,能達到多大程度的契合和包容。

被譽為國內“綜藝之神”的嚴敏,人們誇的多是他的價值觀、邏輯性、創新能力……

但常常忽略了一點:它從根上對嘉賓選擇的高標準。

《戲劇新生活》,節目組對參與戲劇人的標準是,一定要有非常強的自驅力。

最終的碼人條件是,團隊裡要有強弱關係的組合,這樣才能呈現出“你來我往、又異常和諧的搭配效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嚴敏團隊接手《說唱新世代》時,節目組已圈定了一個40多人的選手名單。

最終嚴敏決定重新找人,原定的選手加他找到的“世代發聲者”,兩批人培訓半個月,再看哪些人能達到他的要求。

這才讓“萬物皆可說唱”,不再止步於空洞的口號。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聽姐說》真的尊重這些來做嘉賓的姐姐們嗎?

稿子是編劇寫的。

主題是節目組定的——“自述槽點”的命題作文。

但誰告訴你自黑等於脫口秀的?《吐槽大會》嗎?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姐姐們只負責在舞臺上,做背稿機器。

甚至,她們對脫口秀的一無所知,都被做成了節目效果。

把成敗都壓在編劇寫的“稿子”上的姐姐,換來的是觀眾的吐槽——

你來這節目是幹嘛的?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但,節目組一開始關心的,也並非是一個個具體的人。

個性化表達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們身上的“噱頭”,或者說既有人設——

婚戀緋聞,外貌焦慮,單親媽媽,職業選擇……企圖把能引起討論的女性話題一網打盡。

節目從選人的標準,就處處充斥著話題度、知名度的考量。

談什麼女性價值?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是的。

比無聊和尷尬更讓人警惕和厭憎的,是《聽姐說》赤裸裸吃姐圈紅利的嘴臉。

姐姐做女團的《浪姐》火了,就迅速投入脫口秀這一更新的“風口”。

採訪裡,節目組問熱依扎,你怎麼看待女性幽默?

熱依扎停頓了一下,反問:

幽默?幽默就是幽默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坦白說,僅這一句,比她在臺上的稿子,都更見態度。

幽默是什麼?

女性幽默又是什麼?

《聽姐說》節目組,做了最自以為是的解答——

是剝離了職業身份與成就,話題大於一切的闢謠、官宣與賣八卦冷飯。

第一期《聽姐說》的上集簡介是“闞清子談前任”。

強推排名最末、只得到33分的闞清子,十成是因為,她當年因為戀情一天上了八個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樂夏1》裡可愛、執著的個性鼓手石璐,職業幾句帶過,大談單親媽媽的經歷。

被正片交叉剪輯的沈夢辰,除了回放自己曬黑的醜照,就是每趟不拉地拿杜海濤秀恩愛。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最讓飄迷惑的,是應採兒的表演。

她的脫口秀圍繞著“我的代表作是什麼”而來。

一上臺的自我介紹,就忘了介紹自己的名字,只說自己是:

陳小春的老婆

小小春跟小小小春的媽媽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接著,她自嘲有人說她沒有代表作。

飄以為她接下來會說,她曾是“杜女郎”,拍過杜琪峰最滿意的代表作《柔道龍虎榜》。

再不行,早年的麻雀戲也挺有趣。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誰知一個佯裝訝異的攤手後,她定義自己的代表作是——

老公陳小春帶著Jasper的《爸爸去哪兒5》。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她的努力工作,是老公可以上《妻子的浪漫旅行》。

她的生活,是整天演出需要放大自己孩子弱點的媽圈社交。

合著她的代表作,就是家人。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飄並非瞧不上全職太太。

相反,飄認為全職太太是一項24小時上崗的、世上最艱辛也最偉大的職業之一。

只是,一檔標榜“傳達女性態度”的節目,無論是表演文字輸出,還是節目的宣傳海報——

都一味強調女人“妻子”和“媽媽”的屬性,忽略她們作為“自己”的閃光。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把“我是誰”等同於“我是誰的誰”,從而剝奪掉女性的自我獨立屬性。

哪怕詞彙包裝得再漂亮,也掩蓋不住內心的羸弱與陳腐。

甚至越以此付出為榮耀,越容易讓人們忽略冷冰冰的現實——

全職太太的工作非但沒有量化的物質回報,也沒有相匹配的社會尊重。

放棄工作、縮小社會人際交往圈的媽媽們,有多少費盡心力的辛勞,多少忍氣吞聲的委屈,都被藏在了角落裡。

或許,應採兒可以依靠她豐厚的家底、憑藉家人的愛與服從,獲得幸福和快樂。

但世上有幾個陳小春?又有幾個應採兒?

《三十而已》裡雙商皆高的顧佳都會被出軌,那些更多的喪失經濟自由的女性又如何呢?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應採兒的代表作,理應是她過往的成績,更理應是坦蕩自信的她自己。

去年高開低走的《浪姐》,正是因為芒果臺打著“三十而驪”“重新定義30+女性”的開場宣言。

讓人看到了姐姐們乘風破浪的奮鬥精神、百花齊放的表演風格,也讓人感受到了互助互愛的女性力量。

可後來,“姐味”卻越來越淡。

選曲編舞,都是往普通女團那走。

而重蹈老路的《聽姐說》,甚至只是扯出了女性獨立意識的大旗,從開始就漠視了她們“我是誰”的發聲訴求。

定義她們的重點,依然是美女,和愛情。

掛羊頭賣狗肉,觀眾不買賬,賴誰?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在飄看來,全女性脫口秀這個節目最大的賣點,本來就是狹隘的標籤。

女脫口秀演員、女導演、女特警、女醫生,女航天員……

當“女”字被放到作品和職業之前,當看到具體個人之前,先關注性別、容貌及私人故事。

反而讓“女性”二字從武器,變成了禁錮自我的枷鎖。

如果說某些職業由於長期被男性壟斷,而造成大眾既定刻板印象的話,那藝術創作者為什麼需要用性別來粗暴區分呢?

誰規定女性應該怎麼去創作,男性又應該怎樣去書寫呢?

去年豆瓣評分8。1的《脫口秀大會3》,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女脫口秀演員。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總決賽名單六佔倆

笑果並沒有給她們單闢女性專場,而是讓她們和男脫口秀演員同臺競技。

從最初OG(大佬級人物)、老將、新人、跨界的分割槽,到主題賽中自選金錢、婚戀關係、人際社交等話題。

不分男女、新老,統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零開始公平競爭。

一切透過實力說話,這,才是對女性創作者的尊重。

所以,它可以接受“脫口秀女王”思文在選擇婚姻主題後,因為又不想講這個話題了,而選擇退賽。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它可以呈現出女性脫口秀演員各異的風格和狀態。

飄剛重提過的楊笠,愛從女性視角出發,調侃生活中讓她不舒適的、覺得荒謬的事。

讓某部分人感覺被冒犯的同時,屢屢在現實中印證了她那些流傳甚廣的段子。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雙胞胎顏怡顏悅也喜歡用喜劇的方式讓人關注當代女性處境。

但她們的表演性和互動性更強,且能創作出一些只有她們才能實現的爆梗。

比如,模仿《閃靈》,戲謔電影裡看不到真正的女性友誼。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相比起她們,李雪琴和趙曉卉的文字輸出沒那麼尖銳,觀察視角也更向內。

鐵嶺大妹子李雪琴的哲理都來源於生活。

她用鬆弛的“喪”感文化,將當年青年的焦慮和沉重輕鬆化。

吐槽“結婚是大自然給人類家庭的KPI”,思索“宇宙的盡頭是鐵嶺”,轉臉又能坦蕩地給觀眾發“雪國列車”(李雪琴X王建國)的糖。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車間一枝花趙曉卉和李雪琴一樣,都是用真實和自然去開啟觀眾的笑穴。

第一場晉級後,趙曉卉脫掉連體工服和既定人設,開始分享更多鄰家女孩日常中的閃光點,也不怵在喜劇舞臺挑戰母親做手術這類沉重話題。

她的淘汰宣言可謂該場最佳。

用感謝的形式來回穿插自嘲與他嘲,笑得全場鼓掌捶地。

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女性多姿的面貌,在開放的疆域才能綻放出更豐富的色彩。

要知道,女脫口秀演員的“女”只是字首,絕非定義。

脫口秀,不應該困在一個非此即彼的二極體範疇裡。

性別,更不應該作為衡量創作優劣高下的唯一標籤。

去年《GQ》十一週年慶典,給李雪琴、楊笠、思文、顏怡顏悅和趙曉卉頒了獎。

真不想看她上這樣的熱搜

讓飄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獎項叫做“年度喜劇人”,沒有“女”做修飾。

女性視角和女性經驗,是創作的內容和養分,並非外嵌的身份。

她的動人與榮耀,是因為她這個人本身。

在女性多年失聲的現實困境下,飄當然希望且鼓勵有更多女性發聲。

但,別讓表達流於形式,成為噱頭,變成吃紅利的快消話題。

與其讓姐姐們死揹他人輸出的文字,尬聊講過幾百遍的市井八卦。

不如,讓她們在擅長的領域熠熠發光。

扯開所謂“姐”的範兒必定是怎樣,真正的自我也依舊不遜於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