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2004年在雲南大學生馬加爵在宿舍連殺四個人,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這是當年血腥至極的惡性案件,其中關於人性“善”與“惡”的探討至今不曾止歇。

敏感極端的馬加爵不擅於在和他人的相處中調節自己的心態,將他人的“惡意”都過度地放大,再加上自身本來的偏執,在好朋友的譏諷下,他心中的絕望和憤怒最終將他吞噬,他從一個前途光明的大學生墮落成了聽從本能,濫殺無辜的惡魔,這無疑是令人唏噓的。

但是犯罪者再如何令人唏噓,他無邊的罪惡都不能被原諒,那些罪不至此甚至是無辜的受害者們都才更應該得到人們的同情。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從對受害者們毫不留情地殺害理由看,馬加爵其實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那這樣的他為什麼又放過了在他準備出逃時來叫他打牌的室友林峰呢?

偏執的慢慢積攢

1981年5月4日,馬加爵在廣西出生,在他後來於獄中寫下的信件來看,他的家庭經濟狀況雖然貧困,但是父母卻並不吝嗇對他的疼愛。

在字裡行間中,不難看出他對父母的感恩和愧疚,若是對他的惡魔行徑一無所知的人看了這封信件,大概不會想到,一個對自己的父母有著如此深沉的感恩之情的人會在對他人的犯罪上如此絕情。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但是再細看,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在馬加爵父母對他很好的這個資訊裡,更深挖出來的,其實是他們對馬加爵的愛已經近乎於“溺愛”了。

他們從來都不責備馬加爵或者令他不悅,再加之馬加爵平時成績不錯,老師同學都對他或維護或尊敬,所以一種對“反對”聲音的敏感就在馬加爵心中慢慢滋長起來。

這種對“反對”聲音的敏感越積越多,最終成為了馬加爵性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偏執。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這樣的性格在一個受人喜愛的氛圍裡並不會很大程度地暴露,或者影響本人做出什麼後果嚴重的行為,但是當環境轉換,人處於一個和原本環境大不相同的環境時,或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悲劇的上演

馬加爵的性格在偏執的基礎上,還有些陰鬱,據中國青年報對犯罪者的同學的採訪:“平時看起來就給人一種不太舒服的感覺,他這人太怪了,沒有人敢接近他。”不難看出,此時的馬加爵已經因為性格的長期發展而變得很難和他人正常交往了。

而且因為偏激和陰沉導致社交困難,社交困難反過來加劇偏激和陰沉的程度,在這樣的惡性迴圈下,且沒有人來引導他做出改變,馬加爵的理智和善良只得被偏激和壓抑的繩索越勒越緊。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大概也是因為得到的愛太少,他對於擁有了的友誼也格外在意,

所以當他認為的最好的朋友邵瑞傑在旁人面前譏諷他時,他才會連“絕望”的情感都生髮出來

,也因此直接選擇了一條最黑暗的報復道路。

在2004年,他用早早買好的石工錘從2月13日到2月15日,

將四名室友全部殺死。

邵瑞傑死於公然的嘲諷和汙衊馬加爵在牌局上作弊、龔博死於沒有邀請馬加爵參加生日會而此事被邵瑞傑用來譏嘲馬加爵、唐學李和楊開紅都死於妨礙馬加爵作案,這就是所有受害者的死因。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但是唐學李和楊開紅都因為妨礙而被殺害了,但是有個人對馬加爵的出逃造成了阻礙但是卻活了下來,他就是林峰,那馬加爵為什麼不殺死他呢?

善意的留存

在馬加爵即將出逃躲避追捕時,林峰來到他的宿舍找人打牌,但是卻並沒有被殺害,或許我們可以猜想,他和同樣來找人打牌但是卻被殺害的楊開紅之所以結局不同,是因為他們來找人的時機不同,一個是在馬加爵收拾完畢準備出逃的時候,一個是正在善後作案現場的時候,因此威脅不同,所以馬加爵沒有殺害林峰。

但原因全部是這樣冷酷的時機因素嗎?馬加爵並不這麼覺得,他之所以沒有傷害林峰,是因為林峰曾經給予他善意。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同為宿友,雖然交往甚少,但是有次馬加爵因為生病沒有吃午飯,

而林峰則順手為他從食堂帶了一份飯,這樣的溫情讓馬加爵一直銘記於心。所以他對於林峰其實是有感激之情的。

從前文第一段提及的馬加爵寫給父母的信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完全的冷血,他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溫暖和善意,同時也知道感恩。

而再看看他寫給恩師和其他常常幫助他的親戚的信,我們發現他的情感其實很細膩,所以會對林峰的善意如此看重其實也合情合理,即使林峰認為帶飯只是一件自然的小事。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對情感的敏感,他將“善意”放大的同時,也放大了“惡意”,但是剛好林峰只是在心裡覺得馬加爵怪而從未說出口,所以林峰在馬加爵這裡就是一個只帶著“善意”對他的人了。

在現實的時機因素和馬加爵自身對林峰的感激作用下,馬加爵沒有將鐵錘揮向這個無辜的阻礙他逃跑的人,林峰的生命得以留存,馬加爵也在心裡也將那份微乎其微的善意留存。

當年,馬加爵被譏諷後“血洗宿舍”,為何單單放過了室友林峰?

小結:

正如古語所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林峰大概也沒想到,自己的舉手之勞竟然會救回自己一命。

這樣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更多地對他人施以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這應當出於一種人性的善意,而不是出於索求回報的目的。

“馬加爵案件”讓我們意識到“偏執”的可怕,和“善意”的強大,透過家庭和學校的培養將極端和偏執的個性扼殺在搖籃裡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時,對“與人為善”的個性培養也需要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