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1987年農曆大年初一,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場特別的文藝晚會。

它沒有請當紅影星,也沒有雜耍、小品等節目,它只是一個劇組人員的重聚,但它的火爆程度卻超過了之前任意一場晚會。

這期文藝晚會就是《齊天樂春節晚會》,這個劇組就是央視版的《西遊記》。

25年後,當這期晚會的部分高畫質影片發到了網上,幾天以內,迅速走紅,還被網友評價:足以媲美春晚的晚會。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當天晚上,當《西遊記》片頭曲的第一個音符響起時,全國人民瞬間就沸騰了。

而創造出這些經典配樂的人,就是西遊記的作曲者——許鏡清。

1

1942年,許鏡清出生在一個山東的農村家庭。雖家境貧寒,可不影響他對音樂的追求。

在小時候,逢年過節都會有一些二人轉的演出,可當時許鏡清連一分錢的門票都支付不起,只能透過旁邊的縫隙去看演出,手腳凍僵了都沒察覺。

那時候許鏡清最喜歡的樂器是二胡,可貧困的家庭卻不足以去支撐他買一把二胡,於是他就自己做了一把。

沒有琴筒,就拿著家裡破舊的竹筆筒,用燒紅的爐鉗子戳幾個窟窿當琴筒;沒有蟒蛇皮做琴皮,就用黑魚皮代替;沒有烏木當琴桿,就拿普通的楊木代替,就這麼一個簡易的二胡,伴隨了許鏡清將近十年。

許鏡清就是憑著這把黑魚皮的二胡,學會了幾十首的曲子。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這不僅是一把簡單的二胡,它還承載了兒時許鏡清的音樂夢想,而他的創作之路也由此開始。

中學的時候,許鏡清又學會了笛子,他吹得很好,可以達到獨奏的水平。學校的宣傳隊發現了這個人才,便把他招了進去,他也有機會接觸到了其它樂器,並開始試著創作樂曲。

有一次,在同學們集體勞作時,他忽然聽到熟悉的旋律,再仔細一聽,這不是自己寫的曲子麼?

許鏡清覺得奇怪,就問同學:你們為什麼一邊幹活一邊唱歌?

同學回答:在幹活的時候唱你的曲子,渾身就好像充滿了力量。

那是許鏡清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的音樂還可以帶給別人力量。

彼時的許鏡清已經上了高中了,學業更重了,如果不考大學,以後就很難有出路了,可是又實在放不下自己熱愛的音樂,於是就問老師自己以後怎麼辦?

老師說:你在音樂方面這麼有天賦,乾脆考音樂學院好了。

這一句話,幾乎改變了許鏡清的一生。

有了目標之後,許鏡清更努力了。

考音樂學院是需要不斷練習樂曲的,自己買不起琴,他就問老師要來音樂教室的鑰匙,每天到學校的音樂教室練琴。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冬天室外的溫度有零下三十多度,裡邊也好不到哪去。音樂教室沒火盆,窗戶還是破的,沒練一會兒,手就凍僵了,許鏡清只能拿大衣把手捂一會,然後再彈,以至於後來留下老毛病,哪怕到現在,他只要一彈琴,手腕就僵。

在這麼艱苦的環境裡,許鏡清堅持了一年,後來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哈爾濱藝術學院。

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專門為電視節目上的動物配音,日子倒也安逸。

就這麼瀟灑了好幾年,直到1983的一天,許鏡清平靜的生活被一通電話徹底打亂了。

2

那是1983年5月的一天,許鏡清接到一個電話,讓他給猴子配個曲子。

許鏡清聽後也沒多想,半個小時不到就搞定了,結果兩個月後,許鏡清就接到了上級的調令,讓他專門去給《西遊記》配樂。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就這樣,僅憑著一首曲子,許鏡清就逆襲成了《西遊記》劇組的御用配樂師。

許鏡清的本職工作就是給電視配樂,原本以為會很簡單,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進組的第一天,楊潔就丟給了他一個大難題。

讓他寫片頭片尾曲,而且還沒有具體要求,自由發揮。

連個可以參考的框架都沒有,許鏡清一籌莫展,一連想了好幾天腦子都是一片空白,整天唉聲嘆氣,最後連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對他說:“怎麼感覺你寫個東西比我們生孩子都要難。”

許鏡清說:“可不是嘛,你生孩子是肚子裡有孩子,我現在是啥也沒有。”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他老婆一聽,覺得有點道理,但架不住他在家整天唉聲嘆氣的,就把他趕出了家門,“你要嘆氣去外面嘆氣,別在家煩我。”

被趕出家門的許鏡清,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閒逛,看著川流不息的車群和步履匆忙的行人,突然有了靈感。

他趕緊在兜裡掏出一個煙盒撕開當紙,並向過路的小學生借了一隻鉛筆,然後趴在電線杆上寫出了那首傳唱至今的《敢問路在何方》。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至於片頭曲的靈感,則是來自於一群民工。

片尾曲寫好沒多久,許鏡清又陷入了苦惱當中,因為片頭曲寫不出來,一連苦思冥想了好多天,依舊沒有頭緒。

直到一天早上,他聽到了一群民工走過他的窗前。他們一邊走,一邊有節奏地敲飯碗,嘴裡還哼著誰都聽不懂的調子。

這些雜亂無章的聲音像一道閃光穿過他的大腦,許鏡清一碰三尺高,連衣服都忘記了穿,就坐在書桌前寫下了腦海中的那些旋律。

直到幾年後,萬能的網友才給這段旋律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雲宮迅音》。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最難的片頭片尾曲都搞定了,之後的配樂,許鏡清基本就算信手拈來了。

1986年,《西遊記》開播以後,立馬就引發了萬人空巷的效果,尤其是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詞和空前絕後的音樂,深得觀眾喜愛。

作為作曲者許鏡清,也成了他們那個縣城裡的知名人物,那段時間,他母親逢人就笑,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後了。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可是許鏡清的名氣卻並不如母親想象中的那般好。

《西遊記》大火之後,全部的演員都跟著火了,哪怕作詞、演唱者都火了,可不知是什麼原因,卻唯獨遺忘了他。

明明自己和閆肅、蔣大為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樣的,甚至付出的比他們都多,可為什麼就是沒人注意到他呢?

許鏡清每次看著別人上臺領獎,獲獎者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可他內心卻說不出的落寞。

許多次之後,這種落寞促成了他的一個心願,那就是開一場屬於自己的音樂會,他要告訴全世界,他不是默默無名的人,他的作品在被無數人傳唱。

可心願始終只能是心願,因為他沒有錢,而辦演唱會是需要錢的。

許鏡清活了幾十年,跟音樂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一個從來不沾銅臭的人,卻第一次知道沒錢的苦惱。

2012年,年近古稀的許鏡清在微博上寫到:我想開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卻不知道怎麼辦?我一生低調,不登大雅,不善交際,無人問津……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曾經的意氣風發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字裡行間滿滿的英雄落幕之感。

之後的幾年中,不善交際的老先生,拖著疲憊衰老的身軀,帶著對音樂會心願的憧憬,開始學著四處周旋,可是卻始終未能如願。

許鏡清感覺到自己的音樂會之路遙遙無期。

3

後來有人建議許鏡清在網上發起眾籌,可他卻不願意,總覺得有點乞討的味道,直到被現實一次次狠狠蹂躪之後,許鏡清才終於想通。《西遊記》播出30週年之際的那一天,他在微博上發起了眾籌。

不到24小時,這條內容轉發超4萬次,近萬人參與眾籌,1天內就籌齊了100萬人民幣。

3個月後,眾籌到461。5萬,許鏡清又拿出自己全部的存款——30多萬元,終於湊齊了辦音樂會的錢。

2016年12月4號,在人民大會堂裡,許鏡清終於擁有了屬於他的第一場音樂會。

那天,“猴哥”來了,“師傅”來了,“八戒”來了,“沙師弟”也來了。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所有演員在帶妝上場的那一刻,彷彿將現場觀眾的思緒瞬間拉回到了30年前。

《雲宮迅音》的第一個音符在大殿響起時,掌聲、歡呼聲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整個晚上,掌聲就沒停下來過。

這不僅僅是一首普通的音樂會,它包含了許鏡清一千多個日夜留下的汗水,它承載的是幾代人的回憶。

在演出的近2個小時裡,許鏡清卻一個人躲在後臺不敢露面——他害怕。

害怕效果不好,辜負了網友對他的支援;害怕效果太好,自己承受不住現場的火爆氣氛……

臨到音樂會結束,許鏡清才走上舞臺,他只說了三個字:我想哭。

這種情緒直到他回到家裡,才傾瀉出來,他對著自己的工作臺,大喊一聲:太不容易了。

然後那個74歲的老人像個孩子一樣嚎啕痛哭。

在《朗讀者》的節目上,董卿說:“這個音樂會來得似乎晚了點。”

許鏡清回:“不晚,只要我活著,就不晚。”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有夢想,就不怕晚。

近期,78歲的許鏡清老人成功入駐知乎,並表示:自己始終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還能和年輕人玩到一起,不算落伍。還希望能和網友多多互動,學習更多新時代的內容。

許鏡清:從一個“農村娃”到《西遊記》御用配樂師的逆襲之路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裡,許鏡清這樣的老藝術家似乎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他不爭不搶,用一顆赤子之心埋頭創作,只為把最好的音樂帶給所有喜歡他的人。

而他這個人就如同當初他的音樂一樣,帶給別人的是堅持,也是力量。

關注@影視圈1895,更多精彩等著您:

原男主施瓦辛格,一場戲花了500萬,它為何被評為喪屍片的鼻祖?

出道9年因一句臺詞爆火,他憑什麼能拿到“好萊塢”的永久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