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究竟是什麼典故?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一首《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七言詩,詩中結尾“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兩句詩,引起了廣大讀者好奇,

這個劉郎到底是誰?他又有什麼典故呢?

李商隱詩中的劉郎指的是劉晨

。劉晨是東漢時期的傳說人物,講的是他與阮肇去天台山“豔遇”仙女的典故。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究竟是什麼典故?

據南朝宋宗室文學家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劉晨是會稽郡剡縣人。在漢明帝永平五年,他與阮肇前去天台山取穀皮。他二人在山中迷途,徘徊在歧路上,不知所向。正在危難時刻,遇到了兩位美貌的仙女。在仙女的邀請下,二人跟著到了仙女家。到了仙女家一看,家中太美了!有一座優雅的院落,自己養的雞狗鵝鴨,種的蔬菜和糧食。在仙女們的熱情款待下,二人在這兒住下了,一住就是半年,也就是說,

二人與仙女們在一起生活了半年,有了深厚的感情

來年春天了,劉晨和阮肇想家了,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來了。仙女們聽說他二人要回家探親,雖不捨,但也理解,仙女們送別二人。

二人回到家一看傻眼了。他二人的親朋好友都不在了,已經離開了這裡,房子也都變了,沒想到還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孫,二人對目一數算,100多年過去了,有種茫然所失,不知所措的感覺。

劉晨即劉郎決定再返回天台山尋找仙女,而那仙女們都是真仙女,他再也找不見了。而阮肇看破紅塵,雲遊四海,傳說以後成仙了。

這是李商隱借用劉晨尋仙女,不遠萬里而不得的典故,暗指“異地戀”的情感苦衷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已恨”與“更隔”充分表達了自己情更濃意更深更切,突出了相戀之人不能見的痛苦,被異地阻隔的痛楚之恨。

細細品味李商隱這兩句詩有暗喻自己之意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兩句詩中的劉郎,有暗指自己的怨恨比劉郎還高的寓意。他這是在說,當初劉郎怨恨蓬山的遙遠,不能與相戀的她相見,自己的怨與遺憾比他慘了,劉郎的所在地距蓬山(仙山)還要相隔萬重山呢!難道李商隱對“異地戀”深有體會?否則,怎麼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詩作呢?從中看出李商隱詩歌創作之一的纏綿徘徊的風格。我們再聯絡這兩句詩前的那幾句,不得不令人讚歎

李商隱情感豐富,的確有過“異地戀”的情思與體會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究竟是什麼典故?

透過李商隱這首《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七言詩,再聯絡結尾處的兩句詩,我們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了

。這首詩的大體意思是:說好了咱們再相會,結果卻渺無蹤跡,只能在夢中相遇。夢醒之後,望月上了斜樓,已經是五更時分了,遠處早已飄來了悠揚的鐘聲。這樣在夢中相見了,一旦分別,醒來帶來的還是痛苦。醒後趕快寫信表達自己的情感,寫完才發現墨還沒有研好。書寫之時,燭光半照著用金線繡的翡翠鳥圖案帷帳,麝香氣薰染著繡著芙蓉花的被褥。前面講了這麼多,都是為結尾最後兩句做的情感鋪墊,結尾處最後兩句直接點明:

自己的“異地戀”情感,並不比劉郎低

對於李商隱這種對美的“異地戀”的徘徊情結,後人又有了演繹故事

。例如宋朝宋仁宗時,有一位叫宋祁的翰林學士出席宴會。宴罷回府,路過繁華街道,巧遇皇家車隊。宋祁趕忙讓路。此刻有人輕聲喊他,他抬頭看時,一個妙齡宮女對他粲然一笑。這一笑是使宋祁神魂顛倒,心旌搖盪,難以平靜。回府後提筆寫了一首詩《鷓鴣天》,記下了自己這段如夢般的經歷,以表達自己不得再見美人的悵惘之情緒。

宋祁《鷓鴣天》立刻在京城傳頌起來。這首詩中所引用的詩句,基本是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中的。

當宋仁宗知道了《鷓鴣天》的詩作內容,便追問是怎麼回事?當時有人稟報了皇帝,宋仁宗又追問是哪個宮女喊的小宋?有個宮女站出來羞澀地承認是自己。宋仁宗笑著對宋祁說:“蓬山並不遠呀。”說了之後,就把那個宮女賜給了宋祁。從此,宋祁官運鴻通,還因一首《鷓鴣天》詩,圓了自己一段好姻緣的夢,的確令人羨慕不已。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究竟是什麼典故?

綜上所述,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中的劉郎,是漢代劉晨一段“異地戀”的傳說典故

。劉晨與阮肇去天台山取穀皮,偶遇仙女,並生活了半天,有了情感。後來回家探親,家中破敗,劉晨又返回天台山,可是再也見不到自己相戀的仙女了,他在異地苦苦思戀著仙女。而邧肇卻四處遊蕩,最後成仙。這是傳說故事,

李商隱把它用來暗喻自己對情的愛戀,抒發了自己對“異地戀”情結的深切感受,這是李商隱纏綿徘徊詩句風格代表作。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這句詩放在“情感”這個大背景下正確理解。無論男女,都要以親情為重,

要珍視親情、友情和愛情

。今天重溫李商隱這兩句詩,受益匪淺,對我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